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電能測量方法對500Wh飛輪儲能實驗系統的充放電效率進行測量,飛輪儲能系統充放電循環的升速、降速范圍為12000r/min~36 000r/min~12000r/min,實驗中測得電機及其控制損耗為49%。分析表明,即使將電機效率、控制器效率提高到95%,系統充放電循環效率也難以超過80%。綜合考慮飛輪儲能系統及輔助系統的能耗,探討了高效率飛輪儲能系統的運行方式和條件,飛輪儲能系統應用于航天環境對提高充放電循環效率比較有利。
飛輪充放電效率測量
基于高速氣體離心機技術基礎,清華大學在國內較早開展了飛輪儲能技術的實驗研究,于1997年研制成功300W·h飛輪實驗系統,2001年改型飛輪儲能實驗系統達到42000r/min,碳纖維復合材料飛輪邊緣線速度達到660m/s,儲能500W·h,可用能量290W·h。
超高速離心機采用的永磁軸承-小型螺旋槽流體動壓錐軸承的混合支撐方式具有結構簡單、運行可靠、成本低廉的突出優點,其摩擦損耗微小,因此在飛輪儲能充放電、復合材料飛輪結構技術的實驗研究中采用了這種混合支承[7-9]。如圖1所示,飛輪的上支承是永磁環和導磁環組成的非接觸永磁軸承,永磁軸承給轉子提供一定的軸向吸力,減輕下端錐軸承的軸向負載而減小軸承摩擦功耗。
為實現升速存儲動能、降速釋放動能,采用了電動/發電互逆式永磁無刷直流電機。永磁部分為燒結釹鐵硼(NdFeB)永磁體,瓦片型,徑向磁化,結構如圖2所示。采用有鐵心電機,鐵心齒數為12,軛中嵌放對稱三相繞組,繞組為星形聯結,并與逆變器中各開關管相連,采用方波驅動電流和數字信號處理(DSP)控制器,實現飛輪系統的充放電。
電能測量
為了測量整個飛輪電機充放電效率,建立圖3所示實驗系統。測量方法是:在設備電源輸入端安裝數顯三相電度表,直接測量輸入電能;輸出負載串聯電流表,并聯電壓表,再通過實時記錄的放電時間計算出放電量。測試充放電循環時,由于12000r/min以下,系統不能維持110V交流電壓,能量可用性差,因此確定充電循環飛輪電機轉速由12000r/min升速到36000r/min,發電循環轉速由36 000r/min降速到12 000r/min,充放電之間無待機空載狀態。飛輪電機放電深度:
充電、放電效率分析與測量 效率分析
(1)充電效率。充電效率定義為充電結束后飛輪(轉動慣量為J)轉速(單位為:r/min)由nь升到",飛輪所具有的動能與電機控制系統輸入電能E之比,即
放電效率。發電降速時,發電機帶負載運行,電機回路有電流通過,鐵損、銅損同時存在,帶動負載要經過電力變換器而存在轉換能量損耗合稱發電損耗。但是目前這些損耗還不能通過試驗方法直接測量,于是考慮采用間接測量的方法。通過記錄負載的電壓U和電流,得到負載功率P,開始放電時,便開始記錄時間。實驗過程中記錄負載的電壓U和電流了的同時需要記錄相應的時間to,t,t2,3,t,…,將相鄰時間作差便得到了各個功率對應的近似放電時間At=t-to,At2-t1,…,再將功率對時間積分,便得到負載有用功W
放電效率定義為放電結束后,飛輪轉速由降到n,系統放出的電能(負載有用功)與飛輪所具有的動能之比,即充放電效率。飛輪電機充放電效率定義為放出能量(負載有用功)與系統輸入能量之比,即
選用EAK水冷泄放電阻器。440KW峰值功率計算的電阻方案:需要440KW/20KW=22個。根據進出口水溫的要求,最好匹配48個我們的雙面水冷充放電電阻。
審核編輯 黃宇
-
電阻
+關注
關注
86文章
5507瀏覽量
171919 -
儲能系統
+關注
關注
4文章
859瀏覽量
2469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