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電子報
比亞迪汽車元plus車型生產線
伴隨著流化床裝置的低鳴聲,綠豆般大小的顆粒硅源源不斷地流入存儲罐,等待著檢測合格后打包入庫……這是記者在協鑫科技顆粒硅生產基地看到的一幕。“我們公司目前的顆粒硅訂單非常飽滿,產能幾乎達到滿負荷狀態,三個生產基地,工廠24小時不停機地倒班生產。”協鑫科技相關負責人臉上洋溢著笑容。
當前,以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為代表的“新三樣”表現亮眼。數據顯示,2023年全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達958.7萬輛和949.5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5.8%和37.9%;在全球動力電池裝車量前十位的企業中,有一半以上來自中國;2023年1—10月,我國光伏制造端產量同比增長超過70%,創歷史新高,制造端產值超過1.3萬億元;同時,“新三樣”產品合計出口首次突破萬億元。
從服裝、家電、家具“老三樣”到“新三樣”,世界貨架上的“中國制造”之變,正是我國制造業發展提質升級的生動寫照。“新三樣”的快速崛起,為推動經濟持續恢復向好注入信心和活力,成為培育新質生產力的強大動能。
“鏈”上發力 產業集群加速崛起
走進廣汽埃安新能源汽車總裝車間,機器轟鳴,生產線上機械臂不停揮舞,AGV無人車忙碌地來回穿梭。在這里,經過沖壓、焊裝、涂裝、總裝等一系列工藝流程,看似紛繁復雜的汽車零部件只需60秒的時間,便可被組裝成為一輛嶄新的新能源汽車。
廣汽埃安新能源汽車總裝車間位于廣州市番禺區廣汽智聯新能源汽車產業園內。目前,產業園以整車廠為核心,已形成最快3小時的汽車零部件產業鏈供應生態圈,可實現10公里內電池、電底盤、車身等核心零部件配套供應,100公里范圍內80%以上配套供應
廣汽埃安總經理古惠南介紹道:“在100公里范圍內構建主要的零部件供應,不僅可以減少運輸、倉儲環節,縮短供應周期,還可以加強上下游協同,及時發現產品的質量問題,提高生產效率。”據了解,2023年,約有48萬輛新能源汽車在這里生產,銷往世界各地。
記者了解到,不僅在珠三角,目前我國正在形成長三角、京津冀、西南、中部等多個新能源汽車產業生態群。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表示,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我國建立了結構完整、有機協同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體系,產銷量逐年攀高,形成了新能源汽車與相關行業互融共生、合作共贏的良好發展局面。
“培育發展先進制造業集群,歸根到底是要通過協同創新和相互協作推動制造業邁向中高端,從而提高產業競爭力。”專家指出。產業體系配套完整的供給優勢,像一個“加速器”,為“新三樣”的快速起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而十年來,我國光伏產業能夠實現跨越式發展,也離不開完備豐富的產業鏈。“我國光伏產業能夠取得亮眼的成績,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國內光伏產業本身的競爭力。”隆基綠能相關負責人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近年來,我國光伏產業充分利用自身的技術基礎和產業配套優勢快速發展,逐步形成了從高純硅材料、硅錠、硅棒、硅片、電池片、組件、光伏輔材輔料、光伏生產設備到光伏產品應用的全球最完整的光伏產業鏈,并在各主要環節都形成了一批龍頭企業。
合肥市肥東縣梁園100MW漁光互補電站項目
在安徽合肥肥東縣蔣集水庫,層層疊疊望不到頭的蔚藍“風帆”浮動在水面上,恍若萬舸競渡。仔細看去,斜立于水面的“風帆”原來是一塊塊湛藍色的光伏面板。在推動新型工業化、加快產業體系優化升級的過程中,肥東縣以“光伏第一縣”為愿景,圍繞貫通高效光伏電池片、組件智能制造及上下游產業鏈配套,力爭達到千億元級產業規模,打造全球光伏產業的智能制造高地。
“安徽地處長三角,區位優勢明顯。依托石英砂資源優勢,我省培育了光伏玻璃、電池片、組件、逆變器等多個產業鏈優勢環節,光儲產業布局較為完整。2023年,安徽光儲產業創新能力實現跨越突破,全省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領域高新技術企業凈新增62家、達到169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334家;新增國家級創新平臺1家、總數達到6家;依托陽光電源、華晟新能源等行業龍頭企業和中國科大、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研究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一批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領域的創新成果先后誕生,多次刷新世界紀錄。”安徽省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產業集群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談道。
