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電路板從設計到實現是經過什么步驟?
從頂層設計來講,首先是射頻方案的選擇。
射頻框架
射頻方案設計來設計去,就那三種設計方案,超外差,零中頻,低中頻。
超外差
超外差方案實現了頻譜搬移,所以可以通過頻譜搬移、中頻濾波器把很多干擾頻率濾除,而且相對而言超外差方案如果不考慮對別人的發射影響,超外差方案只在接收的抗干擾上有優勢。
零中頻
零中頻架構,將射頻直接變成基帶信號。所以零中頻在尺寸、功耗上都很有優勢。這也是方案時選擇這個方案最重要的考慮。
因為零中頻是正交變換,所以硬件的不一致,會導致零中頻方案出現因為差分正交不平衡帶來的頻譜拓展。
低中頻方案,為了規避零中頻存在的問題,在ADC之前做了一次變頻處理。因為是在FPGA做處理,所以相對超外差方案比,尺寸和功耗有優勢。
方案選擇的原則就是側重什么就選擇相應的方案
側重射頻指標的一般用超外差,因為中頻濾波器的存在,可以比較容易的實現高指標。
側重尺寸和功耗的,一般選擇零中頻方案。
低中頻的方案主打的也是功耗和尺寸,對于一些實時更新的收發設計,零中頻設計在直流和偏差會存在差異,一般采用低中頻方案來規避。
落實到器件選擇
器件的選擇主要是鎖相環、放大器、混頻器和外圍電路。
鎖相環
鎖相環的選型關系到發射和接收鏈路的關鍵指標,鎖相環也是雜散的關鍵來源之一。所以鎖相環的選擇至關重要。
在功耗設計允許的條件下,相位噪聲越高越好。
放大器
之前的文章我們講過,收發電路的設計就是設計整個收發系統的線性,整個收發電路中用的最多的也是放大器
LNA決定接收系統的NF和IIP3。
PA決定了發射系統的EVM。
放大器的選型原則是線性越高越好,效率越高越好。
混頻器
混頻器作為頻率變化的節點,它也是指標設計的關鍵節點。
很多人對指標的前后分配不知如何設計,
現有的混頻器的p-1基本上都在10左右,混頻器也是超外差方案相位噪聲的卡點處。
所以混頻器作為中間節點,就成為了指標分配的節點。
根據混頻器的p-1和頻率源的相位噪聲,就可以設計混頻前后的增益,動態范圍,濾波器,寬帶噪聲等指標的設計分配。
外圍電路
外圍電路包括檢波,ADC\DAC,運放,溫度檢測、電源等設計。
檢波器的選擇注意需要根據波形和切換時間選擇到底是峰值還是RMS檢波器。
外圍電路的選擇和設計主要是為了完成主要電路服務,在設計上按照需求選擇合適的電路。
這里主要說一下電源
上面說到鎖相環是雜散的關鍵來源之一。
還有一個雜散的關鍵來源就是電源,電路中因為P-1和器件的應用問題,所需要的電壓也不同,為了提升整個設計的效率,通常會使用DC-DC。
而在DCDC的使用過程中,就可能會出現開關頻率和cross頻率,這兩種頻率會調制到鎖相環和放大器上,形成雜散輸出。
所以在DC設計時,需要注意DC的PSRR。一般來說雜散要求60dB,PSRR的要求就需要高于雜散的設計要求。
仿真、原理圖設計
關鍵器件選擇完畢,就需要設計原理圖了,原理圖的設計原則是能用簡單設計就用簡單設計,能用熟悉器件就用熟悉的器件。
仿真就不用說了,都是射頻工程師的拿手好戲。
PCB的設計原則是敏感器件離電源越遠越好,注意關鍵走線的阻抗和隔離。另外要強調一點,很多設計都說要數字地和模擬地隔離,對于射頻PCB布局來說,最好一塊地,隔離地可能會出現不想要的東西。
調試查問題
調試不怕出現問題,最怕的是出現問題卻分析不出問題。
出現問題具體分析,最多的問題就是匹配,隔離等。
問題一般來說都沒有想象的復雜,找到了之后可能就是一個走線,一個電感,甚至一個過孔。
結語
工程問題是基于可靠的理論實踐,不會出現無法解釋的問題。追本溯源,往往會射頻設計并不難。
審核編輯:劉清
-
FPGA
+關注
關注
1629文章
21729瀏覽量
603016 -
相位噪聲
+關注
關注
2文章
180瀏覽量
22860 -
射頻設計
+關注
關注
0文章
50瀏覽量
8618 -
零中頻
+關注
關注
0文章
64瀏覽量
9121 -
中頻濾波器
+關注
關注
1文章
6瀏覽量
5759
原文標題:射頻基礎——射頻設計的實施步驟
文章出處:【微信號:芯長征科技,微信公眾號:芯長征科技】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