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半導體工藝制程中,由于經常需要制備復雜的微結構,可能每一次光刻的需求都天差地別,有時需要正性光刻膠提升分辨率,有時需要負性的光刻膠做剝離(Lift-off),有時需要厚的光刻膠做深槽刻蝕。那么它們是如何滿足這些需求的?經常使用的光刻膠有哪些,以及它們的原理是什么?
光刻膠按照種類可以分為正性的、負性的。正膠受到紫外光照射的部分在顯影時被去除,負膠受到紫外光曝光的地方在顯影后被留下。
正膠
正膠成分:通常正膠主要由光敏劑、樹脂和溶劑組成。市場上的光刻膠體系有很多,我們以常規DQN雙組分體系正性光刻膠為例,以便理解。其主要有三部分組成:酚醛樹脂(Novolac)、光敏劑重氮醌(DQ)、二甲苯(溶劑)。
曝光原理:DQ體系利用的是Wolff重排反應,其中DQ中的α-重氮醌在光照下放出氮氣和醌自由基,再發生1,2-重排反應生成醌酮,然后在水的作用下,酮基進一步轉化為羧基,可以與堿性顯影液發生酸堿反應,加速溶解。最終,曝光的區域顯影速度快,實現正膠圖形化。
負膠
負膠成分:負膠主要由聚合物單體、光敏劑和溶劑構成。光敏劑通常可以產生自由基從而引發單體發生聚合,形成三維的分子網,使可溶性變為不溶性,從而實現圖案的轉移。以SU-8光刻膠為例,主要成分為:SU-8的單體、三芳基硫鹽的光敏劑、溶劑PGMEA。
曝光原理:首先,三芳基硫鹽在紫外光的作用下,發生分解產生氟銻酸和三芳基锍六氟銻,然后氟銻酸使得SU-8單體中的環氧基開環及重構,使得該環氧基團上使相鄰的碳上缺少一個電子,最后在結構的活性化后再與其他單體分子中的環氧基團聚合,實現分子鏈的相連,使膠轉變為不溶性,膠體固化。
正負光刻膠對比
如何選擇正負光刻膠是半導體工藝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表1對比了正負光刻膠的性能。一般來講,對于要求高分辨率和精密結構的器件,通常使用正性光刻膠,其制程簡單、成本較低以及可以提供良好的圖案解析度。通過選擇合適的曝光劑、顯影劑和后續處理步驟,可以實現對正膠的精確控制,從而實現復雜的器件結構。
而負膠由于其分子高度交聯化,使其具有良好的耐化學性,熱穩定性,抗刻蝕性,通常適用于制造一些微結構或是復雜的三維形態,例如,微流控芯片,微型管道、微型阻塞閥門等微流體器件。
光刻膠指標
由于不同型號的光刻膠的性能各不相同,所以在選擇一款合適的光刻膠時,通常可以參考以下指標:
分辨率(Resolution):指光刻膠能夠實現的最小特征尺寸,通常以線寬或線間距來表示。分辨率越高,光刻膠能夠實現的更小的結構尺寸。
顯影速度(DevelopmentRate):指顯影劑去除光刻膠未曝光區域的速度。較快的顯影速度有助于提高制程的生產效率。
曝光靈敏度(ExposureSensitivity):指光刻膠對曝光光源的敏感程度,通常與曝光劑的濃度和曝光時間有關。曝光靈敏度越高,所需的曝光能量越小。
溶解度(Solubility):指光刻膠在顯影液中的溶解性能,影響著顯影過程的速度和控制性。
耐化學性(ChemicalResistance):指光刻膠在制程中所能承受的化學處理,如腐蝕劑、清洗劑等的抵抗能力。
干膜厚度(Dry FilmThickness):指涂覆在基片上的光刻膠的厚度,直接影響著最終圖案的尺寸和形狀。
熱穩定性(ThermalStability):指光刻膠在高溫處理過程中的穩定性,如烘烤、退火等。
以下是半導體工藝中常用的光刻膠,具體的參數和性能還需要工藝人員進行調試。
審核編輯:黃飛
-
光刻膠
+關注
關注
10文章
317瀏覽量
30220 -
半導體工藝
+關注
關注
19文章
107瀏覽量
26232
原文標題:一文讀懂光刻膠
文章出處:【微信號:bdtdsj,微信公眾號:中科院半導體所】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