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企業稱2023年是“非理性過度競爭年”。
業內消息人士稱,微控制器單元(MCU)供應商已觀察到價格競爭暫停,但由于終端市場需求尚未復蘇,因此仍保持謹慎態度。
疫情以來,整體經濟疲軟導致終端需求下降。為了搶占市場份額,中國大陸和中國臺灣地區的MCU廠商紛紛展開價格戰;不過,經過調整,降價已經開始緩和。
疫情期間,MCU出現短缺,導致不少企業以較低的門檻拓展MCU產品線。企業數量迅速增加,市場競爭激烈。但2023年市場整體狀況有所下滑,加速了行業洗牌,一些企業稱2023年是“非理性過度競爭年”。
經過一年半的庫存調整,部分產品線已經恢復到正常水平。業內人士表示,市場價格從2023年第三季度開始企穩,預計第四季度將進一步企穩觸底。
有消息稱,部分企業已開始提價。但業內人士表示,漲價僅限于部分廠家,大規模漲價尚未出現。目前,行業整體價格已趨向疫情前水平。業內人士指出,意法半導體、德州儀器(TI)等國際大廠不斷推出性價比更高的產品,但短時間內提高價格難以與國際市場競爭。
中國臺灣MCU廠商最近公布了10月份的營收,結果好壞參半。
松翰科技(Sonix Technology)和笙泉科技(Megawin Technology)十月份均實現兩位數增長。松翰科技10月份營收同比增長33.04%,環比增長0.4%,達到2.48億元新臺幣(768萬美元)。第三季營收為6.98億元新臺幣,環比增長5.33%。笙泉科技10月營收創17個月新高,同比增長4.02%,環比增長28.92%,達到4000萬元新臺幣。
不少業內人士指出,受經濟復蘇緩慢和行業季節性影響,第四季度終端市場能見度有限。他們預計第四季度的業績將與第三季度相似。行業參與者仍在積極調整庫存,預計最晚在2024年第一季度達到健康水平。
從整個半導體產業來看,目前的行業庫存達到歷史高位,主動去庫存或將開啟。目前來看,2023年MCU行業的寒潮已經襲來,有很多企業可能會倒在黎明前的黑暗之中。
有業內人士表示,2023年將成為國產MCU的關鍵年份,其中通用MCU將面臨降價潮或倒閉潮。事實上2022年出現了兩極分化,二、三梯隊的MCU廠商可能目前仍然面臨拿不到產能的情況,而一線梯隊的MCU已經出現了庫存過剩的情況。
在這種背景之下,原廠和客戶可能會面臨新一輪的博弈。有消息稱,某新能源車大廠要求新年后所有的***供應商不得通過代理商供貨。這對于一些現金流不是很充裕的***供應商將會產生重要影響,可能就直接被排除在外了。
盡管經過預測,2023年的MCU市場將面臨一場洗牌,但仍然有新晉玩家正在跨界進入MCU領域。究其原因,MCU作為平臺型的芯片,能夠從橫向、縱向兩個維度來進行生態整合,將更多的周邊器件整合起來。這對于在不同細分市場有一定競爭優勢的芯片企業,依然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而且總體來看,哪怕是在競爭最激烈的消費電子市場,國產MCU的占比份額仍然遠遠不如國外品牌,依然還有較大的替代空間。
另外在汽車領域,MCU是汽車從電動化向智能化深度發展的關鍵元器件之一,汽車也是全球MCU第一大應用市場,占比超過1/3,平均每輛汽車MCU需求量高達上百顆。隨著汽車半導體行業技術演進和需求升級,智能化將逐步成為相關廠商競爭的主戰場,接力電動化成為重要驅動力,MCU作為核心算力芯片深度受益。車規級MCU芯片在汽車電子中的應用場景正在不斷豐富,涵蓋逆變器控制、發動機和電池管理、變速箱控制、安全控制、ADAS、主動懸架、LED照明、傳感器融合等幾十個次系統中。
目前車用MCU供需尚未完全緩解,自動駕駛等級提升以及車內外傳感器數量增加都會提高MCU用量。新能源車及L2以上ADAS及自駕系統滲透率的提升,還會造成車用MCU(每增加一臺自駕感測器,雷達,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就需要一個MCU)、電源管理芯片、電力功率等芯片短缺。
-
傳感器
+關注
關注
2550文章
51035瀏覽量
753083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5文章
50714瀏覽量
423157 -
mcu
+關注
關注
146文章
17123瀏覽量
350994
原文標題:MCU降價競爭已緩和
文章出處:【微信號:ICViews,微信公眾號:半導體產業縱橫】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