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西交利物浦大學進行一項研究,揭示在多數情況下,VR場景刷新頻率應大于或等于120fps,該數值被視為預防VR眩暈的關鍵臨界值。這項研究檢查了多種VR參數,如畫面更新速率,分辨率,觸覺反饋,以及模擬器適應不良狀況之間的關聯。其中,研究采用了小派 5K Super頭顯,其提供的最高刷新率可達180Hz。
據悉,研究共招募了32位參與者,平均年齡介于18至51歲,男女比例均衡。每位參與者分別體驗了60fps、90fps、120fps及180fps Hz的畫面刷新率。實驗數據表明,120fps刷新率能有效降低參與者惡心感受的機率,較之于60fps和90fps,其效果顯著。然而,當刷新率最終升至180fps時,反而未能進一步減輕嘔吐現象,因此,該研究認為120fps即是一個重要的臨界點。
須注意的是,本研究針對的是小派 5K Super頭顯,并不完全適用于其它設備。小派 5K Super頭顯的視角明顯寬闊,且邊緣畫面存在幾何扭曲現象,然而,這些特點都曾被證實對使用者產生惡心感具有重要影響。
現今市場上,Counter-Strike VR、Quest 3 及Quest 2等獨立式VR頭顯能夠提供120Hz的刷新率,但僅限開發者模式,且使用率并不高。這主要源于手機芯片性能的局限,若每幀畫面需在8毫秒內完成渲染將會對游戲質量和復雜度造成巨大限制。
大部分Quest 2游戲采用的刷新率為72Hz,而Quest 3游戲中的部分已經提升至90Hz。然而,預計120Hz將成為獨立式VR設備的主流標準仍需時間。
至于PC端VR設備,某些簡約游戲如節拍游戲(Beat Saber)等能借助高性能顯卡實現120fps的渲染;但是對于較為復雜的模擬器游戲,則需依賴更為強大的高端硬件,諸如Valve Index支持144Hz模式,而Pimax 5K Plus甚至可達180Hz。
實驗結果雖尚不能斷言其適用范圍,但此研究對VR產業無疑敲響了警鐘。行業不應安于Oculus Rift和HTC Vive首版時設定的90fps標準,更不必提Oculus Quest等獨立式頭顯的普遍使用標準72fps。幀率應該像分辨率那樣逐漸提高,以盡量減少VR眩暈的發生,使得廣大消費者能充分享受虛擬現實帶來的樂趣。
-
vr
+關注
關注
34文章
9665瀏覽量
151986 -
VR頭顯
+關注
關注
1文章
260瀏覽量
27084 -
VR設備
+關注
關注
0文章
107瀏覽量
12736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在Windows上Y8的流媒體FPS低于Y12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請問Lightcrafter4500 EVM能否工作在120Hz、彩色(RGB:888)視頻模式?
DLPC3479每次投影幀率切換(如從60FPS切換到30FPS),改變后的幀率生效時間是多久?
rockchip rk3576開發設計資料
英偉達又出黑科技,液態金屬能否成為下一個高速銅纜?
LDR6020:為VR串流線注入強大動力的USB PD3.1協議芯片



阿里Ali266解碼器助力高通AI PC首播H.266超高清
OPA615做峰值保持,輸出一直有1v的門檻電壓,為什么?
VR眼鏡和VR一體機的區別
LDR6020-type-c VR串流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