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梁浩斌)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在當地5時間5月14日發布了301調查四周年復審結果,宣布在原有對華301關稅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中國進口的產品關稅。
被加征關稅的中國進口產品,包括電動汽車、鋰離子電動汽車電池、鋰離子非電動汽車電池、電池零部件、天然石墨和永磁體、某些其他關鍵礦產、半導體、船岸起重機、太陽能電池(無論是否組裝成組件)、某些鋼鋁制品、注射器和針頭、PPE包括某些呼吸器和口罩、BER 醫療和外科手套等價值180億美元的中國產品。
其中對中國進口電動汽車關稅稅率將在2024年從25%大幅增加至100%,半導體、太陽能電池、注射器和針頭的關稅從原本的25%增加至50%,其余產品關稅均從原本的0或7.5%,提高至25%。
從關稅的提高幅度來看,美國幾乎是奔著“禁止進口”的目標來對中國相關產業進行打擊。但最終會對國內相關產業鏈造成多大的影響?出口數據能夠說明一些問題。
美國市場占出口不到1%,中國電動汽車主攻東南亞、歐洲
這次加征關稅的中國產品中,增加幅度最大的產品就是電動汽車,關稅從25%飆升至100%,也就是說中國的電動汽車出口到美國,要至少付出雙倍的價錢購買,這毫無疑問是扼殺了中國產電動汽車進入美國市場的可能性。
通常來說,一些汽車產業較為落后的國家會更加傾向征收高關稅,以吸引海外車企在當地建廠,帶動本地產業鏈發展。但美國作為傳統汽車工業強國,針對單一國家提高關稅就顯然具備更多的政治因素,而不是出于貿易考量。
值得一提的是,德國總理朔爾茨、瑞典首相克里斯特松在14日當天的會面中也就此事件發表了評論。克里斯特松表示,他反對用懲罰性的關稅解決貿易爭端,并與朔爾茨一致認為加征關稅是“bad idea”。朔爾茨也提到,西方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有一半是由西方制造商自己生產的,與此同時,歐美汽車制造商也在中國出售汽車,并在市場上取得了成功。
實際上,多年以來,對于中國汽車企業來說,美國都是一個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市場。以2023年的數據來看,美國電動汽車銷量118.3萬輛,滲透率只有7.3%;其中中國電動汽車銷量僅2.6萬輛,且主要以吉利集團旗下品牌為主,包括極星、路特斯、沃爾沃等,這些品牌部分產品的生產并不在中國。
如果按照海關的出口數據,那么這個數字將會更小。根據海關總署的數據,中國在2023年全年,對美國出口的純電動汽車數量為1.24萬輛,平均單價為19.05萬元。這是什么水平?
根據海關總署的數據,2023年我國出口的純電汽車數量為154.58萬輛,而1.24萬輛只占到出口總量的不到1%,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而從出口地區來看,中國電動汽車目前的主要出口地是歐洲以及東南亞等地,去年中國純電汽車出口量最大的目的地是比利時,超過了17萬輛,占整體出口量的11.35%,平均單價也較高,達到20.26萬元。
純電乘用車出口泰國和英國的數量分列二三位,不過從單價上看,出口泰國的純電車型主要以低端定位為主,平均單價11.16萬元;而出口英國的純電汽車則單價更高,平均單價達到了24.36萬元。
這些出口的純電車型,除了中國車企之外,實際上還有很多海外車企在中國工廠生產的產品,包括大眾、特斯拉、寶馬等,在其中國工廠中有不少一部分產能用于出口。
所以正如朔爾茨所言,西方進口的中國電動汽車中,有一半是由西方車企自己生產的。對于中國電動汽車產業而言,美國市場本身所占份額極小,因此提高關稅對中國電動汽車產業短期影響并不大。
而此前歐盟也曾對中國生產的電動汽車進行反補貼調查,并聲稱將根據調查結果考慮征收懲罰性關稅。但歐洲主流汽車制造商,包括寶馬、大眾等都對此公開表示反對。這也說明從貿易角度出發,單方面加征關稅是不利于雙方貿易往來良性發展的。
半導體、光伏受影響有限
由于市場占比極小,電動汽車的關稅暴漲對國內相關產業影響不大,那么在半導體、太陽能電池方面會帶來哪些影響?
根據海關總署的數據,在2022年中國集成電路進口的主要國家中,從美國進口的集成電路金額達到121.8億美元,占比2.9%;而中國出口至美國的集成電路產品,金額為22.9億美元,占總體出口額的1.5%。
在2023年,中國從美國進口的集成電路產品金額驟降至83.1億美元,占整體進口量的2%,同比下降超過30%;而中國出口到美國的集成電路產品金額為23.3億美元,占比略有上漲至1.7%。
實際上,出口到美國的集成電路產品,大多是來自歐美企業在中國的生產基地。中國本土的芯片產品要出口到美國本就困難重重,本土廠商在出海戰略中,往往也會對美國市場更為謹慎。
此次對中國半導體產品加征關稅,美國政府表示,將促進美國本土半導體制造能力的投資。盡管占比不高,但過去一些歐美的芯片大廠在中國的晶圓代工廠、封測廠等有持續的訂單投放,美國加征關稅后,可能會對相關企業的營收,在短期內造成一定影響。
光伏產品方面,根據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的數據,去年我國光伏電池片出口市場中,土耳其占比最高,達到29%,其次是印度、柬埔寨、泰國、韓國、越南、新加坡、德國、法國、日本,沒有出現美國的身影。
由于近年來地緣政治因素的風險,土耳其政府積極出臺一系列支持光伏產業的政策,包括鼓勵投資建設光伏組件等核心制造環節產線、提供財政補貼等,吸引了相關產業的進駐。
而中國對土耳其出口的光伏產品,模式主要是進口光伏電池片,并在當地制造成光伏組件;印度則是由于光伏組件產能擴張迅速,對光伏電池片等原材料需求持續增長。
實際上,中國光伏產業早在2011年,就已經遭到美國商務部的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并實施多次加征關稅的手段。因此,國內光伏產業早已形成了多種規避手段,從中國海關統計數據中可知,2023年全年,光伏電池對美國出口金額僅在1億美元左右,占整體光伏出口額不到千分之三。
因此即使光伏相關產品關稅從25%加征至50%,對中國相關產業的影響有限。
寫在最后:
出口在近年已經逐漸成為中國經濟增量的主要源動力,但越來越復雜的國際地緣政治關系,也令一些產業出口面臨很大風險。在政治因素之外,能夠贏得市場的關鍵因素,還是在于產品是否具備過硬的實力,希望中國企業在布局出海的過程中,需要更加著重于產品本身。
-
電動汽車
+關注
關注
156文章
12067瀏覽量
231108 -
半導體
+關注
關注
334文章
27290瀏覽量
218084 -
光伏
+關注
關注
43文章
2966瀏覽量
68874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