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機的效率是輸入功率和輸出功率的比值嗎?這說法對阻性電機是對的,對感性(容性)電機就不對了,感性電機輸入電流是“有功電流+無功電流”的混合物,因此,輸入功率不能直接作為有用功率或有功功率來做效率計算;就因為在輸入電流進入電機時,就已經有不作功的無功功率進入,在效率計算時必須剔除,所以輸入功率除了已知的線圈銅損、鐵芯鐵損、機械磨損、散熱風損之外,還有特殊的“進入損耗”,其罪魁禍首就是功率因素!
電機工程師在設計電機時,常常為“效率”與“功率因素”這兩個參數頭疼:滿足了前者后者得不到最佳值,滿足了后者前者拿不到最佳值,一般的設計最后只能兩者兼顧而取中間值。
為此我們提出“電機是由2種能量轉換機制共一體的機電轉換設備”的說法。簡單說:
電機的電源輸入端“電力能量轉為磁通能量”的輸入端能量轉換機制;
電機的扭矩輸出端“磁通能量轉為機械力”的輸出端能量轉換機制。
入出兩種轉換機制以磁通能量為可替換的中間介質,并使定子與轉子間的氣磁隙為中間介質的隔離而各自獨立,由此,輸入端和輸出端就有各自獨立的特性和轉換效率(如圖)。
由此物理概念計算電機(感性或容性)效率:
電機輸入端的電能能量進入電機線圈轉化為磁場能量,輸入端的效率=磁場功率/有功功率。
電機輸出端的磁場能量帶動轉子輸出扭矩為做功功率,輸出端的效率=做功功率/磁場功率。
因此,電機的效率 =輸出端效率/輸入端效率 =做功功率/有功功率,與教科書說法不變。
審核編輯 黃宇
-
電機
+關注
關注
142文章
9023瀏覽量
145556 -
輸入功率
+關注
關注
0文章
11瀏覽量
7789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