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動元件區分于主動元件,指內部不需要電源驅動的器件,其本身不消耗電能,只需輸入信號就可正常工作。被動元件主要分為RCL(電阻、電容、電感)以及被動射頻元器件兩類,其中最常見的是RCL產品,約占被動元件總產值的90%。
被動元件應用領域廣泛,是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基石,市場主要集中在日韓臺與大陸地區。被動元件主要分為RCL(電阻、電容、電感)以及被動射頻元器件兩類,其中最常EMI抑制、電源管理、數字信號處理(阻抗匹配、上拉下拉電路等)、模擬信號處理(濾波、阻抗匹配等)等領域有廣泛的應用。廠商主要集中在日韓臺與大陸地區。
正是由于被動元件基石性作用,在電路零部件占比逐步提高,市場穩健成長。任何電路都需要用到被動元件,電路被動元件數量也在穩健提升,1983年被動元件在PCB物料清單中占比僅21%,但到2003年,被動元件就已平均占PCB物料清單的80%,占成本的20%左右。而市場規模方面,2016年被動元件市場規模達到242.4億美元,預計2021年達到32,89億美元,復合增長率達6.29%。在汽車電子(3400件)、PC(2200件)、液晶電視(2100件)、iPhone 6 plus(1100件)、游戲控制臺(1020件)、數碼相機(840件)、iPod(230件)等領域被動元件有廣泛應用。
2行業周期性相對較弱,技術與市場規模穩定進步,市場結構變化是行業重要推動力
從歷史和發展脈絡來看,被動元件行業主要受益于下游終端應用和市場的興起,并在技術發展和資本支持的共同助力之下,被動元件的相關技術與對應市場規模保持了穩定的進步和發展。從1990年開始電子產品市場經歷了家電、PC普及以及近期智能手機等幾波大浪潮,極大的刺激了下游消費,推動了整個半導體產業發展,自2012年起半導體銷售額呈現出3.9%的復合增長率。因而處于產業鏈上游的被動元件市場也受到了這樣由下而上的傳導和拉動,呈現出了穩步上升態勢,對比半導體市場規模保持的5.3%的復合增速,被動元件市場規模的年均復合增速如我們上節所說已經達到了6.29%,總體發展態勢穩健。
被動元件結構和技術上的特殊性以及其在整個電子產業中的基礎性地位,使其發展態勢很大程度上受下游市場結構變化的驅動,加之資本投入和技術升級,共同構成了被動元件市場發展的三大核心因素。
市場結構變化是影響被動元件行業趨勢最重要的因素。正是因為被動元件行業歷史悠久且技術進步穩定推進,不會出現IC市場的每十年格局大變的情形。在這種背景下,市場結構變化成為驅動行業最重要的因素,市場結構變化一方面體現在終端市場結構的變化,一方面體現在局部技術轉變或外延并購造成的內部市場結構變化。據Paumanok Publications估計,在影響被動元件市場的因素中,終端市場和地區的影響高達61%,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我們的觀點,在第二章中我們會通過對被動元件成長史的分析來具體闡述。
除了市場結構變化的影響,資本投入和技術升級也是被動元件市場的重要驅動因素。從技術升級和結構性變化上看,晶體管和存儲器單元原則上可以在電子層級上進行操作,而被動元件所處理的模擬信號或者板級的數字信號(如天線處理的射頻信號、A/D轉換的輸入信號、一個時鐘周期內到達單一芯片的數百瓦功率脈沖)不能任意縮小,在被動元件密度的增加同時需要保持被動元件的參數值不變,所以高端元件升級需要的工藝制造水平和技術含量都較高(尤其是工藝和材料的要求),而被動元件在電子行業中的滲透與應用遍及各個子領域,其技術升級和結構性變化將引起整個行業的產業鏈變動和升級,從而驅動被動元件市場產業結構調整和市場發展。另一方面,資本投入也是維持被動元件市場發展的關鍵,尤其是新市場新應用的崛起對被動元件提出了新的要求,產品升級與投產都需要大量的資本投入。以被動元件龍頭村田與TDK 為例,其2016年資本支出分別高達15.36億美元和14.31億美元,都占公司營收14%,用于加強重點領域(汽車電子、5G通信等)的投資,以維持其技術優勢、鞏固核心競爭力。
2
全球視野市場格局:新需求拉動與日系逐步退出中低端型號,為臺系和大陸廠商帶來新機遇
1被動元件市場發展:日系獨大,美臺韓中競相追隨
目前被動元件市場格局是日系廠家已取得霸主地位,僅村田和TDK兩家就占據全球被動元件近80%的市場,兩家16年被動元件收入就已過百億美元,占據市場一半以上份額。除了日系,美臺韓平分秋色,中國廠家借助國家政策支持以及國際產能轉移的大浪潮迅速發展,在被動元件市場中分得一席之地。
