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李彎彎)手術機器人系統是集多項現代高科技手段于一體的綜合體。外科醫生可以遠離手術臺操縱機器機型手術,完全不同于傳統的手術概念,在世界微創外科領域是當之無愧的革命性外科手術工具。早期,手機機器人在骨科、牙科等細分領域已經得到較多應用,如今在大模型的加持下,手術機器人在腦科也取得突破。
手術機器人已在多個細分領域廣泛應用
達芬奇機器人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達芬奇機器人手術系統主要由控制臺和操作臂組成。采用最先進的主-仆式遠距離操作模式,靈活的“內腕”可消除醫生手的顫抖,特有的三維立體成像系統,在術中能將手術視野放大15倍,大大提高了手術的精確性和平穩性。
主要由控制臺和操作臂組成,控制臺由計算機系統、手術操作監視器、機器人控制監視器、操作手柄和輸入輸出設備等組成。手術時外科醫生可坐在遠離手術臺的控制臺前,頭靠在視野框上,雙眼接受來自不同攝像機的完整圖像,共同合成術野的三維立體圖。醫生雙手控制操作桿,手部動作傳達到機械臂的尖端,完成手術操作,從而增加操作的精確性和平穩性,這是一種新提出的主-仆式遠距離操作模式
據悉,2022年3月,貴州省人民醫院小兒外科安妮妮教授團隊“達芬奇”機器人手術突破100例。2023年6月13日,云南省第一人民醫院首例達芬奇機器人心臟手術的患者順利出院。近日消息,今年6月,哈醫大四院引進首臺達芬奇XI手術機器人,短短幾個月時間,哈醫大四院“達芬奇”機器人成功完成了100例手術,涉及胸外科、泌尿外科、婦科、甲狀腺外科、肝膽外科、結直腸外科等學科。
骨科是手術機器人一個應用較多的細分領域。早在1992年,Integrated Surgical Systems公司(并入CUREXO公司)就發布了ROBODOC手術系統,該系統能夠完成一系列的骨科手術,如全髖關節置換術及全膝關節置換術(THA & TKA),也用于了全膝關節置換翻修術(RTKA),該設備已經廣泛用于全球20,000多例外科手術。
近幾年,中國在骨科手術機器人方面進展明顯。近日,深圳首家骨科手術機器人實驗室暨全骨科手術機器人區域臨床培訓中心落戶寶安區中心醫院。
據寶安區中心醫院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國關節炎患者1億人以上,其中膝關節是最常見的發病部位。人工膝關節置換和人工髖關節置換的市場需求越來越高,但因傳統人工手術偏差等原因,關節置換術后患者滿意度約60%~80%。
此次成立的骨科手術機器人創新實驗室,致力于解決骨科手術的痛點,用錕铻全骨科手術機器人即可輔助完成髖關節置換和膝關節置換兩個適應癥手術,進一步提高髖膝關節手術操作的精準性和安全性。錕铻全骨科手術機器人由深圳本土企業元化智能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研發,是首臺國產自主研發的髖膝關節一體機。該款機器人已在解放軍總醫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等數十家國內知名醫院完成近2000例關節置換手術。
近日,成立于2018年的手術機器人企業和華瑞博啟動IPO輔導,這是一家集骨科手術機器人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為一體的創新型醫療器械企業。
公開資料顯示,和華瑞博第一款產品HURWA KRobot-5800是我國首個自主研發并獲批上市的膝關節置換手術機器人。2020年1月,北京協和醫院骨科使用HURWA機器人成功完成我國首例機器人全膝人工關節置換手術,該產品于2022年1月取得了NMPA(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核發的第三類醫療器械注冊證。
第二款產品HURWA KHRobot-6800在第一代產品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集合了全膝關節置換術(TKA)、全髖關節置換術(THA)、股骨截骨、脛骨截骨于一體的手術機器人。該產品于2023年5月取得了NMPA(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核發的第三類醫療器械注冊證。
大模型加持,腦科手術取得突破
腦部是人體最為復雜和重要的器官之一,這使得腦部手術十分復雜、風險極高。多年來,許多醫生提出了腦部手術的解決方案,但限于技術原因仍停留在理論階段,AI大模型等新技術和機器人的結合,則為復雜的腦科手術提供了一種解決路徑。
基于“紫東.太初”打造的MicroNeuro顱內微創手術機器人系統已完成國際首例深位顱內活檢手術,支持視覺、觸覺的跨模態融合,實現了腦部手術領域的突破,不僅大大提高了手術的精準度,還在幾乎不傷害正常腦組織的前提下,進行穩、準、可見的智能化微創手術。
MicroNeuro由CAIR(中國科學院香港創新研究院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創新中心)執行主任劉宏斌主持研發,基于全球首個三模態大模型“紫東.太初”和柔性機器人兩大核心技術,在柔性手術器械觸覺感知及精準運動控制等多項技術上均位于世界前列。
劉宏斌表示,通過AI大數據模型,醫生可以讓機器輔助他判斷目前的手術進行到哪一階段,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項,進行實時提醒。
中科院香港創新院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創新中心主要聚焦醫療健康領域,包括基于AI的腦手術現實增強及導航技術、Embodied AI多模態手術大模型、未來具身智能手術室以及MicroNeuro微創腦手術機器人。
不過,大模型在手術領域的應用仍然任重道遠。就目前大模型的水平來說,仍然需要真人醫生把控。此外,要實現質量更高的大模型訓練,必須打通和強化數據分享,比如一些罕見病,在某個地方病例很少,而在另一個地方可能有多得多的病例。
總結
早在上個世紀,手術機器人就已經開始出現,并且逐步在各個細分領域協助醫生進行外科手術。近些年來,在智能化技術的快速發展下,手術機器人更是得到了進一步升級,骨科、胸外科、泌尿外科等各個領域都能見到它的身影。如今,大模型的出現,讓手術機器人能夠更穩、更準,并在更為復雜的腦部手術中取得突破。
-
手術機器人
+關注
關注
2文章
131瀏覽量
1592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