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國務院關于增加發行國債支持災后恢復重建和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的議案。此次增發1萬億元國債的主要目的,是落實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的部署,支持災后恢復重建和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的項目建設,是補短板、強弱項、惠民生的重要安排。
我國自然災害具備種類多、分布地域廣、發生頻率高等特點,所造成的損失也是難以估計。據應急管理部統計,2022年全年各種自然災害共造成1.12億人次受災,因災死亡失蹤554人,緊急轉移安置242.8萬人次;倒塌房屋4.7萬間,不同程度損壞79.6萬間。因此,此次防災減災、應急管理與災后重建等工作成為國家關注的重點。
物通博聯推出的水文監測預警系統能夠有效支持防災減災與應急管理工作的開展。通過將物通博聯工業智能網關接入到各個場景的水文監測站設備中(水庫、河湖、閘站、泵站、城市低洼處等),實時采集水位、流量、降雨量及設備工作狀態并上傳到國家監控平臺上,以實現水雨情在線監測、站點管理、智能預警、數據分析等功能,助力防災減災與應急管理工作的高效開展。
系統功能
1、設備接入:水位計、流量計、雨量計、水泵、閘門、PLC等設備協議快速接入網關。
2、云端通信:網關具備SL651、HJ212、MQTT、Modbus等協議對接云平臺的能力。
3、智能預警:設置報警規則,在采集到危險數據時自動通過微信、短信、郵件進行報警。
4、站點管理:地圖式在線管理接入網關的站點,直觀了解各站點水雨情及工作狀態。
5、數據分析:自主查詢不同站點、不同時間段、不同水雨情數據等數據報表。
6、決策支持:通過水雨情曲線圖與報警記錄,對災害風險進行評估預測并制定決策。
災害的發生是有跡可循的,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未來對于災害的預測控制將會更加精準與高效,我們既要未雨綢繆,也要亡羊補牢,在災害來臨前做好充足準備,物聯網作為監測水雨情的重要數字化手段,能夠為防災減災與應急管理做出重要共享。
審核編輯 黃宇
-
網關
+關注
關注
9文章
4444瀏覽量
51057 -
監測
+關注
關注
2文章
3594瀏覽量
4450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