1935s~1980s:日系寡頭最早切入搶占先機,依托創新和全球化布局鞏固市場地位
日本廠商是全球最早大規模進入被動元件的開拓者,鐵氧體磁芯便于1937年誕生于日本,于1940s開始逐步成型并發展。尤其是1945年第二次世
界大戰結束之后,日本國內百廢待興,日系廠家順應電子產業迅速發展的時代潮流,從收音機開始對應研發生產相關被動元件,堅持研發和技術創新,拓展了市場份額和公司規模。
以被動元件龍頭村田和TDK為例,從戰后便開始一步步通過市場需求改變自身發展策略,在戰后物資稀缺的時代進入頗具市場的收音機領域,伴隨著彩電、PC、通信無線化的發展,將自身產品與時代潮流結合,漸漸擴大公司規模,逐步鞏固公司行業優勢,技術上穩步積累、厚積薄發,到21世紀已然成為全球被動元件市場影響力最大的廠家。
同時,日本廠家最早擁有全球視野,積極開拓海外市場,在這個過程中深度受益全球化浪潮。比如日系龍頭TDK從1950s開始便通過收購境外標的和在全球設立辦事處、工廠和法人機構,日本廠家快速打開了銷售通道,從全球范圍內調集和分配資源,實現高效發展。以TDK為例,諸多大手筆投資收購和建廠為其帶來了更大的市場蛋糕,并早早地開始在布局全球、設立眾多當地法人機構。
日系廠家主攻高端精尖產品,低調、壟斷、暴利的行業上游是其主要舞臺。“以品質戰勝低價競爭”也是眾多日系廠家的寫照,以至于今日主要還是由日系廠家控制高端被動元件的市場。
1970s~2000s:美韓臺各展所長,“一超多強”格局形成
在這個時期,除了日系廠家開始鞏固了自身地位之外,美國、韓國、***依次發展壯大,雖然無法直接擊敗日系寡頭,但在各自的勢力范圍內發揮能量。當進入21世紀之時,一超多強格局已然呈現。
盡管就市場占有率而言,三強并無很大的差距,但是各自的成長路徑和發展環境卻不盡相同。
1)大規模高密度并購的美國模式:美國主要有兩家龍頭:威世和基美,1962年威世依靠電阻起家,并通過大規模高頻率的收購并購快速拓展其被動元件的業務,取得行業競爭優勢,公司規模、市場份額也隨之迅速增長,公司在薄膜SMD電阻、功率電感、鉭電容器上都擁有全球領先的技術表現。基美同樣進行了多筆收購,但主要是是垂直方向上的整合:例如收購鉭粉的領先制造商niotan公司,使得公司可以更好的控制上游材料,保證鉭電解電容產業鏈可靠性。
2)一家獨大、打造重點產品的韓國模式:在韓國三星公司一直都是巨無霸的典型,被動元件的研發生產亦是如此,三星電機就是三星旗下的旗艦級子公司,于1973年成立。由于三星帝國龐大、產品線眾多,涉及電子、金融、房地產、醫療、教育多方面,在韓國國內的資源整合能力無出其右,另一方面三星終端電子產品較多,在給自家上游供應商訂單方面,三星電機有著天然優勢。因此三星電機可以在保持較低盈利甚至虧損的情況下迅速搶占市場份額。
縱觀三星電機的發展史,尤其是在被動元件領域,重點技術突破、打造核心競爭力產品是其主旋律,而這競爭力的核心就是MLCC。韓國三星在1988年研發出超小型MLCC,但三星電機于2007年已經在電子終端產品廣泛布局后才開始針對MLCC大幅擴產,據其公司公告,三星MLCC產能從單月200億只擴產至2011年480億只/月,并于2015年達到588億只/月,市占率高達20%,而三星不惜以壓低毛利搶占市場,以主要銷售MLCC的華新科為例,其毛利率從2008年前的20%左右一路下滑,甚至在11、12年不到10%。目前三星機電的MLCC銷售額在其被動元件中占比很大,超過85%,是公司最重要的被動元件產品。
3)代工起家+政府支持的***模式:與韓國三星電機一家獨大不同,***的被動元件市場更像是“諸侯割據”,國巨、禾伸堂、奇力新、美桀、美磊等都是優秀的被動元件供應商,如果說三星電機是依賴MLCC這一“拳頭產品”打開國際銷售的上升通道,那么***很大程度上是受益于美日產能轉移而在***設立代工廠,加上政府大力扶持,才造就如今電子產業的輝煌。
一方面,由于某些歷史因素,臺灣和美國、日本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時是伙伴關系,商業交流比較密切,帶動技術和人才的引進,適逢當時日本經濟急速膨脹,急需產能轉移以降低成本,所以***就成了很好的選擇。而在被動元件市場,***還是日系廠家占主導,2015年***被動元件廠家排名中前四名之中,有三家是日系被動元件廠家(分別是太誘、村田和TDK),國巨名列第三。另一方面,***政府學習了日本的制造業科技興國路線并且持之以恒,沒有選擇香港以房地產、服務、金融為支柱產業的路線,配套地建設了新竹科學工業園區和提供電產業相關政策扶持。在這兩個主要因素的配合下,諸如國巨等***品牌得以崛起。
21世紀至今:中國借助消費市場和政策東風成為新晉玩家
