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對電流的測量并不陌生。早在初中物理實驗課上,老師就教我們用電流表(如圖1所示)測量電路中的電流。測量的電流流程一般為0~0.6A和0~3A。由于電流表內阻小,在測量電路電流時,電流表允許直接串聯在電路中間,也就是說電流表不會影響電路中的電流。然而,問題就出來了。如果電流非常大(超過電流流程)或導體結構形狀不規則,電流表將不允許串聯到電路中間。那么有什么辦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呢?這個問題不是一個奇思妙想的科學家。接下來,我們將開始了解另一種測量電流的工具——羅科夫斯基線圈。
圖1電流表圖片,量程為0~0.6A和0~3A。圖為1.66。A。
1912年,W.Rogowski等科學家利用電磁感應原理設計了一個測量電流的空心線圈,以發明者的名字命名。羅科夫斯基線圈制作非常簡單。如圖2所示,它是一個纏繞在非磁性骨架上的空心螺管。當待測電流發生變化時,螺管中間會產生一個封閉的變化磁場。變化的磁場穿過層層線圈后,電壓會在線圈兩端感應到。輸出電壓的大小和變化頻率反映了待測電流的變化,輸出信號可以通過數字積分器積分還原為待測電流值。這種線圈的優點是測量的電流可以從數毫安培到數萬安培,可以測量不規則的導體結構物體,可以根據待測物體的大小設計不同長度和厚度的線圈。此外,線圈不需要額外的電源供電,也就是說是被動測量手段。
圖2羅柯夫斯基線圈測量大電流示意圖
在磁約束聚變實驗中,羅科夫斯基線圈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例如,測量數百萬安培的等離子體電流就是使用這種空心螺絲管。如圖3所示,在不銹鋼管上,緊緊纏繞一層耐高溫電纜,然后將線圈安裝在電流通過的電路上。圖3中的白色物體是羅科夫斯基線圈。事實上,線圈被電流包圍,其余的沒有被拍攝。當電流通過線圈中心時,線圈兩端會感應到電壓。輸出電壓處理后,是待測等離子體電流。因此,只要經過這個線圈的電流能夠完全測量。下面的子圖顯示了實驗期間等離子體電流的演化,電流變化范圍從0到最高的數百萬安培。這些線圈是手工纏繞的。如果你感興趣,你也可以在老師的帶領下嘗試一下,感受電磁感應的樂趣。
圖3EAST裝置上用于測量等離子體電流的羅式線圈(上圖)和相應放電過程中測量的電流值(下圖)。從圖中可以看出0kA~1000kA的電流變化范圍。
審核編輯 黃宇
-
大電流
+關注
關注
0文章
241瀏覽量
17287 -
測量
+關注
關注
10文章
4849瀏覽量
111242 -
羅氏線圈
+關注
關注
5文章
85瀏覽量
1663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