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是十月底,各家上市企業2023年第三季度財務報告陸續出爐,全球經濟情況持續走低的大環境下,多家半導體龍頭企業Q3凈利潤出現了下跌。
然而在部分中高端傳感器賽道,國產傳感器企業逆勢上揚,有企業Q3凈利潤暴漲超306%,并在華為、小米等國產下游鏈主企業旗艦產品中全面啟用!國產高端傳感器全面崛起?詳情見下文。
中國最大傳感器企業Q3凈利潤暴漲306%,單季度營收逼近歷史最高值,高端傳感器力拼索尼,華為小米等下游鏈主全面采用!
近日,英特爾、意法半導體、聯發科、韋爾股份、江波龍、華潤微、中微半導、龍芯中科、芯導科技、寒武紀等多家半導體企業發布2023年第三季度業績。
其中,除韋爾股份Q3凈利潤同比增長外,其余公司Q3凈利潤均出現下跌,最高跌幅超73%。
以傳感器主營業務營收計算,韋爾股份是中國最大的傳感器企業,也是中國第一、全球第三的圖像傳感器芯片公司,第三季度韋爾股份實現營業收入62.23億元,同比增長44.35%,凈利潤2.15億元,同比增長279.61%;扣非后凈利潤2.09億元,同比增長206.25%,環比大增306.90%。
韋爾股份是第三季度中國半導體頭部企業業績較突出的企業之一,其單季度營收的歷史最高水平為2021年第二季度的62.36億元,此次三季度營收已極其逼近歷史最高水平,可見韋爾股份Q3季度營收情況非常好。
韋爾股份第三季度的營收增長來自哪里?據韋爾股份第三季度財報披露:
伴隨著下游需求的逐漸回暖,在公司新產品助力下,公司來源于半導體設計業務收入實現了較顯著的增長。公司半導體設計業務實現收入 54.46 億元,占營業收入的 87.52%。報告期內,公司收入結構逐步優化,平均毛利率水平環比得到明顯改善。 公司積極推進庫存去化,報告期末,公司存貨庫存金額降至 75.52 億元,較上年末減少38.88%。伴隨著公司高階圖像傳感器新品的推出以及產品成本的下降,公司的產品結構及成本結構將持續改善和優化,整體盈利能力將穩步提升。
可以看到,高端圖像傳感器新產品是韋爾股份第三季度營收增長和盈利能力提升的底氣。
據相關媒體信息顯示,近期剛剛發布的小米14系列手機,其主攝所采用的“光影獵人900”定制影像傳感器,其實就是韋爾股份旗下豪威科技的OV50H圖像傳感器。并且這顆高端圖像傳感器的表現遠超預期,獲得小米的持續加單。
據傳即將發布的iQOO 12也將采用豪威OV50H傳感器。不僅如此,接下來包括華為等國產廠商或將全面采用豪威傳感器替代索尼,豪威也將不斷豐富全產品鏈,后續國產手機廠商可能都會采用豪威CIS全家桶(主攝、潛望長焦、廣角、前置等)。
而在上一年,眾多國產手機旗艦產品的主攝像頭用的傳感器,還清一色來自索尼——這類似于高通驍龍CPU在手機廠商中的地位。
此外,豪威科技或在年底發布OV50K在內的高端新品,這或將是首款國產一英寸CMOS圖像傳感器,將使用全新工藝,相關參數或許比索尼IMX989還強。
▲來源:微博
除了手機終端產品外,韋爾股份還加大布局汽車和安防市場,第三季度推出全新的OX08D10圖像傳感器,具有業界領先的低光性能和低功耗,尺寸比其他同類車外傳感器小50%。作為首款采用豪威集團全新2.1微米TheiaCel技術的圖像傳感器,OX08D10為汽車廠商提供了一種集成所有重要性能的設備,公司汽車電子領域產品矩陣進一步完善。
韋爾股份在消費電子、汽車等市場的高端圖像傳感器新產品的開拓,在下游華為、小米等鏈主企業新產品的應用,在高端傳感器市場替代了索尼等巨頭,成為其第三季度營收增長和盈利提升的關鍵。
見證中國力量崛起,國產MEMS傳感器布局加快,多家國產MEMS企業進入全球TOP榜單
近幾年,在華為、比亞迪、小米等下游鏈主企業的帶領下,國產供應鏈存在感逐漸增強,在上下游協力下的技術突破和高端國產替代,是國產供應鏈提升的重要原因。
以手機為例,屏幕方面,京東方、華星正在取代三星;玻璃方面,昆侖、巨犀、龍晶正在讓康寧失勢;在傳感器方面,匯頂科技、思立微、韋爾股份等取代FingerPrint Card(FPC)等,已成為指紋識別傳感器主要供應商,歌爾股份、瑞聲科技、敏芯股份等取代樓氏電子等,是MEMS麥克風主要供應商……
在以技術突破和高端國產替代為主旋律的浪潮下,多家高端國產MEMS傳感器企業業績獲得突破。
譬如中國&全球領先的MEMS芯片代工企業賽微電子,2023年第三季度營業收入5.13億元,同比增長188.3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969.72萬元,同比增長693.21%。在第三季度內,BAW濾波器、MEMS振鏡、MEMS加速度計等多種高端MEMS器件的本地化量產成為其業績增長主要動力。
國產高端MEMS慣性傳感器企業芯動聯科,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92億元,同比增長45.27%;實現歸母凈利潤9697.9萬元,同比增長52.8%。其中,第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9559.80萬元,同比增長48.47%;實現歸母凈利潤5609.25萬元,同比增長73.11%。芯動聯科是國內極少數能提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高性能MEMS慣性傳感器核的企業,隨著第三季度試產及量產階段的項目逐漸增加,公司銷售收入放量增長。
傳感器是中國制造的一大短板,據《中國傳感器發展藍皮書》數據顯示,中國中高端傳感器80%以上進口,而中高端傳感器芯片進口率更是超過90%。
近年來,我國日益重視傳感器尤其是MEMS智能傳感器產業的發展,出臺了《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中國制造2025》《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物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等國家戰略,其中微機電系統(MEMS)技術作為智能傳感器重要制造工藝,更被寫入國家“十四五”規劃中。
