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院士孫家廣曾指出:“操作系統作為保障國家信息安全和產業發展的基石,不僅是整個信息安全領域的核心,也是連接芯片與應用軟件的重要橋梁”。
在過去長達30年的時間里,操作系統始終由海外的廠商主導,自研操作系統成為了14億中國人心中的一根刺。
但這些年在我國政策的持續推動下,國產操作系統廠商大浪淘沙、不斷創新,涌現出了一批優秀的國產操作系統,它們大多已完成自主研發與生產并相繼進入規模化階段。
今年全國兩會,進一步為我國操作系統產業發展傳遞了信心。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必須加強科技創新特別是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使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成果競相涌現,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新動能。”
毫無疑問,加快推進國產操作系統發展已勢在必行。但同時,國產操作系統在技術創新、用戶體驗、生態豐富度等方面相較于國際主流操作系統仍有差距。
那么,國產操作系統到底發展到了什么階段?是否具備了與全球頂尖操作系統的競爭力?在行業應用和生態建設中又有哪些問題尚待解決?
國產操作系統 發展勢頭強勁
在人們的印象中,我國高科技行業一直面臨“缺芯少魂”的困局,“芯”是指芯片,“魂”則是操作系統。
操作系統作為計算機的靈魂,占據整個計算機系統核心地位。
多年以來,國外操作系統品牌幾乎壟斷了巨大的中國市場:在桌面端,微軟Windows和蘋果MacOS合計占據了95%以上的市場份額;在移動端,谷歌Android和蘋果iOS合計占據了98%以上的市場份額。
隨著國產化替代政策和開源生態的不斷深入,我國自主操作系統產業發展勢頭強勁,近些年國產操作系統的表現正在打破人們的固有認知。
據流量監測公司StatCounter統計,Windows操作系統在中國的市場占有率已從2020年的87.09%下滑至2023年的80.82%;Linux操作系統的市場占有率從2020年的0.79%提升至2023年的1.90%。
由于Linux開源在國際上興起,并且Linux系統具有靈活定制、結構層次清晰、運行效率高、運維成本低、較高的安全性等特點,國產操作系統大多選擇以Linux為基礎進行二次開發,Linux操作系統也成為國產操作系統主攻的領域。
經過二十多年的成長和積累,國產操作系統已步入爆發成長期。
目前,國產操作系統的主要參與者包括麒麟軟件、統信軟件、中科方德、普華軟件、麒麟信安、中興新支點、華為等。
其中,麒麟軟件與統信軟件占商業版國產操作系統超90%以上的份額,麒麟軟件的銀河麒麟操作系統連續12年在中國Linux市場占有率第一名,統信UOS在國產桌面操作系統中的市占率持續保持第一。
在服務器操作系統市場,根據IDC預測,2023年華為的OpenEuler(歐拉操作系統)在中國系市場份額第一為36.8%,而CentOS/紅帽的份額為20.7%,Windows和Ubuntu/Debian分別為19.3%和10.1%。
在移動操作系統市場,根據研究機構TechInsights預計,2024年鴻蒙系統有望取代蘋果iOS成為中國市場上第二大智能手機操作系統。
隨著鴻蒙系統的崛起,或將有望徹底打破西方在操作系統領域的長期主導地位,重塑操作系統市場競爭格局。
不難發現,國產操作系統在國內市場占有率穩步提升,不斷加大著國產操作系統廠商的市場話語權。同時,國產操作系統也在政府、金融、教育、能源等關鍵行業實現了規模化應用。
據2023中國操作系統產業大會公布數據顯示,中國70%黨政、80%央國企、65%部委、90%金融、90%教育的核心與一般業務系統都運行在統信UOS之上。
目前,基于統信UOS的原生應用同比增長300%,達到6000余款。通常來說,個人常用軟件約3000款。
