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m時隔7年終重新上市,孫正義懸著多年的心終于可以放下了嗎?
當地時間9月14日,世界上最知名的芯片IP公司Arm于納斯達克掛牌交易。本次IPO,Arm公布的發行價格為51美元/股,發行市值約為540億美元,最終收于63.59美元,完全攤薄后估值達到679億美元。值得注意的是,本次Arm IPO后,軟銀仍持有約90%的Arm股份。外媒表示:“Arm股價的表現表明,IPO市場在經歷了非常平靜的一年后可能會迎來復蘇。”
Arm還能重鑄當年榮光嗎?更多人擔憂Arm上市后的市場前景。從2016年被軟銀收購退市,到2023再度上市,Arm面對的市場與競爭環境變了。
Arm的時代
Arm于1990年在英國劍橋成立,主營業務為芯片IP,時至今日Arm已經成為世界上最知名的RISC芯片IP公司之一,客戶包含蘋果、谷歌、三星以及英偉達等頂尖廠商。
剛剛誕生的Arm公司其實并不能完全獨立運行下去,彼時的他們只是一家有著12個工程師的小公司,還需要依靠與其他公司合作生產產品。1993年,Arm與蘋果合作開發的第一款產品Newton Message Pad問世,但觸屏的平板電腦產品理念在上世紀90年代還過于超前,產品剛問世就遭遇滑鐵盧。
但這也讓Arm意識到完全依靠單一產品的經營模式是做不長的。
當年Arm本可以加大與不同廠商的合作力度,推出更多的產品進行試錯,總有一款產品能夠打開市場。
但剛剛從摩托羅拉跳槽過來的新任CEO魯賓·沙克斯比卻走出了一條新路,他創造性的提出了IP授權的商業模式。即芯片廠商只需要向Arm公司支付許可費、專利費等費用后就能獲得Arm芯片的授權,我們可以簡單理解成靠賣知識產權為生。IP授權模式不僅可以極大提高芯片流片效率,還能規避大部分制造端帶來的問題,例如制造工藝、良率甚至原材料供應等。
這是一個屬于Arm的時代。
彼時Arm憑借在RISC指令集領域呼風喚雨的能力,搭乘著移動端發展的東風,讓Arm生態,甚至整個RISC指令集都有了挑戰英特爾X86的能力。
不僅是在移動端,隨著蘋果與Arm合作的深入,蘋果MaC筆記本全面轉向Arm架構,至今仍舊牢牢占據部分PC市場。
Counterpoint Research報告數據顯示,2022年PC單位出貨量整體下降15%,2023或將進一步下降,但Arm筆記本電腦銷量仍在持續增加,預計2023年將達到15%以上。
市場變了,還是兩次
2016年7月,日本軟銀集團以243億英鎊(當時匯率約合2155億元人民幣)現金將Arm收入囊中。以當時的視角看,軟銀與ARM的結合可謂強強聯手。
彼時的軟銀正處于時代浪潮的頂端。
在孫正義的帶領下,軟銀10年間以820億美元,完成了超過140筆企業收購,其中就包括美國第四大電信運營商Sprint以及日本第一大搜索引擎雅虎日本,此外在本世紀初期對阿里巴巴的收購也讓人津津樂道。本次對于ARM的收購,也自然在孫正義的安排的商業版圖之下。
回頭看ARM。彼時Arm公司的架構已經斬獲全球95%的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市場。
2015年推出的Cortex-A73與ARM Mali-G71,成功助推搭載它們的高通驍龍835 SoC成為數碼愛好者口中的“一代神U”。此外,2016年也被稱為VR元年,這同樣離不開應用著ARM授權的芯片的推動。
然而當年的ARM面對的情況卻是“叫好不叫座”,每年應收僅為10億英鎊,僅為行業中游水平,恰逢2016英國脫歐,英鎊兌換日元匯率大量貶值, 軟銀也就能用更低的成本拿下當年這個全球IP龍頭企業。
但Arm在被收購后的營收程度并沒能讓軟銀的股東滿意。Arm在2017年-2019年的營收分別為18.31億美元、18.36億美元和18.98億美元,增長寥寥。對于軟銀來說,收購ARM絕不能是個虧本生意,Arm未來只有繼續賣出或盡快上市。2018年軟銀股東大會上,孫正義承諾在五年內,即最晚在2023年進行推動Arm完成上市。
