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簡述
互聯網上充斥著各種各樣的網絡服務,在對外提供網絡服務時,服務端和客戶端需要遵循同一套數據通訊協議,才能正常的進行通訊;就好像你跟臺灣人溝通用閩南語,跟廣東人溝通就用粵語一樣。
實現自己的應用功能時,已知的知名協議(http,smtp,ftp等)在安全性、可擴展性等方面不能滿足需求,從而需要設計并實現自己的應用層協議。
2.協議分類
2.1按編碼方式
二進制協議比如網絡通信運輸層中的tcp協議。
明文的文本協議比如應用層的http、redis協議。
混合協議(二進制+明文)比如蘋果公司早期的APNs推送協議。
2.2按協議邊界
固定邊界協議能夠明確得知一個協議報文的長度,這樣的協議易于解析,比如tcp協議。
模糊邊界協議無法明確得知一個協議報文的長度,這樣的協議解析較為復雜,通常需要通過某些特定的字節來界定報文是否結束,比如http協議。
3.協議優劣的基本評判標準
高效的快速的打包解包減少對cpu的占用,高數據壓縮率降低對網絡帶寬的占用。
簡單的易于人的理解、程序的解析。
易于擴展的對可預知的變更,有足夠的彈性用于擴展。
容易兼容的
向前兼容,對于舊協議發出的報文,能使用新協議進行解析,只是新協議支持的新功能不能使用。
向后兼容,對于新協議發出的報文,能使用舊協議進行解析,只是新協議支持的新功能不能使用。
4.自定義應用層協議的優缺點
4.1優點
非知名協議,數據通信更安全,黑客如果要分析協議的漏洞就必須先破譯你的通訊協議。
擴展性更好,可以根據業務需求和發展擴展自己的協議,而已知的知名協議不好擴展。
4.2缺點
設計難度高,協議需要易擴展,最好能向后向前兼容。
實現繁瑣,需要自己實現序列化和反序列化。
5.動手前的預備知識
5.1大小端
計算機系統在存儲數據時起始地址是高地址還是低地址。
大端從高地址開始存儲。
小端從低地址開始存儲。
圖解
判斷這里以c/c++語言代碼為例,使用了c語言中聯合體的特性。
#include
5.2網絡字節序
顧名思義就是數據在網絡傳送的字節流中的起始地址的高低,為了避免在網絡通信中引入其他復雜性,網絡字節序統一是大端的。
5.3本地字節序
本地操作系統的大小端,不同操作系統可能采用不同的字節序。
5.4內存對象與布局
任何變量,不管是堆變量還是棧變量都對應著操作系統中的一塊內存,由于內存對齊的要求程序中的變量并不是緊湊存儲的,例如一個c語言的結構體Test在內存中的布局可能如下圖所示。
struct Test { char a; char b; int32_t c; };
5.5序列化與反序列化
將計算機語言中的內存對象轉換為網絡字節流,例如把c語言中的結構體Test轉化成uint8_t data[6]字節流。
將網絡字節流轉換為計算機語言中的內存對象,例如把uint8_t data[6]字節流轉化成c語言中的結構體Test。
6.一個例子
6.1 協議設計
本協議采用固定邊界+混合編碼策略。
協議頭8字節的定長協議頭。支持版本號,基于魔數的快速校驗,不同服務的復用。定長協議頭使協議易于解析且高效。
協議體變長json作為協議體。json使用明文文本編碼,可讀性強、易于擴展、前后兼容、通用的編解碼算法。json協議體為協議提供了良好的擴展性和兼容性。
協議可視化圖
6.2 協議實現
talk is easy,just code it,使用c/c++語言來實現。
6.2.1c/c++語言實現
使用結構體MyProtoHead來存儲協議頭
/* 協議頭 */ struct MyProtoHead { uint8_t version; //協議版本號 uint8_t magic; //協議魔數 uint16_t server; //協議復用的服務號,標識協議之上的不同服務 uint32_t len; //協議長度(協議頭長度+變長json協議體長度) };
使用開源的Jsoncpp類來存儲協議體https://sourceforge.net/proje...
