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紹如何使用帶FIFO的串口來減少接收中斷次數,通過一種自定義通訊協議格式,給出幀打包方法;之后介紹一種特殊的串口數據發送方法,可在避免使用串口發送中斷的情況下,提高系統的響應速度。
1. 簡介
串口由于使用簡單,價格低廉,配合RS485芯片可以實現長距離、抗干擾能力強的局域網絡而被廣泛使用。隨著產品功能的增多,需要處理的任務也越來越復雜,系統任務也越來越需要及時響應。
絕大多數的現代單片機(ARM7、Cortex-M3)串口都帶有一定數量的硬件FIFO,本文將介紹如何使用硬件FIFO來減少接收中斷次數,提高發送效率。在此之前,先來列舉一下傳統串口數據收發的不足之處:
(1)每接收一個字節數據,產生一次接收中斷。不能有效的利用串口硬件FIFO,減少中斷次數。
(2)應答數據采用等待發送的方法。由于串行數據傳輸的時間遠遠跟不上CPU的處理時間,等待串口發送完當前字節再發送下一字節會造成CPU資源浪費,不利于系統整體響應(在1200bps下,發送一字節大約需要10ms,如果一次發送幾十個字節數據,CPU會長時間處于等待狀態)。
(3)應答數據采用中斷發送。增加一個中斷源,增加系統的中斷次數,這會影響系統整體穩定性(從可靠性角度考慮,中斷事件應越少越好)。
(4)針對上述的不足之處,將結合一個常用自定義通訊協議,提供一個完整的解決方案。
2.串口FIFO
串口FIFO可以理解為串口專用的緩存,該緩存采用先進先出方式。數據接收FIFO和數據發送FIFO通常是獨立的兩個硬件。
串口接收的數據,先放入接收FIFO中,當FIFO中的數據達到觸發值(通常觸發值為1、2、4、8、14字節)或者FIFO中的數據雖然沒有達到設定值但是一段時間(通常為3.5個字符傳輸時間)沒有再接收到數據,則通知CPU產生接收中斷;發送的數據要先寫入發送FIFO,只要發送FIFO未空,硬件會自動發送FIFO中的數據。
寫入發送FIFO的字節個數受FIFO最大深度影響,通常一次寫入最多允許16字節。上述列舉的數據跟具體的硬件有關,CPU類型不同,特性也不盡相同,使用前應參考相應的數據手冊。
3.數據接收與打包
FIFO可以緩存串口接收到的數據,因此我們可以利用FIFO來減少中斷次數。以NXP的lpc1778芯片為例,接收FIFO的觸發級別可以設置為1、2、4、8、14字節,推薦使用8字節或者14字節,這也是PC串口接收FIFO的默認值。
這樣,當接收到大量數據時,每8個字節或者14個字節才會產生一次中斷(最后一次接收除外),相比接收一個字節即產生一個中斷,這種方法串口接收中斷次數大大減少。
將接收FIFO設置為8或者14字節也十分簡單,還是以lpc1778為例,只需要設置UART FIFO控制寄存器UnFCR即可。
接收的數據要符合通訊協議規定,數據與協議是密不可分的。通常我們需要將接收到的數據根據協議打包成一幀,然后交由上層處理。下面介紹一個自定義的協議幀格式,并給出一個通用打包成幀的方法。
自定義協議格式如圖3-1所示。
幀首:通常是3~5個0xFF或者0xEE
地址號:要進行通訊的設備的地址編號,1字節
命令號:對應不同的功能,1字節
長度:數據區域的字節個數,1字節
數據:與具體的命令號有關,數據區長度可以為0,整個幀的長度不應超過256字節
校驗:異或和校驗(1字節)或者CRC16校驗(2字節),本例使用CRC16校驗
下面介紹如何將接收到的數據按照圖3-1所示的格式打包成一幀。
3.1 定義數據結構
typedef struct { uint8_t * dst_buf; //指向接收緩存 uint8_t sfd; //幀首標志,為0xFF或者0xEE uint8_t sfd_flag; //找到幀首,一般是3~5個FF或EE uint8_t sfd_count; //幀首的個數,一般3~5個 uint8_t received_len; //已經接收的字節數 uint8_t find_fram_flag; //找到完整幀后,置1 uint8_t frame_len; //本幀數據總長度,這個區域是可選的 }find_frame_struct;
3.2 初始化數據結構,一般放在串口初始化中
