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析晶體管相關電路的時候經常會用到相關電阻的公式,這里做一些匯總,以便查閱。
二極管交流電阻
交流電阻等于伏安特性曲線相應的切線斜率的倒數:
根據下面的伏安特性方程
其中各參數說明如下:
- IS是反向飽和電流,一般通過查二極管的數據規格書得到,典型值在10e-15~10e-13A之間
- uD是偏置電壓,正偏時為正,反偏時為負
- UT為熱電壓,一般在常溫下約為26mV
對iD求導,可以求出切線斜率:
這樣
說明電阻隨著電流的增大而減小。
BJT交流電阻
雙極性晶體管結構示意圖如下:
體電阻rbb′, rcc, ree 一般忽略,所以主要看rb'e, rb'c, rce
下面直接基于兩個基本公式進行推導(求導求斜率),自己推導一遍理解更深刻。也將教科書上面的間接推導方式放出,進一步加深理解。
兩個基本公式:
電流關系:
將發射極到基極看作普通的二極管具有PN結,使用上面的公式得出re:
求電阻就是求電壓電流之比,對應到電壓電流曲線上的切線(導數)。這樣基于上面的基本公式可以進行求導推導得出電阻。在推導過程中有時候適當使用近似公式。
注意對每個電阻的定義。另外靜態工作電流表述IE或者IEQ都是指一回事情,可能混用。
基區復合電阻rb'e
定義基區復合電阻rb'e為uB'E與iB的特性曲線切線斜率。
對發射結到基極的PN結,根據上面二極管的推導,可以得到這個PN結電阻公式re:
對rb'e可以求導得出。先做一下轉換:
求導:
對特定點,iB用對應的IEQ靜態電流替換/帶入,參見放大電路中的直流負載線和交流負載線理解為什么能替換:
教科書上面的方法:
考慮到ub'e/ie就是小信號條件下發射結的正向偏置電阻re,由上面的PN結正向偏置交流電阻的估算公式:
所以: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rb'e是發射結的正向偏置電阻re折合到基極回路的等效電阻,反映了基極電流受控于發射結電壓的物理過程,rb'e越大,ub'e產生的ib越小。從數值上來看,rb'e與發射極工作點電流IEQ近似成反比。其物理概念是:工作點電流較大時,發射結電壓增量產生的iC和iB的電流增量都會增大,也即發射結的信號電壓產生的ic和ib的信號電流會增大,即rb'e減小。
集-射極間電阻rce
定義集-射極間電阻rce為uCE與iC的特性曲線切線斜率:
用靜態工作點化簡:
即為:
教科書上面的方法:
由相似三角形法則:
由于厄爾利電壓UA的典型值為100 V,在BJT的工作點Q(ICQ,UCEQ)上通常滿足UA?UCEQ,所以rce可近似估算為:
rce的大小反映了uCE在反偏集電結上的電壓增量通過基區寬調效應(也稱厄爾利效應)產生iC增量的大小。rce越大,iC受基區寬調效應影響越小,輸出特性曲線越平坦,理想條件下輸出特性曲線為水平線,rce→∞。一般當uBE一定時,iC受uCE的影響較小,rce的值較大,通常在幾十千歐姆以上。
集電結電阻rb'c
定義集電結電阻rb'c為uCE與iB的特性曲線切線斜率:
用靜態工作點化簡:
教科書上的過程:
rb'c反映了反偏集電結電壓的變化對基極電流的影響。rb'c越大,uce產生的ib 越小。由于集電結反偏電壓增加時,根據前述的基區寬調效應,基極電流會減小,使得式(2-36)中的導數為負值,故rb'c取其絕對值。BJT在線性運用時由于集電結反偏,因此rb'c很大,約為100kΩ~10MΩ。
BJT的跨導gm
跨導gm反映了發射結電壓uBE對集電極電流iC的控制能力。gm越大,則發射結電壓增量產生的集電極電流的增量就越大。在小信號條件下,gm近似等于集電極電流的交流分量ic與發射結上電壓的交流分量ub'e之比。將ic≈ie代入式:
