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屆松山湖中國IC創新高峰論壇在經歷了一天的中國IC新品推介之后,照例進入到芯原股份董事長總裁戴偉民先生精心設計的圓桌論壇環節,今年的圓桌論壇主題是“智障”機器人還是“智慧”機器人?電子發燒友記者今年再次參與報道,感覺這個話題在其他論壇也曾經有過,但今年活動是邀請到了7位行業技術公司的嘉賓,以及眾多位專業媒體分析師和100位投資和技術界專家大佬,共同參與過程精彩,深受啟發。
對于AI服務機器人的大腦全放在云上是否可行,過7成的投票認為不可行。主要還是擔心網絡中斷之后,失去大腦的機器人會失控或失效。但也有3成認為大腦在云端是可行的。事實上,咱們現在的互動機器人的所有功能都在云端。
三年內可量產的消費類機器人的前三樣,大家的投票結果是兒童陪伴和兒童玩具機器人、娛樂互動機器人和老人看護機器人。
與無差異的多模態大模型相比,以語言為基礎的多模態大模型會成為主流。相比Transformer能夠執行各種機器翻譯、時間序列預測等NLP相關任務,并取得了巨大成功。現在一講到大模型,就建一個數據中心,后面如何創造價值已經成為一個共同的問題。挖掘出端側的AI應用,推理、垂直大模型和微調卡創新商業模式非常重要。
那么問題來了,大模型將對機器人帶來哪些影響呢?圓桌嘉賓烏鎮智庫理事長張曉東表示,行業拋出了一個問題,大家認為未來的機器人,帶大模型的是智慧機器人,不帶大模型的機器人就是智障機器人。其次是開源大模型出來之后,大模型起來越變得小型化。在過去大家看到了量化和壓縮的技術,現在可以把很小的模型放到手機里。所以可能會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會出現很強能力的大模型放到端側。所以,有大模型就是智慧的機器人,沒有大模型就會是“智障”機器人。
瑞芯微電子高級副總裁陳鋒則表示了不同的觀點。大模型更像是對標人類的智慧,但大自然中其他的生物同樣非常的智能。所以要分開看,人工智能是不是作為大模型已經是非常不錯了,但是它用來做例如蒼蠅蚊子這類生物的能力,并不是適應的。成都啟英泰倫創始人CEO何云鵬也表示,大模型不能全部去卷參數,而是要在端側上做到更好落地。
對接下來對于大模型驅動的機器人何時可以面市的投票中,近六成的投標結果顯示三年內將會問市。
服務機器人是否需要人形形態的討論中,大家也有不同的看法。
小米生態鏈研發總監張秀云表示不認可,因為無論是現有的服務機器人的形態如掃地機器人,還是生物界都不是只有人類最適合做各種活動。雖然人的兩手兩腳一個頭的生物進化到了地球生物鏈的頂端。所以現場的投標結果也顯示,約8成的投票選擇了不需要智能服務機器人必須是類人形機器人。
神頂科技 董事長CEO袁文帝表示了不同的觀點。一是基于他的經驗,現在投資人對于仿生機器人的前景并不認可。隨著大模型的成功,類人機器人的前景一下子被行業非常看好,大模型跟人型機器人結合是最被看好的方向。
筆者個人的觀點,想想也是,大模型是最聰明的人研發出來的,肯定是要對標到人形機器人才會發揮最大的優勢。如果最聰明的機器人都不是人形的,那不是對人類智慧的自我否定么?
圖:啟英泰倫科技 創始人CEO何云鵬在圓桌中發表機器人需要的芯片的看法
針對機器人的智能化升級,終端需要怎么樣的芯片?啟英泰倫科技 創始人CEO何云鵬
表示,不同的機器人,不同的功能,需要的不同的芯片,來完成整體的工作。類比人來說,人有四肢,大腦和神經末稍的感知,人機交互,了解人的意圖等,根據不同的任務,需要不同的機器人的芯片來完成各項任務。此外,由于機器人需要always on,所以功耗的問題也同樣很重要,需要電源管理IC把功耗盡量做低。瑞芯微高級副總裁陳鋒認可何總的觀點。機器人也是一個傳統上的反饋控制系統,AI功能是增加了自主的執行選擇的能力。
在圓桌論壇的最后一個提問,機器人的通信網絡是否會升級到光纖通訊時,大家也作了不同的投票選擇。
最終的投標結果顯示,72.73%的機器人不會升級到光纖通訊。但同時也投票顯示,過70%的工業類機器人會升級到光纖通訊,低于30%的消費類的機器人芯片不需要升級到光纖通訊。
鵬瞰集成電路(杭州)有限公司產品市場副總裁王偉介紹,光纖的好處是一對于電磁干擾是免疫的,二是一根光纖取代一捆的線纜可以降低機器人的體重,三是光纖的帶寬可以滿足信息與數據的根對根的傳輸。
-
機器人
+關注
關注
211文章
28380瀏覽量
206918 -
AI
+關注
關注
87文章
30728瀏覽量
26888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