中國半導體產業起步時間晚、基礎薄弱,20世紀之前被動元件主要以低端產品為主,市場份額有限,更是無法直接與境外廠家競爭。所幸的是,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全球各地區都收到不同程度的沖擊,但中國相對受災較小,加之智能手機和4G網絡興起,中國電子的消費端成為全球主力,國內半導體行業反而增長迅速,2010年較2009年被動元件產值增長20%。消費電子尤其是手機需求量大增,終端市場帶動上游國內的被動元件成長。
正式由于中國旺盛的電子市場需求,出于人力成本和靠近下游消費市場的考慮,各大半導體龍頭紛紛選擇中國作為建廠地區,全球電子消費市場重心靠近中國帶來全球產能的大遷移,而產能的轉移帶來技術的革新和人才的引入,并伴隨著中國國內智能手機、PC等新興市場崛起,引發了電子產業鏈的新一輪調整和優化升級。
2014年國家集成電路產業規劃綱要的出臺也大大推進了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非常好的把握了這一機遇,較好地承接了全球轉移的產能,積極引導和促進國內電子產業的發展。此時國內被動元件供應商已經開始轉型,積極調整產業結構進入中端市場。現在已經涌現了大批諸如風華高科、江海股份、順絡電子等被動元件供應商。
時至今日,中國依舊是全球最大的電子設備制造中心和消費最旺盛的地區,下游消費電子升級更新迅速,汽車電子興起,上游被動元件需求情況比較樂觀。
2被動元件市場面臨變化:產能出現收縮,需求結構變化
1臺系標的紛紛大漲,行業迎來新一輪周期風口目前***被動元件廠商超過55家,是全球電子產品代工廠商總部聚集地,擁有筆記本電腦、手機等全球知名品牌廠商,***新竹科學園更是聞名全球。靠近中國大陸主要被動元件市場、具備完整被動元件上下游產業的***電子產業實力雄厚,被動元件產值占全球第二。
過去三年***被動元件產業受益于消費電子產品升級以及2010年后全球電視數碼化替代,被動元件需求快速增長。從2012年開始,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產業發展迅猛,作為***廠商的主要客戶,中國大陸新興市場爆發,進一步拉動了被動元件的大量需求,***各大廠商發展迅速。近期由于日系被動元件廠家退出中低端產品的競爭,導致全球市場供不應求,臺系廠家成了主要受益單位,各個廠家紛紛發出公告,將產品價格上漲近30%并延長交貨時間。由于日本廠商的退出對成本影響基本不變,加之總體銷量不變,價格增長部分可以直接轉化為凈利潤,因此相關臺股標的紛紛上漲。
日系廠家在被動元件本處于領先地位,本次以TDK為代表的日系退出被動元件的中低端市場給整個行業帶來了巨大沖擊,一方面引發了供不應求導致產品價格上漲,另一方面,日系廠家的退出背后更多的則是留給第二梯隊供應商和國內廠家的發展機遇和市場空白(尤其是中低端市場),供需缺口短時間內難以填平,行業迎來新一輪周期甚至洗牌。所以,國內相關企業應當積極把握時下日系退出的重大機遇和大環境的利好,實現跨步式乃至跳躍式的發展,拓展市場規模并升級技術水平,在國內甚至國際市場中提升自身的份額與核心競爭力。
2需求端:傳統應用需求穩步增長,汽車、5G、快速充電等新應用興起被動元件市場規模放眼全球也是逐年增長的,而作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生產地區和電子產品的消費大國,中國國內半導體需求端保持一定的熱度,電視、顯示器、家電等傳統電子產品的市場需求比較穩定,孕育中的新興市場也很有可能引發新一輪的產業風口。
除了國內電子市場,全球終端電子市場需求亦跟著全球經濟復蘇而回溫,北美、西歐市場需求也開始回升,帶動終端消費性電子產品的需求。智能手機、汽車電子、平板電腦、消費級無人機產品、智能家居、物連網、新能源、醫療電子也在全球范圍內升溫,逐漸提升被動元件需求量。我們認為未來電子產業出貨量的增加使被動元件廠家的產量可以得到進一步釋放。
被動元件新興市場之一:汽車電子
據Strategy Analytics估計,2018年全球汽車電子總銷售量達到2890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達到7.3%。而據***車輛研究測試中心預計,由于平均每輛汽車中各類被動元件的用量總和超過5000個,未來汽車電子占整輛汽車的產值比重將超過40%,全球汽車電子產值將從2013年的1975億美元增長到2019年3011億美元。
汽車電子的應用范圍非常廣泛,按大類有駕駛輔助系統、汽車信息娛樂系統、汽車安全電子系統、車身電子系統等,而被動元件作為一切集成電路的基礎,可以說幾乎應用與每一個汽車電子部件中。
