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半導體制程中,為了連接不同的電路元件,傳遞電子信號和為電路元件供電,需要使用導電金屬來形成互連結構。
曾今,鋁是半導體行業中用于這些互聯結構的主要材料。
然而,隨著半導體技術的進步和線寬尺寸的不斷縮小,導致銅成為了替代選擇。那么鋁為什么會被替代呢?
芯片互連金屬的歷史
早期的集成電路使用了金作為互連材料,尤其是在1950年代到1960年代初。金因其優越的導電性、化學穩定性和與許多半導體材料的兼容性而受到青睞。
但是由于金十分昂貴,對于商業化的大規模集成電路來說是一個顯著的問題。
在1960年代至1990年代中期,鋁成為半導體制造中最主要的互連導線材料。
1997年,IBM公布了其先進的銅互連技術,標志著銅正式開始替代鋁成為高性能集成電路的主要互連材料。
芯片互連金屬性質對比
金 (Au)
導電性: 金是優良的導電材料,其導電率僅次于銀。
化學穩定性: 金對大多數化學物質都非常穩定,不容易氧化或受到腐蝕。
黏附性: 金具有良好的黏附性,能夠與許多其他材料形成良好的界面。
問題: 其成本相對較高。
鋁 (Al)
導電性: 雖然鋁的導電性較低,但仍然比許多其他金屬都要好。
化學穩定性: 在集成電路的生產環境中,鋁相對穩定。
易加工: 鋁容易進行干刻蝕和濕刻蝕,這使其成為早期IC制造的理想選擇。
銅 (Cu)
導電性: 銅是集成電路中使用的最佳導電材料之一,僅次于銀和金。
化學穩定性: 銅容易氧化,但在制造過程中,可以通過某些方法來控制。
成本: 相對于金和其他貴金屬,銅的成本更低。
為什么銅取代了鋁?
鋁導線在長時間的電流作用下,可能會出現電遷移現象,即鋁原子在導線內部遷移,導致導線斷裂或形成空洞,這會導致集成電路的失效。隨著互連間距的縮小,鋁導線的電阻增加和導線之間的電容增加,從而增加了RC延遲,這對于高速的集成電路是不利的。
而銅具有比鋁更低的電阻率,可以更有效地傳遞電流,并可在更細的金屬線中承載更大的電流。而銅的電遷移抗性遠高于鋁,這使得銅互聯在高電流條件下更為可靠。
銅互連用哪種工藝方法?
由于銅不容易被刻蝕,因此一般不采用刻蝕的方法進行芯片互聯。較為普遍的是雙大馬士革工藝。雙大馬士革工藝是一種在種子層上,通過電化學沉積方法沉積銅的方法。
電化學沉積即電鍍,是一種速率較快的一種金屬化方法,沉積速率遠遠大于化學氣相沉積,物理氣相沉積,在集成電路,晶圓級封裝中應用廣泛。
審核編輯:劉清
-
集成電路
+關注
關注
5387文章
11530瀏覽量
361641 -
半導體制程
+關注
關注
0文章
40瀏覽量
15935
原文標題:芯片為什么用銅作為互聯金屬?
文章出處:【微信號:深圳市賽姆烯金科技有限公司,微信公眾號:深圳市賽姆烯金科技有限公司】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