這意味著,基于國產操作系統開發的原生應用已經基本滿足個人日常使用需求。
據統信軟件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我國信息技術產品生態體系已初步成型,信息技術產品可滿足部分關鍵領域和重要信息系統最基本的應用需求,基本具備替代Windows+Intel體系的能力。
但該負責人也坦承,Windows經過數十年技術發展,產品已經非常成熟,目前統信桌面操作系統作為后起新秀,在功能方面基本已追平了Window7,部分功能趕超Windows10,但與Windows11仍有差距。
換句話說,國產操作系統已基本實現了“可用”,但在“好用”方面與國外廠商仍有較大差距。
從市占率和用戶習慣看,以桌面操作系統為例,Windows依舊牢牢統治著中國市場,普通消費者應用國產操作系統比例還很低,部分行業還存在大量Windows產品未進行替換。
但我們也應看到,國產操作系統開發團隊的資金和人才比過去幾十年任何一個時刻都更加充足,中國市場也足夠廣闊,完全有條件培育一個將來能夠和微軟相比肩的操作系統廠商。
同時,風云變幻的國際環境也使國產操作系統廠商獲得了神助攻。
根據億歐智庫測算,國產操作系統通用市場增速將超過20%,并在2024年達到34.1億元的規模,這表明中國操作系統產業正迎來重要發展時期。
正如統信軟件總經理劉聞歡所說:“2023年是中國操作系統開發者元年”。
國產操作系統突破在于生態
在操作系統領域,要滿足用戶的需求,僅僅靠做好產品本身是遠遠不夠的。國產操作系統之所以難產,不僅是一個技術問題,更是一個生態問題。
在產業一線調研中,麒麟信安董事長楊濤發現,國產操作系統邁向產業化高質量發展仍存三大“絆腳石”:
一是當前國產操作系統廠商仍然面臨“散”和“小”的局面;
二是目前國產操作系統生態建設與國際領先產品的差距很大,國內操作系統廠商都在基于各自版本做生態,存在明顯的重復、低效問題;
三是在“信創操作系統”領域,目前仍缺乏認定標準,對用戶認知及采購政策造成一定困擾。
“國內同一款打印機要適配不同廠家的操作系統版本,存在明顯的重復、低效問題”,楊濤表示,國產操作系統上游技術收斂,生態建設會更加利于統一,避免國產操作系統生態的重復建設帶來生態割裂。
正如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所說,操作系統的成功與否,關鍵在于生態系統,需要搭建起完整的軟件開發者、芯片企業、終端企業、運營商等產業鏈上各個主體共生的生態體系。
但生態構建并不容易,短期內很難突破。如Windows,憑借高市占率及已經形成規模化的軟硬件生態體系,30余年間適配數超3500萬件,已然鑄就了牢不可摧的生態壁壘。
在國內,盡管統信軟件用了4年時間生態適配數量已超過500萬,目前已經是國內最大的自主生態,但對比國際操作系統龍頭的生態建設,依然有很長的路要趕。
中國操作系統真正走進千行百業、千家萬戶,統信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認為要達到1000萬生態適配規模,才能滿足90%以上的需求”。
對此,他建議克服生態建設瓶頸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
一是“以我為主”,即建設自己的生態標準和需求市場。
目前國產生態建設已從傳統辦公領域往行業應用的深水區發展。過去三年,統信進行了很多兼容適配工作,但仍面臨著巨大的壓力。
例如在工業制造領域,工業單位用到的CAD/CAE設計軟件和PDM/PLM管理系統達到200余種,但能夠在國產操作系統上兼容運行或能找到國產替代方案的不超過50%。
但當國內建立起自己的生態標準,相信隨著國產化的市場逐漸擴大,生態環境日漸成熟,用戶會用上更好的原生應用。
二是“瞻前顧后”。
“瞻前”就是要看得長遠,下一代操作系統要解決哪些核心技術和生態建設的問題,比如:用不了多久中國Linux用戶會超過全球所有的Linux用戶,軟件供應鏈上游是否能滿足這么大的應用場景和應用需求?