不過孫正義的如意算盤,被突如其來的疫情與投資失敗壓力一腳踢翻,市場變了。
2019年,軟銀遭遇兩次重大投資失敗:WeWork上市失敗和Uber暴跌,這也讓軟銀全年虧損70億美元,間接導致后期基金募資難產。
此時孫正義手中的牌,也僅剩Arm屬于較優質資產,盡管Arm營收不如預期,但賣出的話仍舊能拯救軟銀此時的現金流危機。
2020年,英偉達CEO黃仁勛表示對ARM十分感興趣。黃仁勛在一次采訪中表示:“Arm是一家與科技史上任何公司都不同的公司。我們將會把英偉達領先的人工智能計算與Arm龐大的生態系統結合在一起。”
據當時英偉達與軟銀的談判,英偉達將支付215億美元的股票和120億美元的現金。與2016年剛收購Arm時相比,軟銀還能小賺一筆。
但Arm的體量還是太過龐大,其在全世界半導體行業的影響力要遠遠超過它的營收能力,ARM的歸屬權更替也將會影響全球半導體產業布局。監管機構對于收購交易的批準可能需要長達18個月,且交易需要得到英國、中國、歐盟和美國監管機構的同時批準。
隨后,英偉達在談判中與英國政府在監管問題沒能談攏,收購陷入僵局。
收購失敗,僅剩上市一條路可走。
2022年,全球經濟陷入下行趨勢,軟銀基金也同樣未能幸免,在拋售阿里巴巴的股票后,孫正義又望向了手牌中的Arm。
若上市成功,Arm將有望拯救軟銀的財務狀況于水火之中,孫正義又開始著重推動Arm的上市計劃,這也就有了今年9月14日Arm納斯達克IPO的結果。
不過如今Arm面臨的市場,也早已不是當年企圖出售給英偉達時的樣子,市場又變了。
無論是2016年與軟銀的強強聯合,還是2020年9月差點與英偉達的攜手共進,Arm始終是全球第一的移動端芯片IP提供廠商。
如今我們身處的后疫情時代,消費電子市場整體疲軟,移動端市場正全面處于下行姿態。中航證券研報數據顯示,2022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12.1億萬部,同比降11%。蘋果因iPhone14銷量不及預期,2022年第四季度出貨出現當年以來的首次下滑。安卓端,三星、蘋果、小米、vivo、OPPO全年出貨量分別同比降4.2%、4%、19.8%、22.7%、22.7%。
就最近兩年消費市場的整體表現,寒氣并不屬于華為一家企業。當然,吹到寒氣的,也包括Arm。
數據顯示,2022年全年,Arm的CPU架構累計應用于全球超過99%的智能手機、超過2500億顆芯片中。本次上市Arm的招股書也顯示智能手機和消費電子產品的專利費收入占到Arm專利費收入的50%以上。
我們甚至能直接認為,消費電子市場的收縮就意味著Arm營收的收縮。
好在2023年半導體產業新的突破口來了。以ChatGPT為首的生成式AI極大的推動了AI芯片市場的成長。
為了當下市值與未來發展,Arm只好收起曾經的榮光,將AI大篇幅的描繪在自己的成長故事中。好在Arm也不算是臨時抱佛腳,過去Arm在移動端GPU的持續發展讓Arm得以迅速轉型。
今年6月,Arm發布的全新GPU架構全新的ArmImmortalis,讓Arm在移動端GPU領域更近一步。同時更加高性能的GPU也推動著移動端AI進一步發展。
講好AI的故事,或已成為Arm當前最重要的事。但是AI時代下,Arm并不是唯一的講述人。
對手變了
或許2019年的Arm可以選擇一種更加中立的方式來處理中美貿易爭端。但如今Arm對于中國企業架構使用的限制,為Arm憑空造出了一批富有潛力的敵人。
2021年3月30日,Arm正式推出了Arm V9架構。Arm公司表示,過去的5年中,通過將芯片指令集架構授權,Arm已經實現了累計出貨超過1000億顆基于Arm架構的芯片。未來十年,合作伙伴的出貨量將超過3000億。
Arm大膽推測,隨著Arm技術的進步,未來Arm或類似RISC架構的芯片取代x86應該是確定的趨勢了。
都戰勝英特爾了,新的對手在哪里?