MOSFET交流電阻
因為MOSFET柵極絕緣,所以相對來說簡單一些。下面是幾組基本公式:
- λ是溝道調制系數,1/λ相當于BJT的厄爾利(Early)電壓UA
- βn 是管子的增益系數
- μn是MOS管溝道中電子的遷移率(μn=600~800 cm2/(V·s))
- Cox是SiO2 氧化層單位面積電容量[Cox=(3~4)×10-8 F/cm2]
- W/L是溝道寬度與長度之比,簡稱寬長比。在W/L一定時,βn是常數。
當λ=0,不考慮溝道調制效應,即忽略uDS 對iD 影響:
MOSFET各種模型參數的典型值:
漏源動態電阻
當λUDS?1時,且令Early電壓為UA=1/λ,則:
轉移跨導gm
MOSFET是電壓控制器件,柵極輸入端上沒有電流,故討論它的輸入特性是沒有意義的。為了描述柵源電壓uGS對漏極電流iD的控制作用,在輸出特性的基礎上引入轉移特性的概念。所謂轉移特性是指在漏源電壓uDS為常數的情況下,柵源電壓uGS對漏極電流iD的控制特性。
柵源電壓對漏極電流的控制能力用跨導來反映,它相當于轉移特性曲線工作點上的斜率。跨導gm是表征MOSFET放大能力的一個重要參數,單位為mS或μS。gm一般在十分之幾至幾mS的范圍內,特殊的可達100 mS,甚至更高。值得注意的是,跨導隨管子的工作點不同而不同,它是MOSFET小信號模型的重要參數之一。跨導數學定義如下:
當λuDS ? 1時:
換一種表達方式有:
可見,在βn為常數(W/L為常數)時,gm與過驅動電壓(uGS -uGS(th))成正比,或與漏極電流ID的平方根成正比。
若漏極電流ID恒定時,gm與過驅動電壓(uGS -uGS(th))成反比,而與βn的平方根成正比。所以要增大gm,可以通過增大βn(W/L)值,也可以通過增大ID來實現,但以增大W/L值最有效。
另外與雙極型三極管(BJT)的跨導gm=IC/UT相比較可以看出:對于BJT管,當IC確定后,gm與幾何形狀無關,而MOS管的跨導gm除了可通過ID調節外,還和幾何尺寸W/L的值有關;BJT的跨導gm與IC成正比,而MOS管的跨導gm與漏極電流ID的平方根成正比,因此在同樣的工作電流情況下,MOS管的跨導要比雙極型三極管的跨導小得多。
背柵跨導gmb
在集成電路中,為使各MOSFET管之間相互隔離,NMOSFET的襯底要接電路的最低電位,PMOSFET的襯底要接電路的最高電位,因此襯底和源極之間的電壓uBS往往不等于零。通常把uBS對MOSFET特性的影響叫體效應或襯底調制效應,這是在MOS集成電路中必須考慮的問題。
開啟電壓值UGS(th)隨襯底與源極間的負偏壓數值的增加而增加,這種現象稱為背柵控制特性。背柵控制特性反映了uBS(襯源電壓或背柵電壓)對iD的控制能力。定義如下:
背柵控制能力也可以用背柵跨導gmb與轉移跨導gm之比來描述:
gmb = ηgm (η典型值一般約為0.1~0.3)
亞閾區跨gmsub
亞閾區導電特性是指uGS
亞閾區(用下標sub表示)的柵極跨導gmsubG :
源極跨導為gmsubS :
MOSFET交流小信號等效模型
BJT與MOSFET匯總
基本放大電路
共集與共基忽略了rce
某些情況下面忽略了rds
-
二極管
+關注
關注
147文章
9627瀏覽量
166308 -
晶體管
+關注
關注
77文章
9682瀏覽量
138082 -
BJT
+關注
關注
0文章
222瀏覽量
18154 -
交流電阻
+關注
關注
0文章
17瀏覽量
7033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