汽車電子不同于普通電子產品,汽車本身對安全性要求很高并下屬細分市場眾多,驅使被動元件朝著高端化、精細化發展。我們認為高性能被動元件在汽車電子市場催生下快速發展,并代替中低端被動元件。車用被動元件必須能適應高溫,振動,沖擊這類嚴酷的環境,不同應用中的被動元件擁有各自的獨特要求,例如:電源電感會伴隨發熱,對溫度上界的控制十分嚴苛;車載DC-DC轉換器必須使用低于100kHz的低驅動;汽車內部高溫環境會降低一般Ni-Zn磁芯電感的飽和磁束密度,需要使用由飽和磁束密度高且損耗小的Mn-Zn鐵氧體磁芯構成的電感等等。被動元件將借此契機進一步升級優化,甚至改變市場競爭格局。
汽車電子還有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對零部件的價格敏感度低,意味著質量過硬的被動元件供應商可以坐擁較高的毛利率和議價空間。這也是各大國際龍頭紛紛進入汽車電子“廝殺”以攫取高額利潤的原因,TDK、村田和太陽誘電不約而同地開始對高端車用被動元件的研發生產。
除了從RCL自下而上來看,以自上而下從汽車角度切入, 新能源汽車將成為一大需求增量。新能源汽車的引入將進一步提升電子設備在全車價值中的比重,純電動汽車中半導體產品占整車價值的比例高達65%,會拉動上游包括被動元件在內的電子設備銷量。以特斯拉為例,2017年后預計銷量增速超過100%,18年銷量可能突破30萬,很有可能在將來引領潮流帶來信變革。
諸如特斯拉等新能源汽車對于被動元件的拉動最大之處在于AC-DC變換器、DC-DC升壓降壓電路的大量使用。因為新能源汽車內部電壓遠高于傳統汽車,需要AC-DC變換器主要用于直流電和交流電的互相轉換,因為電池為直流供電而電機需要交流供電,必須引入變換器作為中繼;DC-DC升壓降壓電路主要是為了將汽車300V、48V的電壓降低至車內電子設備使用的12V,如DC馬達驅動車窗和電動后視鏡等。相比于普通汽車,新能源汽車主要以電能為動力來源勢必將被動元件用量拉升到一個新高度。
汽車電子帶來低端被動元件的代替趨勢同樣值得關注。由于其他電容的技術突破,傳統鋁電解電容容量大、電壓范圍大的優勢開始逐步瓦解,其自身的體積大、高溫耐受性差、高頻特性差、ESR(等效串聯電阻)過高等缺點被逐一暴露出來,并受到了固態電容、大容量MLCC和薄膜電容的強力挑戰。
總體來看,汽車電子中的被動元件往往是高附加值產品,且汽車電子本身增長迅速。正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汽車電子將帶動被動元件的新一輪升級,而眾多的細分市場也給一些小玩家們提供了極佳的發展機會,極有可能打破寡頭們的壟斷,被動元件市場可能面臨著有一次洗牌。
被動元件新型市場之二:快速充電
電池容量一直是手機續航和輕薄機身之間的矛盾集中點,也是制約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最大阻礙。超級電池和快速充電技術也就是這一問題的解決方案,是未來大趨勢之一,也是相關廠家的兵家必爭之地。相比于擴大電池容量這一簡單粗暴的方法,加快充電速度更加符合當下碎片化時間利用的理念。表6中展示了主要的幾個快速充電技術。
快充一般有三種方式,電流不變提高電壓(高通Quick Charge 1.0),電壓不變提高電流(OPPO、MKT采用),以及折中方式電壓電流一起提高(高通Quick Charge 2.0/3.0),其中提高電壓的方式容易引起高溫過熱,安全性存在隱患。
為什么說快速充電技術對被動元件而言是一個有潛力的市場呢?因為不同于普通充電技術,快速充電提高了對被動元件的要求,尤其是主要儲能元件電容。在三星NOTE 7電池爆炸事故之后,社會對于安全性的關注急速提高,而不論哪一種快充方式,電容都是提高安全性的關鍵。
從圖41、42可以看出,傳統智能手機充電模塊多使用的是基礎被動元件,用量上一般一個充電模塊可以達到15個左右的被動元件。而OPPO支持快充的充電器拆解中可以看到,除了最基礎的電阻沒有標出,變化幅度最大的就是電容,OPPO充電器使用了一個Y電容、四個10uF Acon液態主電容以及三個固態電容。
固態電容是一個比較大的看點,相比普通電容,它擁有高穩定性(可以在高溫中穩定工作)、壽命長(超過50年,不會爆裂和膨脹)、低ESR和高額定紋波電流(充放電速度快,這對于快充非常重要)等主要優點,雖然MLCC在上述特性上表現也相當不俗,但MLCC電容值往往只有10uF左右,遠小于固態電容可以達到的1000uF,前者難以滿足快充對電容容量的需求,也正是這些特性讓固態電容在快充電路中大放異彩。
