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做項目時遇到了一個超壓問題。可以說,超壓問題也算模擬工程師的一個死對頭了。超壓問題的解決當然有很多辦法啦,比如換管子類型、改電路結構等,有很多細節上的處理技巧。但這個問題最后的解決辦法是比較有意思的,最后是利用了電流鏡的建立時間來解決了超壓問題。
電流鏡還需要關注建立速度?是的,有時候還挺重要的,筆者之前做的ADC項目有個使能不斷開關的省功耗模式,就對電流的建立速度提出了苛刻的要求。建立速度還能影響到耐壓?是的。只能說實際工程領域,一切皆有可能。
那么這具體是怎么一回事呢?我先介紹一下遇到的問題。
該問題出現的電路是一個OP構成的信號鏈電路,它主要是實現包括信號放大、ECC(回波消除)、EQ(均衡)、BLW(基線漂移補償)等功能。電源域是2.5V,但OP的對管全部采用1.2V管子來做(至于為什么這么做,說來話長,和今天探討的問題關系不大,只需知道這種做法還是比較常見的),因此在進行使能切換仿真的時候1.2V管出現了瞬時超壓。這里有必要提一下,低壓管如Vgs瞬態電壓等超過了1.2V的+20%,且脈沖持續時間大于20ns即被認為有超壓風險,當然不同公司的要求可能不太一樣。
超壓這件事情呢,有時候是比較煩人的。為了避免超壓,有時候需要改動電路結構,或者更換耐壓更高的器件啥的,最后的電路可能不超壓了,但性能卻也下降了。有些情況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因為超壓屬于可靠性問題,因此往往要硬著頭皮來改電路,所以這也是一個模擬工程師不得不權衡的地方。一個電路無超壓問題,就需要考慮它所有的可能場景。穩態不超壓只能說是基本要求,此外,比如使能切換場景、上電過程場景都要保證不超壓。上述那個超壓問題就是在使能切換時出現的。
解決超壓問題的第一步當然是分析波形,理清因果關系,然后針對這個“因”來思考解決的辦法。說實話,我個人體會,“分析波形”與“理清因果”的鴻溝就如同“知道”和“做到”之間的鴻溝一樣巨大。分析過程可以清楚看到一個工程師的思考方式、技術能力以及經驗豐富程度。圍繞超壓的那個管子點開了各個波形,經過分析,兩個不同的人可能找到的“因”是不一樣的,甚至都有可能完全相悖。這也是模擬電路里挺有意思挺奇妙的地方。我有時候還挺樂于探究別的同事對某個問題的分析思路,尤其是當他們點開一個個的波形講解的時候,你就能感受到他們的思考方式。我發現,有的人擅長基于波形去分析波形,而有的人卻很擅長從電路原理角度去分析波形,聽著是不是一句廢話?但事實和我的經驗就是這樣,后者往往更容易從錯綜復雜的波形中靈光一現地發現問題所在。我有限的經驗帶給我以下兩點認識:
當你對電路原理理解不夠的時候,解決問題往往是一件特困難的事情;
當你對電路原理理解不夠的時候,要做好電路也是一件特困難的事情。
耐壓問題解決的分析過程很難用文字以符合邏輯的方式描述清楚,我也就不考驗我的文字技巧了。總之經過分析,我們找到的“因”是這樣的:認為是OP的P管的偏置電流比尾部電流源的偏置電流建立快引起的問題。很自然的。我們想到的是,如果讓OP的P管的偏置電流比尾部電流源的偏置電流建立慢下來,那問題是不是解決了。這是個值得嘗試的措施,因為需要的改動很小。
為了直觀一點,我們用下圖來舉例說明。,用IPM代表OP的P管偏置電流,用INM代表OP的N管的偏置電流。正常情況下IPM建立的速度是快于INM的,這是因為當IREF給到時,A、B、C三點的偏壓是按指數規律依次建立的,因此存在一個先后順序,也就造成了電流的建立有快有慢。如果我們選擇用I2代替INM,則I2的建立速度將快于IPM。經過這樣的改動后,結果也確實是令人振奮的,有效解決了超壓問題。
電流鏡示意圖
審核編輯:黃飛
-
adc
+關注
關注
98文章
6495瀏覽量
544461 -
電流源
+關注
關注
4文章
383瀏覽量
29292 -
信號鏈
+關注
關注
0文章
202瀏覽量
29827 -
偏置電流
+關注
關注
1文章
117瀏覽量
1313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