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快速發展之際,算力成為推動人工智能發展的核心資源,而在我國進口國際先進芯片受限的當下,未來國產算力產業將如何發展備受關注。本期,國產算力代表企業之一拓維信息(002261)董事長李新宇講述國產算力企業、產業發展的故事。
拓維信息的發展深度綁定華為,是目前A股唯一一家華為“鯤鵬/昇騰AI+行業大模型+OpenHarmony+云”軟硬一體戰略合作伙伴,李新宇表示,國產化、智能化、產業數字化是未來十年中國黃金賽道,拓維信息將全面聚焦人工智能賽道,把握彎道超車機遇。
提前卡位人工智能賽道
證券時報記者:ChatGPT的火熱帶動了生成式AI的快速發展,AI產業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您如何看待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現狀?
李新宇:生成式AI是一次顛覆性創新,將對全球各行各業帶來變革,目前全球很多行業都在擁抱這場變革,我國也已把人工智能發展提到了國家戰略的高度,人工智能已成為推動經濟發展和提升國家競爭力的重要手段。
作為參與其中的一家企業,人工智能的發展確實帶來了巨大的算力需求,公司跟華為合作提供昇騰人工智能算力產品,我們也感受到了從政府到各行業的巨大需求。
證券時報記者:拓維信息業務發展將如何受益于這波人工智能浪潮?
李新宇:拓維信息1996年成立,2008年上市,我們認為,企業發展必須順勢而為,要與國家的戰略相結合,同時要融入生態,與巨人同行。
在這樣的思考下,公司2019年與華為在鯤鵬(華為面向通用計算市場的產業)和昇騰(華為面向智能計算市場的產業)達成戰略合作,即實現了從國產通用算力市場到國產人工智能算力方面的整體合作,換言之,五年前,公司就已進入算力、人工智能賽道,當時我們在湖南落地了鯤鵬和昇騰服務器生產線,之后又把人工智能加鴻蒙列為公司未來發展戰略。
目前,公司全方面聚焦人工智能賽道,從組織能力、技術、產品研發的角度,與華為合作生產人工智能昇騰整機,包括基于整機在不同行業的應用,做行業定制機等,同時還與華為在盤古大模型方面進行了合作,在公司深耕多年的智慧交通領域,我們基于盤古大模型再訓練構筑推出了垂直大模型——拓維交通CV大模型,整體形成了從算力到行業模型到應用場景的全棧人工智能發展戰略。
正因為公司此前的前瞻性投入以及戰略聚焦到人工智能及其人才、產品、研發等建設,所以當人工智能浪潮到來時,我們更加深刻感受到這場技術變革對行業、對公司發展的促進作用。
拓維信息旗下“兆瀚”智能計算產品生產線(公司供圖)
三化融合是未來黃金賽道
證券時報記者:公司幾年前就戰略布局人工智能領域,未來5年,拓維信息在戰略規劃方面有何設想?
李新宇:拓維信息作為一家已上市十多年的公司,一直在思考,未來10年、20年,公司能不能活下來,能不能高質量地活下來,靠什么產品和能力活下來。
國產化、智能化和產業數字化,即三化融合賽道,未來10年都將是中國黃金賽道,而且人工智能對各行各業的影響才剛剛開始,所以未來五年,公司會圍繞人工智能的硬件制造,結合行業大模型應用,深耕國家戰略需求,持續構建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和護城河。
證券時報記者:您對我國人工智能發展有何建議?
李新宇:人工智能產業,未來充滿希望,但目前整個產業剛剛興起,基礎還比較薄弱,大家要站在統一的高度來支持它的發展,要有發展的定力和耐力,共同攜手將整個產業和生態做好。
另外,要真正把整個產業做好,不僅要突破芯片問題,還要敢于放開更多市場,讓大家去嘗試共同發力,讓產業更加繁榮。
此外,還要做好人工智能人才的培育,目前人工智能人才非常貴,主要因為比較缺乏,可能未來5到10年這方面人才都稀缺,希望國家能夠引導各個院校,包括科研院所進行相關人才的培養。
人工智能時代新基建
證券時報記者:現在全國各地爭相出臺算力發展政策,您如何看待這一現象?