/** * @brief 初始化尋找幀的數據結構 * @param p_fine_frame:指向打包幀數據結構體變量 * @param dst_buf:指向幀緩沖區 * @param sfd:幀首標志,一般為0xFF或者0xEE */ void init_find_frame_struct(find_frame_struct * p_find_frame,uint8_t *dst_buf,uint8_t sfd) { p_find_frame->dst_buf=dst_buf; p_find_frame->sfd=sfd; p_find_frame->find_fram_flag=0; p_find_frame->frame_len=10; p_find_frame->received_len=0; p_find_frame->sfd_count=0; p_find_frame->sfd_flag=0; }
3.3 數據打包程序
/** * @brief 尋找一幀數據 返回處理的數據個數 * @param p_find_frame:指向打包幀數據結構體變量 * @param src_buf:指向串口接收的原始數據 * @param data_len:src_buf本次串口接收到的原始數據個數 * @param sum_len:幀緩存的最大長度 * @return 本次處理的數據個數 */ uint32_t find_one_frame(find_frame_struct * p_find_frame,const uint8_t * src_buf,uint32_t data_len,uint32_t sum_len) { uint32_t src_len=0; while(data_len--) { if(p_find_frame ->sfd_flag==0) { //沒有找到起始幀首 if(src_buf[src_len++]==p_find_frame ->sfd) { p_find_frame ->dst_buf[p_find_frame ->received_len++]=p_find_frame ->sfd; if(++p_find_frame ->sfd_count==5) { p_find_frame ->sfd_flag=1; p_find_frame ->sfd_count=0; p_find_frame ->frame_len=10; } } else { p_find_frame ->sfd_count=0; p_find_frame ->received_len=0; } } else { //是否是"長度"字節? Y->獲取這幀的數據長度 if(7==p_find_frame ->received_len) { p_find_frame->frame_len=src_buf[src_len]+5+1+1+1+2; //幀首+地址號+命令號+數據長度+校驗 if(p_find_frame->frame_len>=sum_len) { //這里處理方法根據具體應用不一定相同 MY_DEBUGF(SLAVE_DEBUG,("數據長度超出緩存!n")); p_find_frame->frame_len= sum_len; } } p_find_frame ->dst_buf[p_find_frame->received_len++]=src_buf[src_len++]; if(p_find_frame ->received_len==p_find_frame ->frame_len) { p_find_frame ->received_len=0; //一幀完成 p_find_frame ->sfd_flag=0; p_find_frame ->find_fram_flag=1; return src_len; } } } p_find_frame ->find_fram_flag=0; return src_len; }
使用例子:
定義數據結構體變量:
find_frame_struct slave_find_frame_srt;
定義接收數據緩沖區:
#define SLAVE_REC_DATA_LEN 128 uint8_t slave_rec_buf[SLAVE_REC_DATA_LEN];
在串口初始化中調用結構體變量初始化函數:
init_find_frame_struct( slave_find_frame_srt,slave_rec_buf,0xEE);
在串口接收中斷中調用數據打包函數:
find_one_frame( slave_find_frame_srt,tmp_rec_buf,data_len,SLAVE_REC_DATA_LEN);
其中,rec_buf是串口接收臨時緩沖區,data_len是本次接收的數據長度。
4.數據發送
前文提到,傳統的等待發送方式會浪費CPU資源,而中斷發送方式雖然不會造成CPU資源浪費,但又增加了一個中斷源。在我們的使用中發現,定時器中斷是幾乎每個應用都會使用的,我們可以利用定時器中斷以及硬件FIFO來進行數據發送,通過合理設計后,這樣的發送方法即不會造成CPU資源浪費,也不會多增加中斷源和中斷事件。
