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中我們簡單介紹了微帶平面天線的一些基本概念 --?微帶平面天線在雷達中的應用(上)?,接下來我們將針對天線設計的技巧及注意事項做介紹。
雷達天線設計思路
單個天線的設計完畢后,在融入雷達系統時,面對的首個問題就是——雷達是自發自收系統,且收發同頻,無法像無線通信中分配不同頻段來隔離上下行通道。這就給雷達帶來了更嚴苛的抗收發干擾挑戰。
按天線與雷達發射、接收通道的連接方式,可以把雷達天線方案分為:
發射通道與接收通道分別與獨立的天線連接;
發射通道與接收通道通過正交極化與同一天線連接;
發射通道與接收通道通過功分器合路與同一天線連接。
1
收發天線分離
首先看第一種,由于收發天線分離,彼此可獨立調試,更加靈活;采用這種方案,首先要考慮尺寸能否接受,其次是如何降低發射端電磁波對接收端的干擾。
降低收發干擾,最直接的方式是拉開收發天線間距;但在集成化設計中往往難以實現;除此之外,就需要在從發射端到接收端的路徑上,讓干擾信號衰減、轉換為其它形態、抵消。
相對簡單有效的方法之一,是調整天線方向,讓收發天線的輻射邊不彼此相對;這樣發射天線沿 PCB 傳播的干擾信號需經過復數次衍射到達接收天線,衰減明顯提升。圖6展示了該方法的效果;
圖6
另外一種方法是引用一些呈容感性的電磁帶隙(EBG)結構,可以引起干擾信號在傳播路徑上的振蕩,從而被消耗,如圖7(a);左側發射天線表面電流強度較高,而經過中間排列的若干EBD結構后,在右側接收天線處,表面電流強度已明顯降低(電流強度由強至弱,按暖色至冷色對應)。其中 EBG 結構的電容、電感大小應和干擾信號頻率對應,滿足
圖7(a)
在參考地上增加開槽,延長干擾信號的傳播路徑,從而增加衰減,如圖7(b)為 PCB 上電場分布圖,左側發射天線電場強度較高,而經過兩個鏡像的C形開槽后,在右側接收天線處電場強度已明顯降低(場強強度由強至弱,按暖色至冷色對應)。
圖7(b)
圖7(c)
而圖7(c)為應用了如上方案的我司參考設計板型。
以上具體的設計信息,可查閱我司相關天線發明專利 CN113612027A 。
除上述方法外,還可以引入 RLC 振蕩電路,可以使得接收、發射天線間的耦合電磁波能量被振蕩器吸收,從而降低發射、接收天線兩者間的耦合效應,減小干擾,原理示意如圖8(a)、圖8(b);而圖8(c)為 PCB 上電場分布,效果與圖7同理。
圖8(a)
圖8(b)
圖8 (c)
圖8 (d)
圖8(d)為應用了如上方案的我司參考設計板型。
以上具體的設計信息,可查閱我司相關天線發明專利CN115548676A 。
2
單天線收發正交
通常為了縮小尺寸,需要采用單天線設計,此時首先需要解決的依然是收發干擾問題;因為發射、接收通道共天線,這個問題會更加突出。這里介紹的方案,是將天線的一對正交饋電點分配給發射、接收通道,從而顯著降低兩者間干擾。
如圖9所示,無論發射或接收通道激勵起電磁場輻射時,對方通道均處于電場分布的場強最弱處,從而使本通道的信號難以通過 PCB 板端路徑到達對方通道。
圖9
這種設計帶來的另一個特性是,發射、接收信號將呈現一對正交極化的特性,原理上正交極化信號是難以被對方接收的;但雷達應用環境中,目標反射回的電磁波會發生極化偏轉;如圖10(a),是應用于安檢的雷達系統,同時采用了與發射通道極化平行、正交的接收通道來接收目標信號;而圖10(b)展示了檢測不同物體時,在兩種接收通道上信號量級的不同。
目標返回的雷達信號,偏轉程度隨電磁波頻率及目標的尺寸、材質特性、傳輸路徑而不同。因此,交叉極化設計的雷達模組依舊能接收到目標信號,只是在評估雷達綜合性能時要考慮到極化偏轉的因素。
圖10(a)
※圖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圖10(b)