目前統信自研的玲瓏包格式,就是提前布局。
“顧后”就是要考慮向后的兼容性。不能為了創新而創新,要為生態鏈上的合作伙伴提供支撐,通過分工協作減少重復投入,降本增效。現階段統信更多就是在做好“底座”和“支撐”工作。
三是“填坑補課”,即推動本土基礎軟件產品加快從“可用”走向“好用”的步伐。
這是現階段的基礎工作,比如統信在國產平臺上開發接口是什么樣的?優先推選的開發環境、開發語言、開發庫、編譯器等等是什么?在這些方面,還有很多課要補。
除此之外,共建自主根社區也是建設生態、解決操作系統“卡脖子”問題的有效抓手。
麒麟信安董事長楊濤表示,共建自主根社區和統一生態將實現我國操作系統成果的公共可持續積累。
構建自主的根社區,既是行業發展需求,也是網絡空間安全發展要求。
目前,統信軟件和麒麟軟件已分別建立了中國桌面操作系統根社區——深度(deepin)社區和openKylin社區,一方面可以幫助推動國產操作系統無法建立社區主導權的問題,同時也可以為國內開發者提供平臺、匯集更多力量。
而根社區的構建,在某種程度上會成為國產操作系統廠商的重要護城河。
正如統信軟件總經理劉聞歡所說,生態是操作系統最寬的“護城河”,打造一條最寬的“護城河”,比單獨某一項技術領先要好得多。
事實上,中國的操作系統從未有如此大規模、大范圍、深入的應用,在這一過程中,如果國產操作系統企業在這一階段能夠解決問題,建設好平臺和生態,就等于拿到下一個發展階段的“入場券”,才可能進一步快速發展。
大模型帶來 彎道超車的機會
如今操作系統已經進入一個相對成熟期,形態基本已固定。如果中國廠商想要超越國外積累多年的操作系統,就需要一個彎道超車的機會。
AIGC時代和AI大模型的到來,在業內看來就是這樣一個難得的機遇。
首先,大模型的應用能夠進一步提升操作系統的智能化水平。
通過深度學習和自然語言處理等技術,大模型可以理解用戶的意圖和需求,從而為操作系統提供更加智能的響應和服務,為用戶提供智能化的體驗。
其次,大模型為操作系統帶來了新的商業模式和服務模式。
未來每個用戶都將擁有一個專屬的AI助理,這個助理將運行在操作系統之上,從而增加用戶黏性,提升用戶體驗。
同時,AI將是操作系統的基礎能力之一,合作伙伴可以直接調用操作系統提供的AI能力,共同開發基于大模型的應用和服務,進一步拓展操作系統的應用場景和市場空間。
最后,大模型可以協助操作系統進行更加精準的資源調度和管理,確保系統的穩定性和性能,并幫助操作系統實現更加精細的安全防護。
目前,國際廠商已經開始布局,而國內統信軟件也同步進入了這一階段。
2023年9月,統信軟件運營的深度社區正式官宣deepin成為國內首個接入大模型的開源操作系統,并如期發布了UOS AI。
目前,UOS AI實現了國內外主流大模型的能力接入,并封裝成deepin的AI底層公共能力;同時,UOS AI也逐步開源給第三方應用,讓更多應用可以在deepin上直接調用大模型。
為了更好的賦能生態伙伴進行應用開發,UOS AI API 1.0已正式開放,這是國內第一個系統級AI應用開發框架,為AI應用開發提供系統級的AI接口。
通過UOS AI統一接口,應用免配置即可獲得熱門模型的AI能力,包括文本聊天、圖形處理、語音識別與合成。
但值得注意的事,把大模型和操作系統的交互融合在一起,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
據統信軟件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前兩者融合的挑戰在于,一是大模型還沒有達到大家理想的狀態,可能會出現幻覺或者一些錯誤的信息,且成本較高;二是國產操作系統的功能還有很多可以改進的地方。
不過一旦克服了這個挑戰,操作系統將迎來巨大的產業機會。
就像之前從命令行的DOS到Windows,從Windows到iPhone,每一次新的交互方式出現,都導致一個世界第一的操作系統公司出現。
當然,接入大模型只是邁向操作系統下半場的決定性一步,最終目的還是要與實際場景深度融合并落地轉化為生產力。
對于國產操作系統廠商而言,如何在練好內功、構建生態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大模型與AI原生應用,將是打造下一代操作系統與創新生態的關鍵所在。
【關于科技云報道】
專注于原創的企業級內容行家——科技云報道。成立于2015年,是前沿企業級IT領域Top10媒體。獲工信部權威認可,可信云、全球云計算大會官方指定傳播媒體之一。深入原創報道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領域。
審核編輯 黃宇
-
操作系統
+關注
關注
37文章
6808瀏覽量
12328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