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第三屆中國(寧波)軟件峰會暨程序員節召開,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中國工程院院士沈昌祥及多位企業大咖現場匯聚,為軟件業發展把脈論道。國內AI大模型企業APUS董事長兼CEO李濤,在本次峰會中圍繞“AI向新 智領未來”主題,解析了大模型如何引領產業變革,創造價值并推動社會進步,創造性地提出了AI大模型價值創造“六要素”觀點。
AI大模型帶來全面變革
人工智能大模型技術發展迅猛,正逐漸在各個場景中落地生花,并創造出豐富的應用價值,成為推動產業升級的重要驅動力,也成為改變社會的重要力量。
李濤提出,在AI重構產業的趨勢下,大模型發揮著底層“操作系統”的作用,對算力、數據、應用等資源整合、調度、分配,全面推動構建產業網。例如:
工業互聯網領域,多模態大模型能力可以對生產線數據進行實時監測和分析,提供預測性維護、質量控制和生產優化等支持,提高工業制造的效率和質量;
在農業互聯網領域,多模態大模型重啟農業數字網構建,用AI提升“產供銷服管”全鏈條智能化水平,推動數字機械、數字直播等創新應用為生產與銷售提效;
在物聯網領域,智能硬件與大模型的多模態能力聯接,使其自主具備感知力、認知力,為創新研發提供了全面、高效、可靠的指導;
在探索元宇宙征途上,大模型的強大推理能力幫助元宇宙構建認知,支持空間下的精美設計、復雜建模、人機交互、機制建立與空間運維等快速生成,讓元宇宙的構想落地成為可能。
以大模型為驅動力除了帶來了互聯網產業的變革,也帶來IT要素的迭代升級。李濤認為,隨著AI 普及,未來編程將從廣泛使用自然語言,人可以直接與機器對話;同時,程序員、產品經理、設計師等職能崗位也將轉型成為需求的“設計者”。把冗雜、機械、重復性工作交給大模型,把價值創造性工作交給人,社會資源分配也將更合理。
構建中國大模型競爭力
無論是面向產業還是IT要素,AI大模型展示出了強大的重構能力。“雖然大模型看似‘無所不能’,但并不是所有的模型都能得到實踐驗證,也不是所有的模型都能創造實實在在的價值。”李濤說到。他認為,AI大模型發展的落腳點在于價值創造,而實現價值創造必須兼備“六要素”:強健的算力、全球知識庫、高質量數據、持續進化的算法、價值觀對齊、場景接軌價值創造。
相較于國外領先大模型,中國大模型事業起步晚,算法算力等技術瓶頸很難在短時間內突破;且受到中文語料數據限制,訓練大模型的高質量數據少,中國的大模型還“不夠聰明”。“在全球知識庫中中文語料僅占3%,突破數據瓶頸也是中國大模型廠商必須聯合起來攻堅的難題。”李濤說道。
雖然某些模型看似已經“足夠聰明”,但存在價值觀未對齊等問題。對此APUS認為,中國AI應用研發仍要基于中國的大模型,因此中國大模型廠商要有獨立意識、肩負起自主創新的職責;立足中國市場需求構建差異化壁壘,打造符合中國需求與價值觀準確的AI大模型,創造新的AI生產力。
讓應用與價值創造接軌
當前大模型市場仍處于商用落地的探索期,讓大模型創造好的AI應用、服務好市場需求早已成為行業共識。李濤指出:“中國的數字化建設是持續迭代的過程,需要大模型‘底座’支撐智能場景快速變革。面向復雜的需求,APUS將持續為中國市場定制AI大模型,讓AI應用與價值創造接軌。”
在數據方面,APUS以過往9年全球化業務和24億全球用戶為根基,形成了獨特的全球用戶數據與高質量語料庫;同時APUS與國內語料廠商合作,共建面向中國市場的、價值觀正向的“紅色語料庫”。算力方面,APUS在全球投資建設2大智算中心,并與阿里、百度、騰訊等云計算廠商聯動,為需求方提供多種算力組合與彈性擴容方案,幫助企業與開發者實現研發迅速落地、成本大幅降低。
目前,APUS已與多個醫療、網信、制造、電商等多個行業合作伙伴,聯合打造大模型的行業解決方案,用AI助力伙伴硬件基礎設施升級、基礎模型平臺搭建、具體業務應用創新。
同時,APUS也持續開放生態,與百度、騰訊云、阿里云等廠商深度合作,構建起靈活的產業協同。例如APUS大模型開放了模型插件,開發者可以自主接入外部模型,通過“模型組”的能力解決復雜場景需求。
“做中國的大模型”是一件長期正確的事情,APUS也正秉持這一初心持續夯實平臺能力,訓練大模型向更高階的方向推理演進。李濤表示:“我們期待APUS大模型能到千行百業中發揮底座價值;也期待更多的開發者加入APUS生態,使用大模型創造更多有生命力的AI應用。”
本屆大會以“數字賦能、智創未來”為主題,聚焦國產開源生態、AI大模型、工業軟件賦能等熱門話題。活動包括院士報告、發布儀式、特別報告、簽約儀式、大咖報告、發布會、壓軸報告等環節。除了邀請到倪光南、沈昌祥,更有聯通云、金蝶云、老虎工業云集團等企業代表傳遞“技術之聲”。
審核編輯 黃宇
-
AI
+關注
關注
87文章
30747瀏覽量
268899 -
大模型
+關注
關注
2文章
2425瀏覽量
264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