協議消息體
/* 協議消息體 */ struct MyProtoMsg { MyProtoHead head; //協議頭 Json::Value body; //協議體 };
打包類
/* MyProto打包類 */ class MyProtoEnCode { public: //協議消息體打包函數 uint8_t * encode(MyProtoMsg * pMsg, uint32_t & len); private: //協議頭打包函數 void headEncode(uint8_t * pData, MyProtoMsg * pMsg); };
解包類
typedef enum MyProtoParserStatus { ON_PARSER_INIT = 0, ON_PARSER_HAED = 1, ON_PARSER_BODY = 2, }MyProtoParserStatus; /* MyProto解包類 */ class MyProtoDeCode { public: void init(); void clear(); bool parser(void * data, size_t len); bool empty(); MyProtoMsg * front(); void pop(); private: bool parserHead(uint8_t ** curData, uint32_t & curLen, uint32_t & parserLen, bool & parserBreak); bool parserBody(uint8_t ** curData, uint32_t & curLen, uint32_t & parserLen, bool & parserBreak); private: MyProtoMsg mCurMsg; //當前解析中的協議消息體 queue
6.2.2打包(序列化)
void MyProtoEnCode::headEncode(uint8_t * pData, MyProtoMsg * pMsg) { //設置協議頭版本號為1 *pData = 1; ++pData; //設置協議頭魔數 *pData = MY_PROTO_MAGIC; ++pData; //設置協議服務號,把head.server本地字節序轉換為網絡字節序 *(uint16_t *)pData = htons(pMsg->head.server); pData += 2; //設置協議總長度,把head.len本地字節序轉換為網絡字節序 *(uint32_t *)pData = htonl(pMsg->head.len); } uint8_t * MyProtoEnCode::encode(MyProtoMsg * pMsg, uint32_t & len) { uint8_t * pData = NULL; Json::FastWriter fWriter; //協議json體序列化 string bodyStr = fWriter.write(pMsg->body); //計算協議消息序列化后的總長度 len = MY_PROTO_HEAD_SIZE + (uint32_t)bodyStr.size(); pMsg->head.len = len; //申請協議消息序列化需要的空間 pData = new uint8_t[len]; //打包協議頭 headEncode(pData, pMsg); //打包協議體 memcpy(pData + MY_PROTO_HEAD_SIZE, bodyStr.data(), bodyStr.size()); return pData; }
6.2.3解包(反序列化)
bool MyProtoDeCode::parserHead(uint8_t ** curData, uint32_t & curLen, uint32_t & parserLen, bool & parserBreak) { parserBreak = false; if (curLen < MY_PROTO_HEAD_SIZE) { parserBreak = true; //終止解析 return true; } uint8_t * pData = *curData; //解析版本號 mCurMsg.head.version = *pData; pData++; //解析魔數 mCurMsg.head.magic = *pData; pData++; //魔數不一致,則返回解析失敗 if (MY_PROTO_MAGIC != mCurMsg.head.magic) { return false; } //解析服務號 mCurMsg.head.server = ntohs(*(uint16_t*)pData); pData+=2; //解析協議消息體的長度 mCurMsg.head.len = ntohl(*(uint32_t*)pData); //異常大包,則返回解析失敗 if (mCurMsg.head.len > MY_PROTO_MAX_SIZE) { return false; } //解析指針向前移動MY_PROTO_HEAD_SIZE字節 (*curData) += MY_PROTO_HEAD_SIZE; curLen -= MY_PROTO_HEAD_SIZE; parserLen += MY_PROTO_HEAD_SIZE; mCurParserStatus = ON_PARSER_HAED; return true; } bool MyProtoDeCode::parserBody(uint8_t ** curData, uint32_t & curLen, uint32_t & parserLen, bool & parserBreak) { parserBreak = false; uint32_t jsonSize = mCurMsg.head.len - MY_PROTO_HEAD_SIZE; if (curLen < jsonSize) { parserBreak = true; //終止解析 return true; } Json::Reader reader; //json解析類 if (!reader.parse((char *)(*curData), (char *)((*curData) + jsonSize), mCurMsg.body, false)) { return false; } //解析指針向前移動jsonSize字節 (*curData) += jsonSize; curLen -= jsonSize; parserLen += jsonSize; mCurParserStatus = ON_PARSER_BODY; return true; } bool MyProtoDeCode::parser(void * data, size_t len) { if (len <= 0) { return false; } uint32_t curLen = 0; uint32_t parserLen = 0; uint8_t * curData = NULL; curData = (uint8_t *)data; //把當前要解析的網絡字節流寫入未解析完字節流之后 while (len--) { mCurReserved.push_back(*curData); ++curData; } curLen = mCurReserved.size(); curData = (uint8_t *)&mCurReserved[0]; //只要還有未解析的網絡字節流,就持續解析 while (curLen > 0) { bool parserBreak = false; //解析協議頭 if (ON_PARSER_INIT == mCurParserStatus || ON_PARSER_BODY == mCurParserStatus) { if (!parserHead(&curData, curLen, parserLen, parserBreak)) { return false; } if (parserBreak) break; } //解析完協議頭,解析協議體 if (ON_PARSER_HAED == mCurParserStatus) { if (!parserBody(&curData, curLen, parserLen, parserBreak)) { return false; } if (parserBreak) break; } if (ON_PARSER_BODY == mCurParserStatus) { //拷貝解析完的消息體放入隊列中 MyProtoMsg * pMsg = NULL; pMsg = new MyProtoMsg; *pMsg = mCurMsg; mMsgQ.push(pMsg); } } if (parserLen > 0) { //刪除已經被解析的網絡字節流 mCurReserved.erase(mCurReserved.begin(), mCurReserved.begin() + parserLen); } return true; }
7.完整源碼與測試
code is easy,just run it.
7.1源碼
#include
7.2運行測試
8.總結
不到350行的代碼向我們展示了一個自定義的應用層協議該如何實現,當然這個協議是不夠完善的,還可以對其完善,比如對協議體進行加密加強協議的安全性等。
-
互聯網
+關注
關注
54文章
11163瀏覽量
103387 -
HTTP
+關注
關注
0文章
510瀏覽量
31293 -
TCP
+關注
關注
8文章
1362瀏覽量
79108 -
應用層
+關注
關注
0文章
46瀏覽量
11514
原文標題:如何高效實現自定義的應用層協議
文章出處:【微信號:技術讓夢想更偉大,微信公眾號:技術讓夢想更偉大】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