2019年,美國加強了對中國半導體產業的限制,凡事涉及到美國參與的專利或者技術都將受到商務部審核。更關鍵的是,美國的長臂管轄還將面臨隨時升級的可能。
美國制裁華為伊始,Arm就暫時中斷了與華為的合作關系,但華為仍舊可以繼續基于V8架構繼續設計。在V9架構的授權上,Arm曾肯定表示要將V9出售給華為,不過在后續的合作商名單中,華為始終都沒能上榜。
盡管沒有官方宣布禁止華為使用V9架構,但事實上Arm已經這么做了,無論是出于自愿還是迫不得已。
前幾天華為Mate 60Pro系列發布,用最有力的證據證明了自研架構的價值。Mate 60 Pro搭載的麒麟9000S芯片,采用兩顆自研“鯤鵬”架構大核。據了解,該核心的架構是基于Arm V8.2的基礎上繼續研發的。
相比芯片代工的完全限制,就華為來說,被芯片架構掐脖子反而不那么致命。因此,盡管從主觀意愿上,Arm可能并不想限制華為使用V9架構,但這也給讓全球的芯片設計企業提了個醒——Arm架構,也是可能被斷供的。
因此,出于設計與穩定性的考慮,“去Arm化”正逐漸成為芯片設計廠商必須考慮的問題。
替代Arm,中國廠商普遍將目光望向了RISC-V。
如果將時間調回2020年,彼時RISC-V基金會總部剛從美國搬遷到瑞士,RISC-V在中國才起步。同樣作為RISC指令集,Arm已經筑起了牢不可摧的生態高墻,RISC-V的作用可能僅能在某些小眾領域芯片做補充。
但Arm斷供風險爆出,讓RISC-V仿佛一夜之間轉正。此外,由于Arm高昂的IP授權費用,越來越多的國外廠商將RISC-V視為更便宜、更有吸引力的替代方案。
市場研究公司Tractica預測,RISC-V的IP和軟件工具市場在2018年為5200萬美元,到2025年時將增長至11億美元,7年增20倍。
2022年7月,RISC-V國際基金會首席執行官Calista Redmond在嵌入式世界大會上宣布 RISC-V架構處理器核的出貨數量已突破100億顆。在會員數量上看,根據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7月RISC-V國際基金會的會員單位已經超過了3664位。
更重要的是,通過RISC-V架構,中國真的正一步步實現架構國產化,是擁有全世界認可的主流架構和主流生態。通過對RISC-V產業鏈的搭建,中國還逐漸擁有了一大批從設計到系統,從工具到測試,最終到人才培養的全流程自主研發與發展能力。
今天Arm的對手是一個RISC-V,未來Arm面對的將是以龐大市場做背景,擁有全產業鏈的生態完全體。
曾經的小眾,如今正一步步獲得能與Arm一較高下的能力。或許現在RISC-V還不具備挑戰Arm的資格,但越來越多的大廠正逐漸加入或嘗試使用RISC-V,因此Arm的未來仍舊有著巨大壓力。
寫在最后
就目前的市場占比看,RISC-V仍不會對Arm構成重大威脅。Counterpoint Research研究總監Peter Richardson表示:“RISC-V的問題是更不成熟。它對更先進的設計沒有同等程度的支持。RISC-V距離領先地位還很遠,但對于一些工作負載來說,RISC-V可以工作得很好。”
從1990年至今33年時間,Arm早已通過在研發階段的大量投入建立起了高深的技術與生態護城河。任何后來者,包括RISC-V在內,都不可能在幾年之內完成超越。
對于Arm來說,當務之急是保持在移動端的生態位置穩固,同時加大在AI領域的投入來應對未來發展。
市場永遠在高速變化,競爭對手也在高速發展,留給Arm的時間還剩多少,無人知曉。
那個曾經屬于ARM的時代,或許早已改變。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5文章
50714瀏覽量
423142 -
ARM
+關注
關注
134文章
9084瀏覽量
367384 -
RISC
+關注
關注
6文章
462瀏覽量
83710
原文標題:ARM終于上市,但時代變了
文章出處:【微信號:IC學習,微信公眾號:IC學習】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