需要提前說明的是,這個方法并不是對所有應用都合適,對于那些沒有開定時器中斷的應用本方法當然是不支持的,另外如果定時器中斷間隔較長而通訊波特率又特別高的話,本方法也不太適用。
公司目前使用的通訊波特率一般比較?。?200bps、2400bps),在這些波特率下,定時器間隔為10ms以下(含10ms)就能滿足。如果定時器間隔為1ms以下(含1ms),是可以使用115200bps的。
本方法主要思想是:定時器中斷觸發后,判斷是否有數據要發送,如果有數據要發送并且滿足發送條件,則將數據放入發送FIFO中,對于lpc1778來說,一次最多可以放16字節數據。之后硬件會自動啟動發送,無需CPU參與。
下面介紹如何使用定時器發送數據,硬件載體為RS485。因為發送需要操作串口寄存器以及RS485方向控制引腳,需跟硬件密切相關,以下代碼使用的硬件為lpc1778,但思想是通用的。
4.1 定義數據結構
/*串口幀發送結構體*/ typedef struct { uint16_t send_sum_len; //要發送的幀數據長度 uint8_t send_cur_len; //當前已經發送的數據長度 uint8_t send_flag; //是否發送標志 uint8_t * send_data; //指向要發送的數據緩沖區 }uart_send_struct;
4.2 定時處理函數
/** * @brief 定時發送函數,在定時器中斷中調用,不使用發送中斷的情況下減少發送等待 * @param UARTx:指向硬件串口寄存器基地址 * @param p:指向串口幀發送結構體變量 */ #define FARME_SEND_FALG 0x5A #define SEND_DATA_NUM 12 static void uart_send_com(LPC_UART_TypeDef *UARTx,uart_send_struct *p) { uint32_t i; uint32_t tmp32; if(UARTx->LSR (0x01<<6)) //發送為空 { if(p->send_flag==FARME_SEND_FALG) { RS485ClrDE; // 置485為發送狀態 tmp32=p->send_sum_len-p->send_cur_len; if(tmp32>SEND_DATA_NUM) //向發送FIFO填充字節數據 { for(i=0;iTHR=p->send_data[p->send_cur_len++]; } } else { for(i=0;iTHR=p->send_data[p->send_cur_len++]; } p->send_flag=0; } } else { RS485SetDE; } } }
其中,RS485ClrDE為宏定義,設置RS485為發送模式;RS485SetDE也為宏定義,設置RS485為接收模式。
使用例子:
定義數據結構體變量:
uart_send_struct uart0_send_str;
定義發送緩沖區:
uint8_t uart0_send_buf[UART0_SEND_LEN];
根據使用的硬件串口,對定時處理函數做二次封裝:
void uart0_send_data(void) { uart_send_com(LPC_UART0, uart0_send_str); }
將封裝函數uart0_send_data();放入定時器中斷處理函數中;
在需要發送數據的地方,設置串口幀發送結構體變量:
uart0_send_str.send_sum_len=data_len; //data_len為要發送的數據長度 uart0_send_str.send_cur_len=0; //固定為0 uart0_send_str.send_data=uart0_send_buf; //綁定發送緩沖區 uart0_send_str.send_flag=FARME_SEND_FALG; //設置發送標志
5. 總結
本文主要討論了一種高效的串口數據收發方法,并給出了具體的代碼實現。在當前處理器任務不斷增加的情況下,提供了一個占用資源少,可提高系統整體性能的新的思路。
來源:嵌入式資訊精選(作者:張巧龍)
-
單片機
+關注
關注
6037文章
44561瀏覽量
635599 -
fifo
+關注
關注
3文章
388瀏覽量
43692 -
串口
+關注
關注
14文章
1555瀏覽量
7655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