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存(RAM)作為電腦至關重要的組件之一,除容量這一基本要素外,頻率也是影響用戶購買選擇的關鍵指標。通常廠商在宣稱內存頻率時,會以“MHz”作為計量單位,而當用戶實際使用時,則又會發現CPU-Z或Windows任務管理器中頻率參數與廠商標注有所不同。
要了解這一問題根源,首先要引入兩個性能單位的基本概念,即“MHz”與“MT/s”。
MHz與MT/s,究竟是什么
MHz(兆赫茲):通常用來表示時鐘頻率,代表每秒一百萬個周期或一百萬赫茲 (10^6 Hz),在內存領域,“MHz”指的是內存的工作頻率。
MT/s(百萬次傳輸/秒):這個單位直接描述了數據傳輸速率,即每秒鐘可以傳輸的數據量?!癕T/s”考慮了內存總線寬度的影響,因此更能準確反映內存的實際性能。
MHz與MT/s的關系
早期SDRAM(同步動態隨機存取內存)時代,數據傳輸的衡量方式與主板時鐘保持一致,且數據傳輸僅發生在時鐘周期的上升沿,因而以“MHz”來表示其頻率并無問題。而到了本世紀初,隨著雙倍數據速率(Double Data Rate)傳輸的DDR SDRAM推出,其數據傳輸可以在時鐘周期的上下沿進行,讓每個時鐘周期內的電平信號多增加了一倍,即1MHz=2MT/s。所以,再用“MHz”作為計量單位已然不合適。
以紫光國芯旗下國潮存儲品牌云彣(UniWhen)的神凝系列DDR5馬甲內存舉例,其在第三方軟件CPU-Z中所顯示的時鐘頻率為3200MHz,而Windows11則針對內存參數的描述進行了修正,將原先的頻率單位“MHz”更改為“MT/s”,故最終任務管理器顯示為6400MT/s,即實際傳輸頻率。
造成如此混亂的原因,一方面是早期SDRAM與DDR SDRAM并存于市場,為宣傳DDR SDRAM的雙倍速率特性,以等效頻率的概念,將時鐘頻率直接乘以2代表實際傳輸頻率,單位保持不變。另一方面由于市場及消費者對“MHz”這個計量單位更為熟知且接受度更高,導致這種混淆的概念一直延續至今。
技術創新和產品升級,賦能消費者決策
云彣(UniWhen)作為存儲領域的國潮新銳品牌,始終將用戶反饋和市場動態置于核心位置,并推動產品的持續優化。同時,還致力于將技術創新和產品品質相結合,為廣大用戶帶來更高效、更可靠的存儲解決方案。
云彣(UniWhen)堅信,通過技術創新和產品升級,能夠幫助廣大用戶做出更明智的購買決策,享受更優質的存儲體驗。
審核編輯 黃宇
-
內存
+關注
關注
8文章
3019瀏覽量
74003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