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展示了IGBT元胞的基本結構,其中P-collector、N-drift和P-base區構成PNP晶體管部分,N+源區、P-base基區以及N-drift作為漏區共同構成n MOS結構。整體上看,IGBT結構是在MOS管結構的基礎上,將部分n型漏極區用重摻雜p型區代替,兩者最大的區別在于,MOS管器件采用低摻雜的n型漏極區以獲得較高的擊穿電壓,然而在導通狀態下會產生較大的壓降;相反,IGBT背面引入的N-drift/P-collector結可以在器件導通時向漂移區注入少數載流子,在電導調制作用下大大降低漂移區電阻。
作為一個三端器件,IGBT正面有兩個電極,分別為發射極(Emitter)和柵極(Gate);背面為集電極(Collector)。在正向工作狀態下,發射極接地或接負壓,集電極接正壓,兩電極間電壓VCE》0,因此又分別稱為陰極和陽極,柵極作為控制電極,可以通過調整其電壓實現電路的導通或截止。
igbt能直接代替可控硅嗎
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和可控硅(SCR,Silicon Controlled Rectifier)都是功率半導體器件,但它們的工作原理和特性存在一些差異,因此在某些應用中可以替代,但在其他情況下可能不適用。以下是關于IGBT能否直接代替可控硅的一些考慮:
1. 開關特性:
- IGBT可以實現雙向控制,可實現開關操作,具有較好的開關特性,可以實現快速開關和控制。
- 可控硅屬于單向控制器件,一旦觸發導通后,只能通過外部手段使其關斷。
2. 導通損耗:
- IGBT的導通損耗比可控硅低,工作效率較高。
- 可控硅的導通損耗相對較高,特別是在高頻應用或需要頻繁開關時。
3. 觸發方式:
- IGBT需要外部控制信號來觸發開關操作,控制相對靈活。
- 可控硅通過一次觸發后,會一直保持導通狀態,直到電壓降到零。
4. 應用場景:
- IGBT廣泛應用于逆變器、變頻器、交流電機驅動等需要頻繁開關的場合。
- 可控硅主要應用于交流電壓調節、電爐控制、電力系統中的無功補償等場合。
基于以上考慮,IGBT通常可以在某些應用中替代可控硅,特別是需要頻繁開關和雙向控制的場合。但在一些特定的應用中,可控硅可能仍然是更合適的選擇,特別是在需要穩定導通狀態和單向控制的場合。
IGBT直接代替可控硅會有什么影響?
將IGBT直接代替可控硅可能會產生一些影響,具體取決于替換的具體應用和環境。以下是可能的影響:
1. 反向阻斷能力:
- 可控硅具有優秀的反向阻斷能力,適用于需要在極短時間內承受較高反向電壓沖擊的場合。而IGBT的反向阻斷能力相對較弱,不適用于這種高反向電壓沖擊的場合。
2. 電磁干擾:
- IGBT的開關速度較快,可能會引入更多的電磁干擾,影響系統的穩定性和電磁兼容性。而可控硅的開關速度較慢,可能會減少電磁干擾。
3. 損耗:
- 在某些應用中,IGBT的導通損耗比可控硅更低,但在一些特定應用中,可能由于開關特性導致額外的損耗,影響系統效率。
4. 控制方式:
- 可控硅是一種觸發后一直保持導通狀態的器件,而IGBT需要外部控制信號才能開通并保持導通。因此在控制邏輯和方式上可能需要做出一些調整。
5. 系統穩定性:
- 在某些應用場景下,可控硅的穩定性可能更好,因為其觸發后一直保持導通狀態,不受外部控制信號的影響。而IGBT的開關操作可能受到外部干擾影響。
總的來說,將IGBT直接代替可控硅可能會帶來一些影響,包括反向阻斷能力、電磁干擾、損耗、控制方式和系統穩定性等方面。因此在進行替換時,需要充分評估具體應用的要求和性能需求,以確保替換后系統的可靠性和穩定性。
審核編輯:黃飛
-
可控硅
+關注
關注
43文章
959瀏覽量
71825 -
變頻器
+關注
關注
251文章
6548瀏覽量
144515 -
逆變器
+關注
關注
283文章
4715瀏覽量
206697 -
IGBT
+關注
關注
1266文章
3789瀏覽量
248893 -
電磁干擾
+關注
關注
36文章
2312瀏覽量
10539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