安徽僅是我國眾多光伏產業集群之一,記者了解到,目前,浙江、青海、內蒙古、陜西、四川等多個省份均提出加強光伏產業集群建設,光伏產業規模化、集群化、高端化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
創新驅動 點燃發展“新”動能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新三樣”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技術創新是關鍵。
當前,我國新能源汽車電池、電機、電控、智能化等關鍵技術和生產水平持續取得創新突破,走在世界前列。在動力電池方面,寧德時代“千里續航”麒麟電池量產交付,并發布全球首個磷酸鐵鋰4C超充電池,實現充電10分鐘就能續航400公里;由上汽投資的清陶科技,在全球率先實現了半固態電池的研發量產,2024年,第一款搭載半固態電芯、續航超過1000公里的智己品牌純電轎車將上市發售。在智能化方面,華為ADS2.0、小鵬XNGP等智駕系統都實現了不依賴高精地圖的城區智能輔助駕駛;小米汽車自研了全球首個可量產的“端到端感知決策大模型”,可實現實時觀察、動態調整泊入機械庫位等超高難度功能。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陳士華指出,從全球來看,新一代電動汽車的最新車型基本上都是在中國率先推出,全球新一代汽車相關技術也往往是在中國推出的產品中率先應用,這兩個“新”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領跑全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寧德時代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動力電池產業比拼的是綜合實力。寧德時代以創新發展為根本,建立了材料及材料體系、系統結構、極限制造、商業模式等四大創新體系,針對不同市場需求和應用場景,堅持多條技術路線并行。“我們正在穩步推進鈉離子電池、多元磷酸鹽電池、凝聚態電池實現量產,同時積極儲備面向未來的下一代電池技術,以期引領新能源行業降本增效。”該負責人表示。
憑借領先技術,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也開始由“用市場換技術”向“反向輸出技術”轉變。寧德時代采用技術授權的服務模式,幫助福特汽車建造自己的電池工廠;小鵬汽車與大眾汽車達成技術合作框架協議,共同開發兩款大眾汽車品牌電動車型。
對此,業內專家紛紛表示,技術合作模式的出現,說明我國已不僅是單純的汽車市場,還是汽車技術創新策源地。未來,將會有更多的國際企業在我國開展類似的合作。
“2024年是非常關鍵的一年,汽車行業很多新技術會在中國市場率先應用,新車型也會率先在中國投放,汽車的定義策源地更多是在中國,可以說,下一代汽車產品將由中國市場來定義。”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永偉表示,未來兩年,中國不僅會保持銷量領先,在技術和規則的定義上也能保持領先:新能源汽車國際化將成為一大亮點,電池、芯片、操作系統等標志性技術有望進一步突破,智能駕駛應用路線逐步清晰,汽車與ICT、能源與產業融合速度加快。
技術的迭代更新,也是推動光伏行業發展的核心驅動力。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發布的全球太陽能電池實驗室最高效率圖顯示,自2023年以來,我國企業、研究機構5次打破紀錄,目前保持在榜紀錄7項。其中,我國企業創造的全球硅基太陽能電池效率最高紀錄26.81%保持至今。2024年,這一創新趨勢或將持續。
多晶硅是光伏上游的重要原料,它的純度極大地影響著光伏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囿于技術門檻高和知識產權保護嚴密等深層次原因,多晶硅行業幾乎被傳統改良西門子法統治。如今這一格局,因顆粒硅的大規模量產而被打破。
“相較于傳統棒狀硅,顆粒硅體積小、流動性強、無須破碎、制備工藝簡單等特點,能完全避免摻入雜質的風險,在品質、成本、減碳上具有明顯優勢。近年來,我們的顆粒硅產品不斷迭代,金屬雜質含量低于0.5ppbw(十億分之一)的產品比例已超過90%,綜合耗電量顯著降低。”提起公司自主研發的顆粒硅產品,協鑫科技助理副總裁宋昊驕傲地介紹道。
“當前,光伏電池技術正處于從P型向N型的轉換期,對金屬含量雜質提出更高要求。2024年,我們將繼續加大研發投入力度,將顆粒硅產品的總金屬雜質含量做到0.5ppbw,甚至更低,并力爭實現N型硅料100%覆蓋下游頭部企業。未來在N型組件的使用上,顆粒硅轉換效率有望超越棒狀硅。”宋昊說道。記者了解到,當前協鑫科技顆粒硅市場占有率約為20%,預計2024年有望突破35%。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副秘書長江華表示,光伏行業是一個以成本為導向的行業,提質和增效是其發展核心。高效率電池技術的量產應用對于推動我國乃至全球光伏市場的增長都是絕對的利好。隨著P型電池轉化效率逐漸接近天花板,2024年,N型電池產業化進程將迎來新突破:TOPCon電池量產規模將持續擴大,市場占有率快速提升;HJT異質結電池加速推進降本增效,產能進一步釋放。“值得一提的是,產業在保持主要環節技術領先的同時,還要強化產業鏈上下游協同攻關,實現產業鏈上下游各環節環環相扣,只有這樣才能推進全產業鏈的協同創新。”江華強調。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預計,2024年新能源發電累計裝機規模將首次超過煤電裝機,達到13億千瓦左右,總裝機占比上升至40%左右。
