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及綠色化已成為全球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兩大方向。園區作為城市的基本單元,是實施“雙碳”、數字中國戰略的重要載體。
近日,在2023中國信通院 ICT+深度觀察報告會華東分院會場上,中國信通院華東分院院長廖運發啟動報告發布儀式,雙碳科研團隊指導老師(智慧城市事業部主任)孫麗詳細介紹報告的主要內容。報告主要從以下內容切入,展開深入分析:
1.零碳數字園區建設背景
從國際國內戰略部署、技術發展及載體建設等多個角度引入報告主題。報告認為國際社會積極探索綠色低碳發展、我國雙碳“1+N”政策體系基本確立、數字中國建設邁入新征程、數字技術是實施雙碳戰略的重要手段、園區是實施“雙碳”、數字中國戰略的重要載體。
2.零碳數字園區發展現狀
探討零碳數字園區的內涵特點、發展基礎及瓶頸問題。報告認為零碳數字園區是以源頭減排、能源替換、節能增效、循環利用、強化固碳為關鍵路徑,以數綠協同的技術賦能為基礎,推進園區綠色低碳轉型,以達到園區內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凈零排放。
3.零碳數字園區實施框架
提出“1332”的實施框架體系,包括閉環管理體系、碳減排場景體系、碳減排路徑體系、組織管理與標準規范體系等四個模塊。
4.數綠協同的碳減排路徑
從優化能源供給及利用、推動產業數字化低碳化轉型、推動數字技術在碳管理領域的應用,以及充分利用生態資源等四個維度分析碳減排路徑。5.零碳數字園區建設機制保障
提出零碳數字園區建設所需的資源,包括組織建設、頂層設計、標準規范、資金支持以及培訓宣傳等。
零碳園區建立在數字化全面賦能的智慧園區基礎之上,數字化手段貫穿零碳園區建設和運營的全過程。因此,零碳園區一定是智慧園區、數字化園區。
針對園區的碳中和實現路徑除了新能源、負碳技術的運用外,借助數字化工具也同樣非常關鍵。通過建筑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IOT等手段去衡量、監控、分析園區在開發及運營階段所產生碳排放數據,并提出對應優化方案調整園區管理方式,最終實現資源配置及運營效率最大化。
從泛行業視角看,數字化助力企業或項目實現碳中和目標主要分為三個步驟:一是“查家底”。摸清企業&項目層面的碳排放數據,實施碳排放數據監測、統計、核算、核查,分析碳排放源;積累到一定程度后,可以由"碳管理"升級為"碳資產管理",以及碳資產管理領域的人才培養、品牌建設等工作,甚至還可以成為此領域的服務者(管理輸出),從而實現新的商業模式的創新。二是“做預測”。基于碳排放現狀和目標,對雙碳進程進行模擬預測;三是“常回溯”。根據模擬值與實際值之間的差異提出相應的碳排放優化方案,在此過程中,類似5G、大數據與云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數字孿生、區塊鏈等數字技術用數據邏輯強化了企業對生產、運營的管控,提高價值創造的效率,成為碳中和業務的“決策大腦”角色。
零碳/低碳園區的數字化實踐
基于零碳/低碳園區要求,以及園區設計場景,除了在智能樓宇、智能微網等領域發力以外,還可采用 BIM 等工具提前優化設計方案,降低材料損耗,以及返工成本。
第一、引入 BIM 相關工具,進行設計方案的提前優化,智能計算材料數量,降低材料損耗,并降低返工成本;將綠建設計標準固化在綠建設計工具 SaaS 產品中,幫助設計師高效進行綠建設計及相應碳計量工作等。
第二、基于園區建造場景,IOT 串聯現場工地設備,動態提升管理效能。市面上大量存在智慧工地管理平臺,減碳價值可以體現在針對工地現場能耗監測管理上,通過智能攝像頭,傳感器設備監控工地安全、文明施工,以及工地現場的空氣濕度、污染度、建筑垃圾堆積等指標,用數據反向約束施工流程標準化,降低不必要的資源浪費。
第三、基于園區的運營場景,引用數字孿生技術可直觀看到園區各類實時信息,綜合呈現園區時空間信息要素,實現園區安全、節能、高效運營的同時,推動智慧園區碳資產全生命周期管理機制的落地,實現碳資產的保值增值。
審核編輯 黃宇
-
物聯網
+關注
關注
2909文章
44578瀏覽量
372876 -
數字化
+關注
關注
8文章
8714瀏覽量
61731 -
智慧園區
+關注
關注
5文章
409瀏覽量
868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