※圖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如前篇所述,微帶傳輸線具有一定的輻射能力,因此與天線同層的微帶饋線會影響天線通道的正交性;解決方案之一是將帶線布在天線參考地下方,通過過孔與天線連接如圖11(a);這樣帶線在天線背面的輻射幾乎不影響天線本體的特性。另外,在天線的幾何中點,即發射、接收通道均為電場最弱值的位置,可以增加接地點;這樣在幾乎不影響工作頻率射頻性能的前提下,起到濾除低頻干擾的效果。
圖11(a)
圖11(b)
圖11(b)為應用了如上方案的我司參考設計板型。
以上具體的設計信息,可查閱我司天線專利號 CN212751135U 。
如需要進一步壓低收發干擾,可以采用對向差分饋電的方式;如圖12(a),A端口的信號在流向B端后彼此形成抑制,從而降低AB端(收發端)之間的干擾。
圖12(a)
圖12(b)
圖12(b)為應用了如上方案的我司參考設計板型。
以上具體的設計信息,可查閱我司天線發明專利號 CN115189131A 。
3
單天線收發合路
上述的單天線方案,基本前提是天線呈正多邊形設計,天線及周圍環境均正交對稱;但不是所有設計背景均能滿足這樣的要求。而接下來介紹的方案,天線本體可靈活設計,但需要設計與之匹配的合路網絡,架構如圖14(a),我司參考設計如圖14(b)。
圖14(a)
※圖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圖14(b)
其中 P123 端口阻抗均為 Z0;原理上,發射端 P2 的信號,除去供給 P1 端天線之外,剩下分兩路(過電阻,過環形帶線)到達接收端 P3,而這兩路路徑長度差半個波長,相位相反互相抵消,從而使得收發干擾降低。
但本饋電網絡也有缺點,首先是無論 P2 或 P3 與天線端 P1 收發電磁波,均存在 3dB 損耗;在雷達系統中發射、接收來回即增加了 6dB 損耗;另外,雖然 P2、P3 端口之間天然隔離,但這是在三個端口都完美匹配的前提下;如果存在失配,則由 P1 反射回合路器的信號將按 1:1 返回 P2 和 P3 ,而此信號無法被抵消,使得收發干擾提升。
結語
經過上述分享可以看出,在有成本、尺寸、工藝條件限制的要求下,雷達天線的設計很難用一種通用設計滿足所有場景的需求,從方案架構到細節上每一個參數的選定,都需要充分權衡,最終設計出各項性能未必最優,但最適合產品的天線方案。
本文全篇只是做了簡單的介紹,而在上述的方案背后,是實際工程中反復探究、試錯、總結、優化的過程;專利技術成果之下,是在實際應用時,如何解決典型問題、發掘潛在風險的積累。在信息化時代,方案的獲取和參考變得容易,但這僅加速了前期研發進度;而其背后的積累才是方案落地、產品批量化生產的保障,因而顯得更為珍貴。
技術支持
以上僅介紹了和本文內容相關的我司技術方案,而其它形式的天線、乃至芯片、算法、模組同樣有類似的技術方案參考資料,并配有對應的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誠然,專利具有法律保護效應,而我司則會將與之對應的芯片、天線、算法及模組全套解決?案,無償開放給采用隔空科技芯片方案的客戶,以更好地助力產品項目的開發。同樣地,我司也會提供完善的客戶支持及培訓服務,以保障產品項目的最終落地及生產。
-
天線
+關注
關注
68文章
3196瀏覽量
140782 -
無線通信
+關注
關注
58文章
4564瀏覽量
143496 -
雷達
+關注
關注
50文章
2930瀏覽量
117465 -
雷達系統
+關注
關注
6文章
245瀏覽量
28670
原文標題:隔空小課堂|微帶平面天線在雷達中的應用(下)
文章出處:【微信號:AT隔空科技,微信公眾號:AT隔空科技】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