“出海”提速 與全球產業鏈共贏
在上海海通國際碼頭,“上汽安吉申誠”號大型外貿滾裝船旁,一輛接一輛造型時尚的新能源汽車正通過港口通道駛入船艙。隨著一聲汽笛鳴響,這艘裝載著千余輛我國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的滾裝船正式啟航,駛向德國、比利時等歐洲國家。
而在3000公里之外的巴基斯坦荒漠中,一排排錯落有致的深藍色光伏面板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這是巴基斯坦首個應用N型組件的光伏電站,其采用的4萬余塊高效光伏組件產品均由我國光伏企業晶澳科技提供。
我國“新三樣”產品持續“走俏”海外,成為中國“智造”走向世界的一張亮麗“名片”。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電動載人汽車、鋰離子蓄電池和太陽能電池“新三樣”產品合計出口1.06萬億元,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增長近30%。與此同時,“新三樣”“走出去”的模式也更加多元,除了產品出口,到海外投資建廠也已成為眾多企業的戰略選擇。
從東南亞到歐洲,我國新能源汽車制造商的海外版圖不斷延伸。比亞迪于上個月宣布將在匈牙利建設一座新能源汽車整車生產基地,其首個海外乘用車生產基地——泰國工廠也將于今年正式投入運營;廣汽埃安宣布投資23億泰銖在泰國建設電動汽車生產廠,第一期預計于今年7月建成……
我國動力電池廠商海外布局步伐也明顯加快。寧德時代位于德國圖林根州的首個海外電池工廠已實現電芯量產,其第二座歐洲工廠——匈牙利德布勒森工廠的建設也正在順利推進中;國軒高科已在美國、德國、印度、越南等地布局海外生產基地;蜂巢能源也將在德國建立歐洲電池生產基地及歐洲研發中心。
“汽車產業是一個典型的全球化產業。其生產、銷售和服務都是全球化的,材料部件也要通過全球采購。隨著中國汽車生產水平的提高,中國制造的外溢是一個歷史必然過程。中國汽車在‘走出去’的過程中,把新技術、低碳產品與理念帶給了國際消費者,同時中國車企在海外建廠、布局供應鏈,也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福祉。”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付炳鋒介紹道。
但他同時也指出,中國汽車走向國際市場是一個長期任務和系統工程。目前,中國汽車的海外發展尚在起步階段。“我國汽車產業電動化的成功轉型為全球消費者提供了很好的選擇,我們的智能化優勢還會進一步發揮,發展潛力很大,未來可期。”付炳鋒說道。
比亞迪相關負責人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隨著全球可持續性發展進程加速,新能源汽車必將成為推動各國經濟增長的關鍵引擎,而以新能源汽車為增長主力,我國新能源汽車出口將迎來規模效應與品牌效應的新機遇期。“新的一年,我們認為新能源汽車行業會繼續保持強勁的發展勢頭。到2025年前后,我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將增長到70%。隨著中國汽車的‘出海’,中國品牌和中國技術也日漸在全球范圍內傳播開來,這同時也促進了各家中國車企在技術創新、產品革新、品牌競爭力等方面能力的全面提升。我們相信,未來隨著中國汽車技術實力和品牌實力的不斷攀升,中國汽車品牌的國際競爭力將顯著提升,并迎來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出海’階段。”該負責人表示。
光伏產業在產品暢銷全球的同時,其“海外產業鏈布局”的步伐也從“區域產能落地”步入“全球化產能布局”的新階段。“得益于技術和產能方面的持續積累,我國光伏產品的性價比優勢明顯,成為海外客戶的首選。預計2024年,海外光伏市場仍將保持可觀和穩定的增長,除了歐洲等傳統市場,美洲、中東等新興市場的機遇也將不斷涌現,成為拉動外貿增長新的增長極。”江華指出。
隨著光伏制造端國際競爭的加劇,我國光伏企業要想真正打響品牌,實現從“走出去”到“走得好”,必須著眼全球、多點布局。“我國光伏企業要想真正成為國際化的大企業,必須敞開懷抱,更深層次地融入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體系中。在海外建廠時,不僅要充分考慮并利用當地本土化發展政策,提高工廠生產效率,還要和當地資源深度綁定,比如,培養當地本土化人才,充分利用當地資金等。這樣才能更好地服務當地,推動光伏產業鏈的全球化落地。”江華說道。
審核編輯 黃宇
-
新能源
+關注
關注
26文章
5447瀏覽量
107410 -
新能源汽車
+關注
關注
141文章
10519瀏覽量
99414 -
光伏
+關注
關注
43文章
2966瀏覽量
68874 -
電池
+關注
關注
84文章
10560瀏覽量
129471 -
新質生產力
+關注
關注
0文章
56瀏覽量
16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