零中頻架構的定義及概念
零中頻(Direct Conversion或者Zero-IF)是一種射頻系統架構。
在接收方向上,是將接收到的RF信號直接從射頻頻率混頻到基帶頻率,省掉了中頻轉換的過程。
在發射方向上,是將要發射的基帶信號直接上變頻到射頻頻率,進行發射。
零中頻接收機不需要中頻轉換,因此也稱為零中頻接收機。
零中頻架構詳述
下圖所示,是一個零中頻雙工收發機的可能架構,不是唯一的。
從上圖,我們可以看到:
(1) 零中頻收發機的RF部分,和超外差收發機的RF部分類似。
(2) 在FDD系統中,上行和下行的載波頻率不同,所以架構中,收發機各用各的本振。
(3) 在接收機中,本振的頻率為接收頻率的2倍,輸入至二分頻器。該二分頻器的兩路輸出,有90度相位差,分別作為I路和Q路下變頻器的本振輸入。
(4) 在發射機中,為了避免負載變化引起LO牽引問題,VCO的頻率應該與發射機的工作頻率不同。也可以和接收機本振設計類似,將頻率設置為2倍的發射頻率,然后再使用二分頻器。但是這時,可能會有潛在的VCO反向調制問題,比如說PA輸出的二次諧波(帶調制),會泄露到VCO(正好工作在諧波頻率),然后對VCO產生調制。所以更好的辦法,可能是選擇下面的架構。
(5) 對于零中頻接收機,沒有鏡像問題,因為它沒有鏡像頻率。
(6) 零中頻接收機中,大約75%的整機增益都被分配在模擬基帶模塊(接收機工作在高增益模式下時),所以接收機的AGC主要在這個模塊進行。為了同步兩個通道中的增益控制,通常使用精確的數字步進控制,而不是在超外差接收機中經常用的連續增益控制。
(7) 零中頻發射機的增益分布,與零中頻接收機的增益分布相反。其90%的增益控制是在RF模塊,BB模塊提供很低的增益,有時候甚至是負電壓增益。
零中頻與超外差結構的比較
零中頻接收機與超外差接收機的一些比較:
(1) 零中頻接收機沒有中頻,所以沒有鏡像干擾的問題,而且可以省掉超外差接收機需要用到的中頻濾波器(高抑制度的中頻濾波器通常很貴),這樣整機的大小和尺寸,都可以降低。
(2) 零中頻接收機的通道濾波器,是在模擬基帶處,用有源低通濾波器來實現,有源低通濾波器的帶寬可以設計成數字可調,這樣就很容易設計出在多個模式下工作的零中頻接收機。而且如果這些模式,都是運行在同一頻段,那么該接收機還可以共用RF前端。而超外差接收機想實現多帶寬的話,一種方式是使用多個不同帶寬的中頻濾波器并聯;不過也可以借鑒有源低通濾波器的設計,先模擬部分用一個寬的中頻濾波器,然后用基帶濾波器去控制具體的帶寬。
(3)零中頻接收機因為沒有中頻,所以也不需要做頻率規劃,而這個在超外差架構中是一項必要的任務。
(4) 零中頻接收機雖然看上去比超外差接收機要簡單,但是它的實現確要比超外差接收機難,因為在零中頻接收機中有很多技術挑戰?,F在集成芯片中,一般都是采用零中頻架構;而在板級中,要么使用超外差架構,要么使用零中頻架構的集成芯片。
零中頻發射機與超外差發射機的一些比較:
(1) 零中頻發射機雖然沒有中頻,但是也沒有像零中頻接收機一樣省掉一個中頻濾波器,因為大部分的時候,在超外差發射機中,也不使用中頻濾波器。
(2) 零中頻發射機,相對于超外差發射機而言,包含更少的混頻分量。
隨著芯片技術的發展,使得零中頻架構的實現稱為可能,從而也擠壓了板級射頻設計的空間。
-
射頻
+關注
關注
104文章
5573瀏覽量
167695 -
架構
+關注
關注
1文章
513瀏覽量
25468 -
集成芯片
+關注
關注
0文章
249瀏覽量
19695
原文標題:零中頻架構真的簡單嗎?
文章出處:【微信號:電子資料局,微信公眾號:電子資料局】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