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汽車業內人士,想必被華為與長安汽車合作的消息刷屏了。
據合作消息的披露,以后或許我們再也看不到華為激光雷達、華為4D毫米波雷達等智能汽車核心傳感器產品,此次華為與長安汽車的合作影響巨大,詳情見下文。
持續虧損是首因?華為確定剝離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以后再也沒有華為激光雷達了?
昨日(11月26日)晚些時候,華為和長安汽車正式官宣,雙方已于25日在深圳簽署了《投資合作備忘錄》,該備忘錄的核心內容是:華為將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業務的核心技術和資源獨立成立一家新公司,長安汽車將入股。
此前,市場上已有華為將剝離車BU(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長安汽車將以3000億入股華為車BU占據30%的股份等傳言,目前來看,這個說法對了一半,華為剝離車BU了,但具體估值和入股多少還有待商榷,本次《備忘錄》的簽署也算是對傳言的回應了。
《投資合作備忘錄》的官宣意味著,華為正式將車BU從華為體系剝離,走向獨立融資、獨立核算、獨立發展的道路,然而與此前剝離榮耀等業務不同的是,華為仍將持有新公司的股份,并且華為自己將不能再涉足汽車零部件供應業務,以后華為想做汽車業務就只剩下造車一條路了。
為什么華為自己不能做汽車零部件供應業務?
因為《投資合作備忘錄》里對新公司的業務范圍、拆分方案、投資人、競業協議、融資規劃、交易時間等都作了嚴格、詳細的規定,部分核心信息如下:
1、業務范圍:目標新公司的業務范圍包括汽車智能駕駛解決方案、汽車智能座艙、智能汽車數字平臺、智能車云、AR-HUD與智能車燈等。 2、拆分方案:華為將專用于目標新公司業務范圍的相關技術、資產和人員注入至目標新公司,具體業務范圍及裝載方案在最終交易文件中進行確認; 3、投資人:長安汽車及關聯方將有意投資新公司但占股不超40%,具體股權比例、出資金額及期限由雙方另行商議; 4、竟業協議:華為原則上不從事與目標公司業務范圍相競爭的業務,業務范圍內的部件及解決方案原則上由目標新公司面向整車客戶提供; 5、融資規劃:目標新公司將對現有戰略合作伙伴車企及有戰略價值的車企等投資者逐步開放股權,成為股權多元化的公司; 6、交易時間:交易將在六個月內完成并簽署最終交易文件,具體內容包括股權購買協議、股東協議、目標公司章程以及最終交易文件項下定義的其他與本次交易相關的文件。
可以看到,因為競業協議的限制,華為將不能從事與新公司業務范圍相競爭的業務,而新公司的業務范圍包括汽車智能駕駛解決方案、汽車智能座艙、智能汽車數字平臺、智能車云、AR-HUD與智能車燈等——這也是目前華為車BU的幾乎所有業務。
此外,除了長安汽車,新公司未來也將引入更多主機廠,成為股權多元化的公司,這或許會對國產智能汽車零部件供應鏈格局造成較大沖擊。
華為為什么要剝離車BU業務?
華為車BU業務不賺錢或許是首因,余承東也多次公開披露稱,車BU是目前華為旗下唯一未實現盈利的部門。
據2023年3月份發布的華為《2022年度報告》顯示,自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成立以來,累計投入已達30億美元,研發團隊達到7,000人的規模。已上市30多款智能汽車零部件,截至2022年底,已經發貨近200萬套部件,包括智能座艙、智能駕駛、智能電動、智能車云、毫米波雷達、攝像頭、網關、激光雷達、算力平臺、AR HUD、T-Box等產品與解決方案。
▲來源:華為2022年度報告
以后再也沒有華為激光雷達、華為毫米波雷達了?年底推192線業界尖端激光雷達!多年自研華為激光雷達全球前列!
