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Knometa研究報告稱,中國大陸將在2026年取代韓國和中國臺灣,成為世界最大的IC圓形體生產基地;同時,歐洲的占有率將持續下滑。中國不斷加大對芯片制造技術的投入,正逐步擴大其市場領地,覆蓋除美洲外的所有區域。
數據還顯示,預計到2024年,全球IC圓形體產量將會增長4.5%;2025年和2026年,增速將分別提升至8.2%和8.9%。
截至2023年底,中國在全球圓形體月產量中所占比例為19.1%,略低于韓國和中國臺灣。預計到2025年,中國的產量將上升至20.1%,與領先者相當;2026年,更有可能以22.3%的份額位居榜首。
歐洲在2021年12月時,其IC圓形體產量占全球總產量的5%,但預計到2026年12月,這一比例將降至4.5%。盡管英特爾、臺積電等公司已宣布在歐洲建廠,意法半導體和格芯也宣布在法國建立合資企業,但大部分項目預計都將在預測期結束后才能實現量產。
歐盟期望各成員國能支持歐洲的芯片制造產業,目標是到2030年使歐洲在全球芯片市場的份額翻倍,達到20%。然而,Knometa的預測認為,這個目標實現起來難度較大。
需要關注的是,中國能否在全球芯片領域取得主導地位,關鍵在于那些在中國設廠的外資企業(如三星、SK海力士、臺積電和聯華電子)是否能夠繼續獲得國際管制的延期。
目前,中國的IC圓形體產量中,很大一部分屬于外資企業,包括上述幾家公司及力晶電子(旗下Nexchip子公司)、德州儀器、Alpha & Omega Semiconductor和Diodes等。盡管中國大陸在2023年底擁有全球約19%的圓形體產量,但中國企業所占份額僅為11%左右。
-
IC
+關注
關注
36文章
5944瀏覽量
175492 -
臺積電
+關注
關注
44文章
5632瀏覽量
166414 -
晶圓
+關注
關注
52文章
4890瀏覽量
127933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