鑒于智能手機信息吞吐量呈指數倍提升,消費者對高清視頻、圖像、高質量通信要求愈發嚴格,大屏手機已成主流,即將到來的5G又將再一次大幅拓展帶寬,外加高性能CPU/GPU進步迅速,這一切都將快速“榨干”電池電量,電池續航時間成為了巨大的阻礙。那么在電池容量遭遇瓶頸、提升困難的背景下,快速充電技術在今后的市場競爭中,不再會是“加分項”,而是“必備項”。
上升到剛需的快速充電技術,也將拉動被動元件市場增長。全球快速充電芯片市場幾乎被TI和NXP壟斷,固態電容供應商以日系為主,但是依靠華碩這一大客戶,臺系廠家鈺邦得以提升銷量,和日本龍頭廠家Nippon并列前兩大。現如今全球半導體電子產能轉移到大陸,給國內企業提供了一個不小的機遇,可以抓緊時間實現跨步式發展,打破日臺壟斷,如國內企業東佳電子已經在固態電容領域取得突破。
被動元件新興市場之三:智能手機與5G技術
智能手機的快速發展和5G技術的大浪潮將被動元件推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我們先從智能手機發展趨勢這一邏輯層面分析對被動元件的利好。
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接近飽和的大環境下,2016年國內手機出貨量仍有提升,國產機的全球占比不斷提高,國內對于高性能智能手機的需求也居高不下。國內旺盛的終端電子市場對上游被動元件銷量的拉動起到積極作用。
另一方面,被動元件隨著智能手機制造工藝的不斷進步,單個手機的用量隨之提升,對被動元件市場而言也是一大利好。我們以iPhone系列和功率電感為例分析。
從表8的iPhone 系列手機的被動元件用量可以直觀的發現,以MLCC為代表的被動元件(尤其是小尺寸MLCC)的用量增幅比較明顯,2007年初代iPhone單機MLCC用量僅為177顆,而到2016年發布的iPhone 7用量已經高達890顆,電阻的用量相對平穩,維持在160顆左右,而片式電感因為SIP封裝的影響而無法具體統計,但是總體來看,包括片式電感在內的單機被動元件用量隨著產品的升級換代是呈現升高趨勢的。
再以功率電感為例,智能手機處理器性能的提升帶動功率電感用量攀升。智能手機已經實現了從單核向多核的跨越,如今八核處理器也屢見不鮮,功率電感用量隨之大大提升,尤其是小體積電感成為新寵。雙核智能手機比單核功率電感用量增加了75%,四核較雙核增加了55%,八核智能機比四核的用量提升了25%。
上面分析了智能手機的發展帶動被動元件用量的提升,下面我們闡述另一個更加重要的邏輯點:頻段的提升、5G技術的應用也將使被動元件市場深刻受益。
5G可以為用戶提供超10Gbps的接入速率,比4G的100Mbps~1Gbps傳輸速率提升1-2個數量級,屆時幾乎可以無壓力滿足所用視頻、圖片、文字、音頻的傳輸需求,可以說,5G在數據傳輸速率、網絡能量效率、連接密度等多方面指標上“碾壓”4G。
從過去的十年間看手機通信的發展,經歷了2G(GSM/CDMA)、2.5G(Edge)到3G(WCDMA/CDMA2000/TD-SCDMA),再到4G(FDD-LTE/TD-LTE)兩次重大產業升級,通信協議、內部系統的復雜程度呈指數倍上升,而最能反應頻段增加對手機構造影響的是手機射頻端,正是射頻端市場的進步拉動了被動元件用量的提升,我們預計5G時代的來臨對于被動元件的最大機遇也是在射頻前端的應用領域。
一般射頻前端主要包括 SAW 濾波器、雙工器、低通濾波器、功放、開關等器件,因為頻段的提升會帶來濾波器、功率放大器件的用量增加,與此同時,也會一并拉動相關被動元件(電容、電感)的用量提升。
圖49是智能手機射頻端的電路圖,我們重點用框出了SAW濾波器和PA器件,可以看到,濾波器和功放器件模塊的放大圖中含有相應的電容和電感,主要用于阻抗匹配或扼流。阻抗匹配是指調整輸出信號的輸出阻抗和接收信號的輸入阻抗使其達到一致,如果不調整高頻的阻抗,信號將在輸入端被反射回到源點,致使擴大傳送損耗。
正如我們上面所說,隨著2G、3G、4G技術的不斷發展,整個射頻前端系統的復雜度是不斷升高的,對應的濾波器、功放模塊以及被動元件的用量和工藝也都在不斷拉高。從圖50、51、52中不難發現,典型2G射頻前端解決方案僅僅使用了2個濾波器和1個功放模塊(PA),而到了4G射頻前端上使用了7個濾波器和4個功放模塊,那么隨著頻段增加,這些濾波器和功放器件配套使用的被動元件(用于阻抗匹配和扼流的電感等)的用量也將大幅攀升。
以史為鑒,讓我們把目光回溯到4G,當4G技術走向成熟并開始大規模普及的時候,從上游到下游廠家都面臨著了一次重大的洗牌。由于4G手機相比上一代3G手機在傳輸帶寬、頻段、速度上都有明顯差異,所以射頻前段被動元件無可避免地進行了產業升級。在這次升級換代過程中,日系被動元件龍頭村田、TDK和太陽誘電便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由于積極把握了歷史機遇,成功研制并投產基于4G的射頻前端元件,這些巨頭在短短三年內股價翻了兩倍之多。
