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各種功率級和補償器特性描述
Buck變換器電壓模式
Buck電壓模式功率級傳函和Bode圖
Buck電壓模式是最簡單的控制模式,也是開關電源中最容易設計補償器的一種。在傳遞函數中只有輸入電壓會影響直流增益,其他工作點均不影響頻率特性。
在主要的關注范圍內僅存在一個固定的共軛極點,直流增益也僅與輸入電壓有關,在最低輸入時具有最低的直流增益,即最低的帶寬,因此Buck電壓模式才會以最低的輸入電壓為最惡劣情況進行設計。
只需注意避開高頻ESR零點的影響即可,一般設置交叉頻率為開關頻率的0.1~0.2倍進行設計。
Buck變換器電流模式
Buck電流模式功率級傳函和Bode圖
插入電流內環之后,電流感應電阻將原本的共軛極點分為高低兩處。由于電流內環的控制,在一定頻率范圍內的電感表現為電流源,所以在低頻處才表現出一階系統的特性。
從傳函看出,負載的大小會改變直流增益,而輸入電壓會改變高頻極點的位置,因此補償起來相對困難。
Boost變換器電流模式
Boost電流模式功率級傳函和Bode圖
RHP零點由負載和占空比決定,因此需要確定其下限值,保證交叉頻率低于它。由傳函看出,負載和工作點均影響頻率特性,直流增益中出現占空比項,輸入最低、負載最重時,增益最低,RHP頻率也最低,因此升壓也 以最低輸入為最惡劣情況 。第一極點也受負載影響,其特性受工作點的影響較大。
Buck-Boost變換器電流模式
與Boost類似,僅參數表達式不同。
I型誤差放大器
即純積分器,提供-20dB的斜率和最高90°的相移,一般不單獨使用。
II型誤差放大器
即零極點對,假設C comp >>C HF ,有下式
即中頻段足夠寬,零極點的距離夠遠,可以在各自主導的頻點忽略另一個的影響。一般用于補償 電流控制 。
II型跨導放大器
與一般的II型差不多,區別在于放大器的特性不同。跨導型運放無需反饋,存在輸出電阻和跨導系數,需要保證補償元件的阻抗遠小于該輸出電阻。
由于跨導放大器內部只有電壓-電流轉換級和電流增益級,沒有電壓增益級,因此沒有大幅度電壓信號和米勒電容增倍效應,高頻性能好,大信號下的轉換速率也高,同時電路結構簡單,電源電壓和功率都比較低,這些高性能特點表明,在跨導放大器的電路中,電流模式部分起關鍵的作用。
與上式只有直流增益的不同,其取決于運放的跨導系數
III型誤差放大器
提供雙零極點對的補償器。當C COMP >>CHF且R FBT >>RFF時,有下式
假設的目的同樣是分離相鄰的兩個零極點,使+20dB斜率段足夠寬。一般用于Buck電壓模式控制。
功率級與補償器的對應
2、各補償器設計步驟
Buck電流模式補償——II型跨導
a.根據要求的靜態功耗和放大器的輸入阻抗確定反饋電阻值
b.確定跨導放大器的參數gm和輸出阻抗
c.選擇補償后的截止頻率為開關頻率的0.1~0.2
d.根據截止頻率計算補償器的中頻增益AVM
e.設定零點位于截止頻率的0.1
f.設定極點位于ESR零點處
計算式如下:
補償后的理想頻率特性為-20dB持續滾降過0dB點,在高頻處受高頻極點作用加速滾降。
Boost電流模式補償——II型跨導
其余步驟與上方相同,只是多了RHPZ的影響,需要找出額定工況下RHPZ的位置后,將截止頻率設定為RHPZ的0.2~0.3,計算式如下:
剩下的計算如上。補償后的特性曲線也類似,區別在于高頻處存在RHPZ,所以增益曲線在高頻處仍然以-20dB滾降。
Buck電壓模式補償——II型跨導
這種情況只在選用高ESR電容時適用,使ESR零點降低到交叉頻率之前,從而配合補償器的零點一起抵消共軛極點。這時補償器的極點設置在開關頻率的一半處以加速高頻滾降。
Buck電壓模式補償——III型跨導
一般使用的方法,電容ESR可以盡量抑制。將補償器的兩個零點放在LC諧振頻率處,兩個極點分別放在ESR零點和開關頻率的一半處以加速高頻滾降。計算式如下:
3、其余問題
誤差放大器的考慮:驅動能力、帶寬、開環增益(低頻增益)、LC的Q值。
通過負載階躍響應可以間接測算頻率特性指標:電壓變化大且慢 => 過阻尼補償、剛好無振蕩較快恢復 => 臨界阻尼、恢復波形存在振蕩(條件穩定) => 欠阻尼。
留出足夠相位裕度的原因:Bode圖是基于小信號線性模型設計的,而現實的變換器經常受到大信號擾動,理論上對小信號擾動穩定的系統可能在大信號擾動下出現振蕩,因此需要留出足夠余量。
-
ESR
+關注
關注
4文章
202瀏覽量
31107 -
Buck變換器
+關注
關注
3文章
78瀏覽量
18247 -
誤差放大器
+關注
關注
9文章
98瀏覽量
34948 -
補償器
+關注
關注
0文章
86瀏覽量
14110 -
跨導放大器
+關注
關注
1文章
16瀏覽量
1065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