▲來源:國家“十四五”規劃
隨著國家政策扶持和資金的流入,國產MEMS智能傳感器產業迅猛發展,中國力量正在崛起。
據咨詢機構Yole《2023MEMS產業研究報告》顯示,2023年中國大陸本土共有歌爾微電子、瑞聲科技、海康威視、睿創微納以及賽微電子旗下全資子公司Silex Microsystems進入全球MEMS營收排名TOP 30名單。
在2023年全球MEMS晶圓廠排名中,全部有5家中國MEMS代工企業進入全球TOP 16,其中兩家總部位于中國大陸,3家總部位于中國臺灣,中國大陸的兩家為賽微電子(旗下Silex Microsystems)排名第一和中芯集成排名第五,相關信息參看《最新全球MEMS晶圓廠排名出爐》
在這兩項主要排名中,中國大陸本土的MEMS廠商數量均比往年要多,海康威視、睿創微納、中芯集成等企業都是2023年新晉入榜。
此外,全球正在建設中的三條12英寸MEMS晶圓量產線,就有一條在中國,這三條產線分別是:臺積電為Butterfly Networks 建設產線、博世位于德國的新產線,以及中國的增芯科技項目,增芯科技項目將是中國首條12英寸MEMS晶圓產線,對中國MEMS傳感器產業有重要意義。
目前,包括深圳、廣州、上海、北京、蘇州、無錫、蚌埠、鄭州……等多個城市,均相繼出臺地方政策,建設MEMS中試線或扶持本地MEMS傳感器產業,中國MEMS傳感器產業正在蓬勃發展。
據Yole的報告顯示,中美貿易戰加速了中國半導體生態的發展,中國MEMS產業已成為全球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
Moreover, the China/US trade war has accelerated Chinese semiconductor (and MEMS) ecosystem development. Hence, through funding and incentives, the Chinese MEMS ecosystem is growing by the day. The long-term effects of this push are still unclear. Will it allow Chinese companies to increase the quality of their MEMS and compete with European and American companies at lower prices? Or will it create a massive local over-supply and sabotage the ecosystem by killing the margins of all local players because of excessive competition? Or should we expect a greater consolidation of the Chinese ecosystem? Let’s wait and find out! 此外,中美貿易戰加速了中國半導體(和MEMS)生態系統的發展。因此,通過資金和激勵措施,中國MEMS生態系統正在日益壯大。這一舉措的長期影響仍不清楚。是否能讓中國企業提升MEMS的品質,以更低的價格與歐美企業競爭?或者,它會因過度競爭而扼殺所有本地參與者的利潤,從而造成大規模的本地供應過剩并破壞生態系統嗎?或者我們是否應該期待中國生態系統得到更大的整合?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兩極分化,步伐加快,但中國高端傳感器國產替代仍任重道遠!
雖然近幾年國產MEMS智能傳感器產業日益受到重視,各領域不斷有政策出臺和資金涌入,如MEMS慣性傳感器、六維力傳感器、磁傳感器、CMOS圖像傳感器、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等多條傳感器賽道,獲得市場的廣泛關注。
但這僅是傳感器產業的冰山一角,據相關數據顯示,全球傳感器種類超過3.2萬種,包含了力、熱、電、光、磁、聲、氣體、濕度等等眾多領域,以至于對傳感器產業來說分類也是一件極為艱難的工作。
不是所有的傳感器都使用硅基材料,不是所有傳感器都使用MEMS技術制造,據相關資料顯示,中國約有29.7%的傳感器是MEMS智能傳感器。
▲來源:頭豹研究院
然而除了MEMS智能傳感器、CMOS圖像傳感器、雷達等少數傳感器賽道外,絕大多數隱藏于冰山之下的傳感器目前還沒有得到重視,尤其是工業、醫療領域的專用傳感器能夠做到國產替代的更是聊聊無幾。
目前,國產傳感器產業鏈仍與國際先進水平存在10年以上差距。
結語
以技術突破為矛,國產供應鏈在高端器件國產替代上的表現日益突出,并且成為許多企業營收增長的關鍵點。
然而,硬科技的突破和崛起,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以傳感器為例,有多達數萬種品類,雖然近年來中國在MEMS智能傳感器、CMOS圖像傳感器、雷達(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超聲波雷達)等領域重視程度日益加強,也有韋爾股份等一批企業取得突出成就,但在冰山之下,仍有龐大的高端傳感器受制于人。
當前,國產高端硬件替代加速,但中國硬科技全面崛起仍任重道遠。
審核編輯 黃宇
-
傳感器
+關注
關注
2552文章
51237瀏覽量
754785 -
華為
+關注
關注
216文章
34479瀏覽量
252164 -
小米
+關注
關注
70文章
14367瀏覽量
144419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