當5G時代來臨,更大規模更深層次的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也在所難免,對于國內的被動元件供應商而言也可能是一次難得的快速縮小與國際龍頭差距的機會,或許能夠實現彎道超車,重現當年4G時代日系龍頭的輝煌。
3供給端:供給端出現收縮與需求端欣欣向榮景象形成對比的是供給端的產能收縮,導致被動元件廠家紛紛漲價并延長交貨期。近日國巨、旺詮、華新科、風華高科等被動元件大廠都發布漲價通知,普遍超過10%。
造成這一供給不足現象的原因主要是部分日系廠家TDK謀求轉型,取消了7億只元件訂單,退出中低端被動元件市場競爭,引發供給缺口;另一方面,三星電機同樣作為被動元件的國際大廠,由于三星NOTE 7的電池爆炸事故使得三星公司加強質量管控從而延長了交貨期。雙重因素共同導致了現在以MLCC為代表的被動元件的短缺和漲價。
被動元件受惠于車用市場,每部汽車之被動元件至少需用到5千顆以上,隨著汽車電子的滲透率逐步提高,日商從去年開始逐漸停產中高容X5R(X7R)MLCC,將產能聚焦于小尺寸、車規等高容MLCC,因此3大日商從去年開始各自減少10%訂單,而有能力承接轉單的僅***廠商,臺廠因此受惠,以國巨和華新科為代表的MLCC大廠產能吃緊,上游原材料問題無法持續超負荷供應,導致漲價。
為什么日系廠家退出中低端被動元件市場會造成如此劇烈的影響?為什么日系廠家作為被動元件的全球領導者要退出自身的優勢領域?背后有更深層次的原因:一是大量并購使得被動元件龍頭強者恒大,市場份額巨大;二是被動元件大廠家(尤其是日系)紛紛謀求轉型升級,淡出低端市場,全球被動元件產業結構面臨大規模調整。
正如前文分析的,被動元器件是一個古老行業,所處的市場常年穩中有升,沒有大漲和大跌,即便是國際龍頭亦無明顯大漲,國巨近5年營收增速0%左右波動,村田14年起營收增速持續下滑。但是整個行業的市場競爭結構卻有著巨大的變化,被動元件龍頭紛紛通過收購鞏固自身市場競爭地位,結果就是阻容感市場集中度提升。以MLCC市場為例,據Paumanok Publications估計,村田、三星電機與太陽誘電合計占有68.5%市場空間,因此寡頭壟斷格局造成了被動元件供應相對穩定的局面。所以,當占據全球大量市場的國際龍頭(TDK和三星)一旦出現供給收縮或延長交貨期,將引發市場的大規模供需失衡。
隨著MLCC技術的日漸成熟,龍頭競爭激烈,低技術含量、低毛利的中低端市場技術革新和市場幾乎沒有明顯的上升空間,盈利手段十分有限。面對這一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日系廠商開始謀求轉型,并表現出對高端市場的熱情,把更多的產線資源、人力物力投放在高利潤的市場。高端電子市場的一個明顯表現就是高容量小體積,不僅材料成本支出縮小,而且技術含量較高帶來更大的利潤回報。
汽車電子是極具發展前景的產業,以日系為代表的被動元件廠家紛紛鎖定了這一高端產品應用方向。TDK明確地計劃把汽車、工業、ICT列為其優先發展的三大塊市場,并量化了2018年汽車電子領域的營收應達到總收入的30%,和2015年的17%占比相比近乎翻倍,可見重視程度之高。
此外,全球最大的被動元件供應龍頭村田公司在2016-2018財年中期計劃中,也明確提出把汽車電子市場列為最重要的發展市場,而根據村田年報,2015年汽車電子營收達到了1528億日元,占比12.7%,較往年有一定提升,這就意味著未來也很有可能同它最主要的競爭對手TDK一樣,減少甚至退出中低端市場。而太陽誘電作為日本第三大被動元件供應商,也不約而同的瞄準了汽車電子,據其公司年報顯示,太誘本身從13年到17年的汽車電子領域復合年增長達到可觀的34%,2017年達到了7%的相關市場占有率,如今太誘的中期目標設定為15%的全球市場占有率,重要程度不言而喻。美國被動元件供應大廠威世同樣也做出了同樣的戰略部署。
現如今的全球格局也日漸清晰起來,我們預計未來日系廠家將主攻以汽車電子為代表的被動元件高端市場,韓國***繼續瓜分中端市場(目前主要是MLCC),而受到終端消費市場旺盛需求拉動的國內廠家會在中低端領域中分得一席之地,在國產化替代的大背景下蓬勃發展。
4供需結構發生的變化導致了緊缺被動元件的緊缺不僅僅局限于MLCC,TDK淡出該中低端市場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繼臺廠紛紛漲價之后,缺貨潮開始向著國內蔓延,國內最大的被動元件供應商風華高科4月20日宣布1-10R產品型號漲價10%,近期***也將牛角型鋁質電解電容列入缺貨名單。