李新宇:數字經濟與人工智能時代,算力成為核心驅動力,算力的建設就成為數字時代的新基建,國家統籌建立的“東數西算”八大樞紐節點、國家超算中心等,相當于高速公路的“算力國道”,各個地方建立的算力中心則相當于“省道”,算力新基建建好了,以后產業發展就有更大的機會,未來的算力,可能就像現在的電力一樣,能夠實現全國的統一調配等,公司也參與了全國多地“東數西算”樞紐節點、人工智能算力中心的建設。
拓維信息旗下“兆瀚”智能計算產品生產線(公司供圖)
證券時報記者:您認為國產算力與國際領先算力有何差距?未來能否趕超?
李新宇:我國算力與國際領先算力的差距主要表現在芯片、軟件及生態方面,其中AI芯片的制造工藝依然差距較大,當然這幾年,華為昇騰發展也非常快,超出大家預期,現在很多行業都在使用華為算力設備。不過,雖然目前硬件上存在一定差距,但通過軟件的適配調優后,性能已經更加接近國際領先水平,相信未來完全接近或超越國外頭部企業只是時間問題。另外,算力的發展離不開生態,我國還需做好算力相關生態建設,這將是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
證券時報記者:目前算力成本還比較高,您如何看待算力價格未來走勢?
李新宇:確實目前算力成本比較高,一是由于相關企業研發投入比較大,它的產出還有一個爬坡的過程,二是各行業在使用新技術的時候,與之配套的投入也比較大,三是它的能耗也比較高,包括運營成本,所以未來可能最消耗資源的是算力,很多算力都建在一些電比較便宜的地方或者有綠電的地方。不過,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技術的進步、生態的成熟,算力價格未來會逐步降低,這個應該會很快。
與巨人同行把握彎道超車機遇
證券時報記者:您多次提到華為,能不能詳細談談雙方合作情況?
李新宇:1996年,我剛從國企下海時,就和華為有較多近距離接觸,那時我經常收到《華為人報》,從《華為人報》中了解了很多華為的文化及管理思想,這些對我影響很大,華為這種“以客戶為中心、以奮斗者為本,堅持長期艱苦奮斗”的理念,代表著中國科技企業領先的思想。
2017年,公司成為華為云全球首批四家同舟共濟合作伙伴之一,這是雙方合作第一階段。
這次合作后,雙方建立了信任關系,且都得到了較好增長,所以2019年華為推出鯤鵬、昇騰時,我們又進行了戰略合作,至此,公司主業已從軟件拓展到了計算硬件領域,這是雙方合作第二階段。
我當時的思考是,科技創新是未來發展趨勢,雖然現在發展存在困難,市場還沒有起來,但是如果我們現在不參與,未來就沒有更大的機會,就只能是一家平庸的上市公司,因此意識到這是公司換道超車的機會,所以當時就堅定看好這個賽道。后來在這個賽道發展相對順利,目前公司依托湘江鯤鵬、云上鯤鵬、九霄鯤鵬、芯鴻智算等智能計算控股子公司,深度參與多個“東數西算”國家級算力樞紐節點建設,持續為黨政、國資企業及重點行業客戶提供國產智能計算產品服務。
第三個階段是與華為在開源鴻蒙領域的合作,2021年底,公司專門成立了開源鴻蒙操作系統公司開鴻智谷,依托開鴻智谷與華為推進教育、交通等領域的“鴻蒙化”,所以目前公司是華為體系中唯一一家“鯤鵬 /昇騰AI+行業大模型+OpenHarmony+云”軟硬一體戰略合作伙伴。
目前,公司從技術、產品到渠道,包括管理、財務、供應鏈、企業文化等全方面對標華為,學習華為,來促進自身能力的提升。
本文來源:證券時報作者:嚴翠
-
AI
+關注
關注
87文章
30728瀏覽量
268886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1文章
47183瀏覽量
238253 -
拓維信息
+關注
關注
0文章
248瀏覽量
5073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