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力電子領域,碳化硅(SiC)技術對于推動向電動移動性的轉變和提高可再生能源系統的效率至關重要。隨著市場需求的增加,功率半導體公司面臨著迅速擴大生產能力的壓力。盡管4H-SiC材料的質量和可用性有了顯著提升,但生產低缺陷密度和高性能SiC晶片以實現最佳產量的挑戰依然存在。
為了應對這一緊迫需求,一種開創性的SiC工程基板被引入以滿足行業需求。2023年9月,一條專用制造線的揭幕標志著重要里程碑,預示著這種創新SiC基板的大規模生產開始。這一戰略舉措有望徹底改變SiC技術的格局,為當前制造限制提供突破性解決方案,并為電力電子應用的效率和性能提升鋪平道路。
SmartSiC基板的制造依賴于Smart Cut技術,并在SiC器件制造中提供了顯著優勢。以下是其關鍵特性和益處的分解:
高質量SiC頂層:Smart Cut技術促進了高質量SiC層在支撐晶片上的轉移,作為漂移外延生長的種子。這一過程對于優化器件產量和可靠性至關重要,確保最終器件符合嚴格的質量標準。
圖1低電阻率支撐晶片:該技術采用低電阻率支撐晶片,典型電阻率為2 mOhm.cm(標準SiC材料電阻率約為20 mOhm.cm)。這一特性增強了器件導電性,同時實現了開關損耗的最小化,最終提高了基于SiC器件的應用的整體性能。
兼容不同晶片直徑:Smart Cut技術兼容任何基板直徑,適用于150 mm和200 mm晶片。
基于上述特性,獲得的SmartSiC工程基板由亞微米厚(400至800 nm)的高質量單晶4H-SiC頂層和聚晶SiC支撐晶片組成。最終工程基板的厚度為150 mm晶片350 μm,200 mm晶片500 μm。這種組成確保了基板的結構完整性和性能,有助于SiC器件的可靠性和效率。
此外,通過使初始單晶供體晶片的可重復使用性成為可能,SmartSiC技術提供了對難以實現的SiC晶錠的最有效利用。與通常每晶錠最多提取50片晶片的傳統SiC材料加工相比,Smart Cut技術可以從同一晶錠準備多達500個工程基板。這種生產力的顯著提高代表了SiC器件制造的成本節約和資源高效解決方案。
應用于SmartSiC工程基板制造的Smart Cut過程如圖1所示。
為了研究SmartSiC工程基板與標準單晶4H-SiC晶片的優點,在兩種基板上制造了n型、13 mOhm/650 V Gen2平面SiC MOSFET,并作為單一批次同時處理。
作為參考的單晶4H-SiC晶片是氮摻雜的,典型電阻率為20 mOhm.cm,而SmartSiC基板的聚晶SiC支撐晶片具有更高的氮摻雜和典型電阻率為2 mOhm.cm。漂移外延是氮摻雜的,摻雜濃度ND≈2x1016cm-3。
圖2磷和鋁注入分別用于形成源極和體區域。柵氧化層是55nm厚的SiO2層,而高摻雜n型聚晶Si用作柵極電極。標準單晶SiC晶片和SmartSiC?基板上的測試車輛MOSFET結構如圖2所示。
結果展示
這里展示了在13 mOhm 650 V Gen2平面SiC MOSFET上獲得的結果。
圖3展示了器件的RDSon比較。結果顯示,與SmartSiC基板相比,導通電阻平均降低了約24%。這一改進是由于SmartSiC基板的聚晶SiC支撐晶片的電阻率遠低,以及其能夠實現更低電阻率金屬接觸(在這種情況下是背面漏極接觸)的能力。
圖3如此強烈的RDSon降低(約24%)接近于從一代器件過渡到下一代時可以預期的水平。
圖4和圖5分別展示了在單晶SiC晶片和SmartSiC基板上制造的同一器件的閾值電壓和漏電流。結果顯示,這兩種基板在這些參數上表現出等效行為。
圖4圖5其他器件的潛力
如前所述,與電阻率約為20 mOhm.cm的標準單晶SiC基板相比,聚晶SiC材料可以實現低至1 mOhm.cm的電阻率,典型值約為2 mOhm.cm。此外,聚晶SiC的高摻雜水平有助于將接觸電阻降低至遠低于10 μOhm.cm2。這些特性使SmartSiC基板能夠提高器件的電流密度,從而允許減小MOSFET和二極管的器件尺寸。
特別是對于FET,盡管總增益取決于初始器件特定電阻(Ron.A)和晶片厚度,但圖6顯示,FET技術越先進,獲得的增益越高。我們所說的初始Ron.A是指器件在單晶SiC晶片上制造時的電阻。例如,對于初始Ron.A為2.8 mOhm.cm2和晶片厚度為180μm的FET,圖5顯示,在SmartSiC基板上制造時,新的Ron.A降低了15%(增益為15%)。請注意,這種增益與器件的電壓等級無關。
前一段中提到的2.8 mOhm.cm2值對應于當前1200 V SiC MOSFET的先進水平。然而,當考慮到未來幾年的器件代數時,預計Ron.A增益(減少)將超過20%,始終呈現出使用SmartSiC工程基板的優勢,即“至少”多一代的優勢。
極端增益情況出現在當今最先進的JFET中,這是400 V和800 V電動汽車固態斷路器的首選。以750 V SiC JFET為例,初始Ron.A約為0.7 mOhm.cm2,預計增益約為30%。
圖6最后但同樣重要的是,初步分析顯示,SmartSiC工程基板在特定電評估中進一步證實了其對雙極退化的寶貴魯棒性。這種退化現象出現在SiC基板上,是由于在暴露于高雙極電流(由于電子和空穴同時存在)時,SiC晶體內的基平面位錯(BPD)的滑動(擴展)。這通常發生在SiC MOSFET的反向導通期間,電流通過晶體管的PiN型體二極管。
為了驗證這種魯棒性,外延標準單晶SiC晶片和SmartSiC基板暴露于旨在揭示雙極退化的應力條件下。這是通過使用ITES公司開發的E-V-C技術進行的。經過應力測試后,結果顯示,與標準SiC晶片獲得的結果相比,SmartSiC情況下的肖克利堆垛故障數量及其典型尺寸較低。結果表明,SmartSiC設計在抗雙極退化方面具有固有的優勢。這一特性之前通過在受到質子輻照的4H-SiC外延層上進行的正向電流應力測試進行了評估。
未來代數
在當前加速部署SiC器件以實現移動性和電力轉換行業脫碳的背景下,SmartSiC提供了無與倫比的特性,允許更高的功率密度和更可靠的應用。
從在單晶SiC晶片和SmartSiC基板上制造的MOSFET獲得的結果顯示,后者提供的增益相當于從一代器件過渡到下一代時獲得的增益。
在當前可用的器件代數上驗證的增益顯示,SmartSiC的優勢在未來的器件代數中將更加明顯,以及在Ron.A低得多的其他器件(如JFET)中。
-
功率器件
+關注
關注
41文章
1758瀏覽量
90416 -
SiC
+關注
關注
29文章
2804瀏覽量
62606 -
器件
+關注
關注
4文章
310瀏覽量
27824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