由于缺貨,上游被動元件交貨時間平均延長了2~4周,從全球范圍內看,供給缺口將達到5%左右,但是如果把目光放到國內,缺貨的情況可能進一步惡化。
一方面由于iPhone 8即將面世,備貨期長達半年,數量規模上億,MLCC無新增產能,上游被動元件廠家即便加大產能供貨MLCC,缺口依舊存在,根據國際電子商情的報道,TDK和三星的雙重打擊導致去年下半年中國大陸高容MLCC缺口擴大到30%,分銷商物料缺貨嚴重,價格大幅攀升,MLCC高容物料(0603/10UF/6.3V)采購價格從市場平穩的25-28元左右大幅度攀升至40元以上。
另一方面,國內終端電子市場需求旺盛(尤其是智能手機領域),對于被動元件的需求居高不下,華為、小米、OV紛紛開始催單,而汽車電子領域風云再起,可能成為新一輪增長點,缺貨潮延續時間短期內恐難以恢復。
總結來看,國內新老需求同時升溫,卻遭遇到被動元件供貨不足,供給和需求雙重擠壓下,國內缺口擴大至30%左右。但對于被動元件供應商來講,供不應求帶來的提價以及日廠退出留下的空白市場,卻是重要利好。
3一體成型電感逐漸替代傳統繞線電感引發行業升級
篇幅限制,此處省略,詳見我們深度報告。
3境外被動元件發展路徑分析
1日系廠商崛起分析
日本電子產業在二戰之后迅速崛起,除了我們在2.1節中分析的戰后日本國內對電子產品的需求增大、日系廠家創新和技術實力強大、積極拓展海外版圖等有利因素和策略之外,還有其背后的更深刻的發展邏輯:日本政府積極的經濟政策、戰略性貿易激勵政策,以及國際電子產業大環境對日本極其有利。
在二戰后日本政府的階段性經濟政策可以說是教科書般的勝利,根據日本國內不同的發展階段和國際環境,設立不同的貿易政策措施,是日本電子產業趕超歐美的重要因素。20世紀60、70 年代,家電產業剛萌芽,日本政府改革進口關稅結構,對原材料采用較低的關稅水平(上游被動元件廠家的原材料成本因此降低),而對本國產量較高的電子制品采取高關稅,設立進口貿易壁壘,限制國外家電產品進入日本市場,保護了本國產品的市場份額,為本土企業開辟了足夠的成長空間,那么同樣也打開了本國被動元件供應商的發展。
另一方面,政府對本國寡頭的扶持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對企業間聯合壟斷“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甚至以法律形式允許綜合商社不受壟斷法的限制。促進了包括TDK和村田等被動元件廠家在內的整個電子產業鏈迅速發展,提高其各自的國際競爭力(盡管違反了反壟斷法)。
在國際環境上,由于二戰之后歐洲遭受嚴重破壞,電子產業幾乎不能對日系廠家構成一點威脅,亞洲也是同樣,甚至從產業基礎上還不如歐洲。適逢美國市場需求量巨大、購買力雄厚、產品需求檔次高、市場運作成熟,給日本帶來了巨大機遇。60 年代中期到70年代,日系廠家大量進入美國市場,并紛紛建廠。電子產業外向型出口策略和國際化戰略積極實施,有效地降低了成本,占領市場。正如我們前文分析的,被動元件是最主要由市場驅動,日系終端產品在全球范圍內的大賣,無疑也是極大地拉升了被動元器件的銷量。
2臺系廠商追趕的機遇與策略分析
日本被動元件產業崛起是有其歷史因素和其國內外特殊因素的共同作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復制的,我們主要還是把目光放在***的被動元件的發展策略上,并從中汲取對大陸有利的經驗或是教訓。
隨著多年追趕,目前***被動元件廠商在產值排在全球第二位,并努力縮小與日本廠商的差距,從歷史上看,我們認為,借力歷史機遇,低生產成本,吸收技術資源以及廠商整并促使***被動元件產業迅速發展。
歷史機遇之一:日元升值
從日元歷史匯率變化來看,日元經歷了兩次大幅升值。第一次以美國QE政策影響為主,由于日元本身相對穩定,相對美元不斷升值。自安倍上臺后,不顧日本民眾積蓄,大力推動日元貶值,從12年12月上臺到15年6月,日元貶值35%,而后受英國即將脫歐影響,大量資金為規避風險流入日本,盡管安倍政府使用一系列措施,日元仍經歷了第二次大幅升值,一年內被動升值12%。日元升值的結果是日本廠商的毛利率被不斷壓縮。在無利可圖的情況下,日商將部分訂單轉往***,利好***被動元件產業。
歷史機遇之二:日系廠商退出中低端市場,大陸手機品牌爆發
2016年,受惠于日系廠商退出中低端市場,中國大陸手機品牌崛起而大陸被動元件廠商處于技術能力上仍有差距的空檔期,***被動元件廠商整體表現為逆勢成長。同時***廠商積極提升生產技術,推動高新產品研發,切入小眾市場(如車用及工業電子用高溫電容、薄膜電阻、RF元件類的聲波濾波元件( SAW filter)等新產品)。同日本廠商對待未來發展的趨勢相似,***廠商也瞄準了汽車電子、智能手機、網絡通信等領域,再次擴大生產規模。隨著***越來越多的廠商通過客戶認證,***有望進一步擠下日本廠商市占率。