自從華為踏入造車行業以來,先后實行過三種模式的運營。分別是零部件模式、HI模式以及華為智選模式,其中的零部件模式、Hi模式都歸口華為車BU主導:
標準零部件模式指華為為車企提供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攝像頭等零部件以及車輛內部的TMS電源管理、TMS熱管理零部件等。 Huawei Inside模式(HI)指車企采用華為旗下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品牌HI。HI包括智能座艙、智能駕駛、激光雷達等超過30個以上智能化部件的全自研技術。極狐阿爾法S?HI版、阿維塔11等即為HI模式。 智選模式指華為為車企提供全棧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包含產品定義、產品設計、用戶體驗設計、產品工藝設計等,還幫助車企定義該產品,但車的機械、底盤件和調校等部分仍由車企來主導。問界系列汽車即是智選模式。
車BU業務是華為智選車的核心競爭力來源,為了做好車BU業務,華為自研了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以及4D成像毫米波雷達)等智能汽車核心傳感器,并深入研究攝像頭、雷達多傳感器融合感知算法。
顯然,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均屬于華為車BU業務的核心產品,是華為賦能汽車的核心競爭力。那么根據《投資合作備忘錄》中的競爭協議等條款,以后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等這些技術將屬于新公司,不能再用華為激光雷達等名義獨立供應,而新公司叫什么名字,目前還未公布。(既然華為+長安,那就叫華安吧。)
作為高階智能駕駛技術的核心組成部分,激光雷達不可或缺。華為早在2016年便啟動了激光雷達預研工作,一路埋頭苦干,試錯迭代,并豪言“萬人研發激光雷達”、“將激光雷達價格打到200美元”……引起輿論的廣泛關注。
2019年10月,在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高峰論壇上,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明確表示,華為要造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等智能汽車核心傳感器。
2020年12月,華為正式發布車規級高性能激光雷達產品——96線中長距激光雷達。
目前,華為已經是中國及全球激光雷達主要供應商,據今年5月蓋世汽車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1-5月華為激光雷達裝機量排在國內前列,與禾賽科技、圖達通、速騰聚創等同屬第一梯隊。目前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車載激光雷達市場,占據70%份額。
▲來源:蓋世汽車
近期,在廣州國際汽車展覽會現場,余承東宣布,華為即將在智能轎車S7及豪華SUV問界M9兩款車上配備最新且尖端的激光雷達成像單元。
據相關媒體透露,不同于華為早前推出的96線激光雷達,新款激光雷達線數將翻倍,達192線,線數上超越了目前主流的128線產品,可以稱之為華為激光雷達2.0。
雖然業內已有更高線數的產品,但華為2.0激光雷達在諸如刷新率、探測能力,特別是雷達的可靠性、耐久性、量產良品率等核心指標方面“相當能打”,取得了較大突破,“綜合性價比”很高。
并且強調,華為有不止一款激光雷達在研發,而且可能會超市場的常規預期,例如Flash制式的純固態遠測距激光雷達。
與此同時,激光雷達產業也迎來了量產爆發的節點 ,據《出貨量超100000臺,國產大爆發!》內容統計,目前國產激光雷達主要廠商禾賽科圖達通、速騰聚創等企業2023年前三季度出貨量均突破100000臺大關,廣州車展上20萬以上級別汽車大多已搭載激光雷達。
毫米波雷達方面,2021年4月,華為推出首款4D成像毫米波雷達,2022年3月,華為發布了首款毫米波AI超感傳感器,用于智能家居,2022年7月,華為發布新一代超遠距高精度毫米波交通雷達ASN850。
毫無疑問,在車載毫米波雷達領域,華為同樣有著不容忽視的技術實力。除高級輔助駕駛外,毫米波雷達目前在華為的智能家居等業務也有使用,從《投資合作備忘錄》條例來看,應該不限制華為在非汽車領域使用自研毫米波雷達技術。
結語
隨著華為和長安汽車的官宣,華為剝離車BU業務已成事實,顯然將對國產智能汽車零部件供應鏈產生較大的沖擊。
新公司成立之后,華為的技術還在,但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等許多原華為車BU歸口的汽車傳感器產品,以后不能冠以華為之名了,本質上將與華為沒有任何關系,而華為也不能自己出售激光雷達等相關汽車產品和方案。
同時,因為新公司將開放股權,未來不排除有更多主機廠進入新公司,通過入股獲取先進的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等智能汽車核心技術,必將對現有激光雷達等產業賽道產生深刻的影響。
除了不能提供汽車零部件外,華為車BU獨立后,根據備忘錄,華為以后要涉足汽車業務,只能造整車了。
審核編輯 黃宇
-
華為
+關注
關注
216文章
34417瀏覽量
251555 -
激光雷達
+關注
關注
968文章
3971瀏覽量
189859 -
汽車零部件
+關注
關注
0文章
275瀏覽量
16981 -
毫米波雷達
+關注
關注
107文章
1043瀏覽量
64349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