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李寧遠)構建智能座艙現在已經成為汽車發展一大趨勢,根據相關數據2022年中國市場內智能座艙的滲透率已經超過了50%,智能座艙已經和汽車功能安全一樣成為影響消費者購車的主要賣點。
智能座艙是基于智能化、萬物互聯通過整合駕駛信息和車載應用,利用車載系統的強大信息數據處理能力,為駕駛者提供高效且科技感的駕駛體驗的概念。智能座艙由硬件、軟件、交互三大部分組成。
智能交互與智能表面
在智能座艙的組成中,交互是非常關鍵的一部分,交互部分涉及語音識別、人臉識別、觸摸識別等等。現在的交互都是往多模態交互發展,并不僅局限于某一特征,而是抓取聲音、手勢、瞳孔、表情等一系列信息進行識別交互。
在智能座艙的大趨勢下,越來越多的車廠傾向于在車內布置各種各樣的交互式感應和控制的智能器件以及氛圍和指示用的燈光。智能器件和燈光在用戶不需要時可以隱藏在常見的內飾表面之中。需要時,通過觸碰感應、手勢或語音命令等交互進行喚醒激活器件獲得反饋和響應,這種多模態交互的方式和智能表面這一重要介質相互配合共同推動智能座艙的發展。
現在座艙的智能表面已經發展為各種各樣的傳感與燈光控制的結合,傳感技術的發展,光學技術的發展為其提供了助力。典型的例子就是用手勢控制車內燈具,還能進一步控制燈光亮暗和色溫。
中控臺將智能表面與智能交互結合的案例也正在逐漸增多,以智能表面作為以往的中控顯示屏,集成電氣連接、電容開關、弧形觸摸表面、傳感器、LED和屏幕,能夠實現信息顯示、智能控制、智能交互等功能。
這類似傳統的HMI,但傳統HMI顯然是不夠智能的,只包含了控制卻沒有交互。智能化的人機交互技術引入,在智能表面這一新介質下完美解決車載顯示屏的大部分缺點,同時在此基礎上再增加一些智能化的新功能,帶來更高的設計自由度。
智能交互背后的傳感器件
智能交互得以實現肯定需要傳感器件的支持,對于遠距離的位置感應和手勢檢測,那肯定少不了dToF傳感器的應用。dToF傳感對手勢、坐姿等動作進行識別傳感,再將相對應的功能激活。目前的dToF傳感在車內進行一些遠距離的手勢識別也完全不是問題。在近距離的一些物體懸停感知場景里紅外的方案也不少。
觸摸部分,常見的還是電容式傳感,良好的觸摸反饋加上識別的精準度在很多設備里已經體現出來了。其實不僅僅是觸摸,在近距離物體懸停感知里,這類傳感也能夠感知到,類似于紅外的懸停感知。
觸摸之后感知按壓也是比較成熟的解決方案,用壓力傳感器來解決。壓電觸覺目前看來優勢比較大,使用壓電驅動器通過壓電振動元件變形并產生觸覺反饋,擁有極短的啟停響應時間和更高的效率。車內開關類部件正在向平板化和接觸式傳感器化發展,和壓電傳感很契合。
也有用純光學技術做的壓力傳感方案,按壓時接受光發生改變,通過檢測這個變化來實現壓力的感知,硬件層面其實沒有那么復雜,算法層面會更復雜一些。
小結
汽車的智能交互已經不局限于簡單的語音控制,人機交互的方式正在逐漸從被動走向主動,通過車載的一系列傳感器,智能化的交互體系正在穩步構建。主動式的智能交互不僅將豐富人和車的互動,還將在駕駛中提供更多幫助。
-
智能座艙
+關注
關注
4文章
948瀏覽量
1633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