發展策略之一:發揮自身優勢,借力細分產品升級
被動元件毛利率高,市場需求增大。***以其生產成本低的優勢迅速發展,不斷侵蝕日本被動元件廠商市場。就細分產品晶片電阻來講,由于技術進入門檻較低,并以標準品為主,價格競爭激烈。***廠商在利用生產成本優勢下,逐步擠下日本廠商市場,奪下全球市場超五成。2005年,國巨一家市占率就達到30%。且***晶片電阻擴產率遠大于產業成長率,致使***產品市占率不斷加大。
除得到大量訂單外,***廠商更受益于技術資產的轉移。09年10月底,禾伸堂獲得日立Hitach同意,收購其旗下的鉭質固態電容技術與資產,次年4月進行了相關設備與技術轉移。由于承接日立的技術與認證,禾伸堂順利打入蘋果、惠普與戴爾等大廠供應鏈。
固態電容替代鋁質電解電容器,***借勢縮小與日本廠商差距。06-08年產值居第三大的鋁質電解電容器開始出現被固態電容取代的趨勢。
發展策略之二:收購整合,大者恒大
放眼全球被動元件行業,相比日本被動元件三大龍頭,無論是在營收還是研發投入,***廠商都遠遠落后于日本,只有整合實力才能有與之競爭的機會。為爭取競爭機會,***龍頭廠商逐漸開始整并合作。今年1月,傳出電阻大廠國巨控股孫公司——主營鋁質電容的凱美宣布將公開收購晶片電阻廠大毅。國巨和大毅從06年開始進行經營權爭奪戰,如今已歷時10年。為與日本廠商競爭,雙方有望合作,通過廠商整并獲得競爭機會。
通過收購補充技術空白,一直是全球各廠商奉行的快速有效的發展方式。06年***廠商***在整合型被動元件生產上起步較晚,落后于日美歐廠商。其中整合型被動元件依制程方式分為低溫陶瓷共燒制程( LTCC )、薄膜制程和內嵌式制程。國巨通過購并飛利浦飛元廠取得生產技術,成為***唯一具有三種制程的廠商;而華新科則是通過合并日本斧屋電機(Kamaya),取得薄膜制程,成功開發更小型化及整合的陣列型共模濾波器。通過收購的技術引進為***廠商追趕國外廠商提供了條件。
發展策略之三:抓住大陸市場最大出海口,開發北美、西歐市場。
除占據主要市場份額的消費電子產品外,***被動元件廠商積極擴充產品應用范圍,以求全方位布局。在快速興起的車用電子領域,***廠商如國巨,研發出車用厚膜晶片電阻以及車用MLCC。華新科亦成功攻入歐洲汽車市場。在LED照明領域,禾伸堂于10年量產LED陶瓷散熱基板,且大毅、聚鼎亦著手跟進。
同時,產品亦由低毛利潤向高毛利潤轉型,積極投入高端產品領域。如日本廠商布局相似,***廠商也將重心從消費電子向汽車、工業控制、新能源領域轉移。如金山電放棄低電壓、低毛利產品,轉向固態電容、中高壓產品布局,積極爭取國際知名品牌廠商訂單。
發展策略之四:上下游全面布局
除部分上游高端材料需由日本進口外,***廠商已經具備了供應部分被動元件關鍵材料的能力。產業下游多領域產品生產商,包括主機板、電源供應器、筆記本電腦、手機、無線通訊設備等廠商均為***企業,由此構成***被動元件完整產業鏈。這樣的好處不僅使行業經營效率與利益提升,也可以免受外界企業收購影響。
近十年,中國大陸消費電子需求激增,而大陸廠商在技術與產能上仍不成熟,給了***很大發展機會,為發揮臨近市場優勢,***廠商紛紛在中國大陸建廠以求就近供應。
4大陸被動元件產業發展前景良好
1給大陸的啟示
篇幅限制,此處省略,詳見我們深度報告。
2中國未來發展向好
國內終端電子市場需求旺盛,各類電子產品層出不窮,尤其是智能手機的爆發全面引發產業鏈的調整,全球半導體產業正在朝大陸轉移。中國大陸是為全球電子產品的世界工廠,制造業發展迅速,被動元件需求量巨大,吸引著全球廠商在中國建廠以求就近供應,近年來中國加大資金發展電子產業,作為電子產業基礎的中國被動元件產業具有巨大發展空間。
而另一方面,國內被動元件產業是出口導向的格局,國內中低端被動元件的優勢在于人力成本相對低廉,隨著制造工藝的不斷提高,自給率也逐步提高,國內廠家開始大力向海外輸送產能。正如圖81所示,盡管整體半導體進口依賴情況依舊嚴重,出口額比進口額僅達30%左右,但被動元件的出口量(尤其是電阻的出口量)已經超過了對應的進口量,出口導向格局已經呈現。
-
rcl
+關注
關注
0文章
8瀏覽量
8714 -
被動元器件
+關注
關注
0文章
36瀏覽量
5694
原文標題:從日本被動元器件發展,探索中國的機遇
文章出處:【微信號:WW_CGQJS,微信公眾號:傳感器技術】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