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機器學習近年來的流行,尤其是深度學習的火熱。機器學習算法在很多領域的應用越來越普遍。最近,作者在一家廣告公司做廣告點擊反作弊算法研究工作。想到了異常檢測算法,并且上網調研發現有一個算法非常火爆,那就是本文要介紹的算法 Isolation Forest,簡稱 iForest 。
南大周志華老師的團隊在2010年提出一個異常檢測算法Isolation Forest,在工業界很實用,算法效果好,時間效率高,能有效處理高維數據和海量數據,這里對這個算法進行簡要總結。
iTree的構造
提到森林,自然少不了樹,畢竟森林都是由樹構成的,那么我們在看Isolation Forest(簡稱iForest)前,我們先來看看Isolation-Tree(簡稱iTree)是怎么構成的,iTree是一種隨機二叉樹,每個節點要么有兩個女兒,要么就是葉子節點,一個孩子都沒有。給定一堆數據集D,這里D的所有屬性都是連續型的變量,iTree的構成過程如下:
-
隨機選擇一個屬性Attr;
-
隨機選擇該屬性的一個值Value;
-
根據Attr對每條記錄進行分類,把Attr小于Value的記錄放在左女兒,把大于等于Value的記錄放在右孩子;
-
然后遞歸的構造左女兒和右女兒,直到滿足以下條件:
-
傳入的數據集只有一條記錄或者多條一樣的記錄;
-
樹的高度達到了限定高度;
iTree構建好了后,就可以對數據進行預測啦,預測的過程就是把測試記錄在iTree上走一下,看測試記錄落在哪個葉子節點。iTree能有效檢測異常的假設是:異常點一般都是非常稀有的,在iTree中會很快被劃分到葉子節點,因此可以用葉子節點到根節點的路徑h(x)長度來判斷一條記錄x是否是異常點;對于一個包含n條記錄的數據集,其構造的樹的高度最小值為log(n),最大值為n-1,論文提到說用log(n)和n-1歸一化不能保證有界和不方便比較,用一個稍微復雜一點的歸一化公式:
s(x,n)就是記錄x在由n個樣本的訓練數據構成的iTree的異常指數,s(x,n)取值范圍為[0,1]異常情況的判斷分以下幾種情況:
-
越接近1表示是異常點的可能性高;
-
越接近0表示是正常點的可能性比較高;
-
如果大部分的訓練樣本的s(x,n)都接近于0.5,整個數據沒有明顯的異常。
由于是隨機選屬性,隨機選屬性值,一棵樹這么隨便搞肯定是不靠譜,但是把多棵樹結合起來就變強大了;
iForest的構造
iTree搞明白了,我們現在來看看iForest是怎么構造的,給定一個包含n條記錄的數據集D,如何構造一個iForest。iForest和Random Forest的方法有些類似,都是隨機采樣一部分數據集去構造每一棵樹,保證不同樹之間的差異性,不過iForest與RF不同,采樣的數據量
左邊是原始數據,右邊是采樣了數據,藍色是正常樣本,紅色是異常樣本。可以看到,在采樣之前,正常樣本和異常樣本出現重疊,因此很難分開,但我們采樣之和,異常樣本和正常樣本可以明顯的分開。
除了限制采樣大小Ψ以外,我們還要給每棵iTree設置最大高度為l=ceilng(log2Ψ),這是因為異常數據記錄都比較少,其路徑長度也比較低,而我們也只需要把正常記錄和異常記錄區分開來,因此只需要關心低于平均高度的部分就好,這樣算法效率更高,不過這樣調整了后,后面可以看到計算h(x)需要一點點改進,先看iForest的偽代碼:
IForest構造好后,對測試進行預測時,需要進行綜合每棵樹的結果,于是
E(h(x))表示記錄x在每棵樹的高度均值,另外h(x)計算需要改進,在生成葉節點時,算法記錄了葉節點包含的記錄數量,這時候要用這個數量Size估計一下平均高度,h(x)的計算方法如下:
對高維數據的處理
在處理高維數據時,可以對算法進行改進,采樣之后并不是把所有的屬性都用上,而是用峰度系數Kurtosis挑選一些有價值的屬性,再進行iTree的構造,這跟隨機森林就更像了,隨機選記錄,再隨機選屬性。
只使用正常樣本
這個算法本質上是一個無監督學習,不需要數據的類標,有時候異常數據太少了,少到我們只舍得拿這幾個異常樣本進行測試,不能進行訓練,論文提到只用正常樣本構建IForest也是可行的,效果有降低,但也還不錯,并可以通過適當調整采樣大小來提高效果。
總結
-
iForest具有線性時間復雜度。因為是ensemble的方法,所以可以用在含有海量數據的數據集上面。通常樹的數量越多,算法越穩定。由于每棵樹都是互相獨立生成的,因此可以部署在大規模分布式系統上來加速運算。
-
iForest不適用于特別高維的數據。由于每次切數據空間都是隨機選取一個維度,建完樹后仍然有大量的維度信息沒有被使用,導致算法可靠性降低。高維空間還可能存在大量噪音維度或無關維度(irrelevant attributes),影響樹的構建。對這類數據,建議使用子空間異常檢測(Subspace Anomaly Detection)技術。此外,切割平面默認是axis-parallel的,也可以隨機生成各種角度的切割平面,詳見“On Detecting Clustered Anomalies Using SCiForest”。
-
iForest僅對Global Anomaly 敏感,即全局稀疏點敏感,不擅長處理局部的相對稀疏點 (Local Anomaly)。目前已有改進方法發表于PAKDD,詳見“Improving iForest with Relative Mass”。
-
iForest推動了重心估計(Mass Estimation)理論發展,目前在分類聚類和異常檢測中都取得顯著效果,發表于各大頂級數據挖掘會議和期刊(如SIGKDD,ICDM,ECML)。
注意
目前燕哥還沒有發現有Java開源庫實現了該算法。目前只有Python機器學習庫scikit-learn的0.18版本對此算法進行了實現。而我的項目絕大多數都是Java實現的,因此我需要自己實現該算法。算法源碼已實現并開源到我的GitHub上,讀者可以下載源碼并用IDEA集成開發環境直接打開項目,并運行測試程序以查看算法的檢測效果。-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2文章
47404瀏覽量
238909
原文標題:Isolation Forest算法原理詳解
文章出處:【微信號:AI_shequ,微信公眾號:人工智能愛好者社區】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