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診斷方法由于依賴于醫療實驗室的基礎設施和專業人員,以及耗時的方案、高昂的人工成本和昂貴的設備等局限性而無法滿足要求。相比之下,即時診斷(POCT)方法利用簡化的儀器和樣本到答案的程序,可在醫療機構之外進行定性診斷。這種簡化的模式加上及時的響應,使POCT易于采用和廣泛傳播。然而,這些方法往往需要在檢測復雜性和檢測可靠性之間進行權衡,因此不足以作為獨立的診斷工具。開發無需人工操作即可處理標準檢測的分散式、可實地部署的實驗室,可提高全球檢測能力,從而為公共安全提供更具成本效益、更方便用戶的醫療保健服務。
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挺睿教授課題組報道了一種可以使用機器人進行操作的微流控片上檢測方法,能夠實現多色酶聯免疫吸附測定(ELISA)。相關成果以“Multicolor-Assay-on-a-ChipProcessed by Robotic Operation (MAC-pro) with Improved Diagnostic Accuracy forField-deployable Detection”為題發表在國際化學權威雜志AnalyticalChemistry上,并被遴選為當期補充期刊封面。
通過利用這種基于機器人進行操作處理的芯片上多色免疫測定(MACpro)方法,該研究可以滿足部署具有自主和可靠疾病診斷能力的分散實驗室的需求。MACpro平臺由機器人-微流控界面和手眼模塊組成,可提供靈活而穩定的操作,以可編程的方式執行任務,如沿不同路徑精確操作微流控芯片。以干擾素-γ為例,MACpro的檢測靈敏度和檢測范圍相比于傳統方法提高了一個數量級。
MACpro平臺集成了手眼(EIH)校準功能,通過映射和重建整個平臺上目標的實際坐標,對機器人末端效應器進行操作和運動校正。EIH耦合機器人-微流控界面提供了可編程的操作,以執行多種任務,如機械搬運(如微流控芯片的取放)和高穩定性的流體操作。在微流控芯片的反應腔中,裝入抗體結合微珠可提高抗體固定能力,而抗體的固定能力是影響檢測結果的關鍵參數。此外,MACpro利用AuNRs和蝕刻劑產生信號,取代了傳統ELISA中使用的常規酶(如辣根過氧化物酶)和底物,可根據不同濃度的分析物顯示不同的顏色。Cu2?作為催化劑可將蝕刻速度提高約3倍(<20分鐘),從而提高檢測效率。
MACpro平臺示意圖
該研究開發的MACpro平臺通過機械臂的三維移動、末端效應器對微流控芯片的取放等程序進行工作。在抓取和夾緊微流控芯片后,末端效應器將通過氣動互連與芯片嚙合。末端不對齊會導致氣動壓力出現重大誤差,影響后續的液體處理過程。通過設置了手眼校準方法,可以定位芯片的空間坐標,同時校正末端效應器的位置,實現機器人與微流控接口的自動分組。
MACpro平臺的功能說明
針對微流控芯片室在干擾素-γ(IFN-γ)濃度為0至600pg/mL時的檢測結果,數碼照片可以清晰地顯示出從紅棕色到黃色的漸變色。在45 pg/mL IFN-γ以上,λmax從1100 nm變為600 nm。λmax與IFN-γ濃度的校準曲線是通過邏輯擬合繪制的(R2=0.998)。在較低的濃度范圍(0-35 pg/mL),只能在525 nm處測得吸收強度不同的單峰。因此,研究人員用邏輯擬合法繪制了二級校準曲線(R2=0.992)。與標準ELISA相比,檢測靈敏度和動態檢測范圍均提高10倍。
MACpro多色酶聯免疫吸附試驗的檢測結果
綜上所述,研究人員開發了基于機器人集成微流控芯片與等離子體生物傳感器的MACpro平臺。MACpro可自動執行涉及標準ELISA的多項任務,如通過手眼校準拾取和放置微流控芯片、高精度進出液處理以及通過光譜儀集成進行比色測量。抗體結合微珠和AuNRs生物傳感器的等離子刻蝕技術的應用,有助于提高檢測靈敏度和動態范圍。得益于MACpro平臺的模塊化配置和工作流程的可編程自動化,所介紹的方法有利于現場和實地部署檢測,并可靈活地用于檢測診所和遠程環境中的各種目標。
論文鏈接: https://doi.org/10.1021/acs.analchem.3c05918
-
機器人
+關注
關注
211文章
28524瀏覽量
207558 -
微流控芯片
+關注
關注
13文章
276瀏覽量
18855 -
生物傳感器
+關注
關注
12文章
372瀏覽量
37409
原文標題:基于機器人操作的微流控片上檢測方法,提高現場即時診斷的準確性
文章出處:【微信號:Micro-Fluidics,微信公眾號:微流控】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