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置疑,在當前全球制造業面臨的這一波數字化浪潮中,數字化轉型不再只是一個展望,而是每一家制造企業真實而具體的挑戰。
對絕大多數中國制造企業而言,數字化不能只停留在某個部門,更不能被視為企業錦上添花的工程。實現智能制造,需要盡快對以數字化為代表的新興技術展開深入且持續的投入,這絕非一蹴而就的事情。
在今年的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上,智能制造方案成為最熱門的展示主題之一。由此可見,智能化趨勢為一眾自動化廠商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其中,全球能效管理和自動化領域數字化轉型的領導者施耐德電氣就是一個最為典型的代表。
透明化是智能化的前提
在一條被人群包圍的糖果生產線前,觀眾通過掃描二維碼,以DIY的形式選取糖果,由系統自動轉化為下單、制作、包裝、交付的一系列流程。而在用戶下單后,訂單處于哪個階段,或者哪里出了問題,無論是工廠管理人員還是用戶,都可以通過整體監控一目了然。
施耐德電氣展位上這個微縮版的生產線演示,可謂賺足了人氣。“這其實就是一條透明化的智能生產線。通過我們的EcoStruxure Machine Advisor機器顧問數字化服務平臺,將所有工位的數據上傳到云端,實現貫通工廠最底層到最頂層的全程透明化管理。”在展會現場接受采訪時,施耐德電氣(中國)有限公司智能制造業務負責人李凱笑著說道。
李凱在接受中華工控網采訪
李凱指出,傳統制造企業的挑戰往往源自數據、流程和決策等各個方面的不透明。從企業運營的角度來看,傳統的工廠就好像一個“黑匣子”,其信息的不可見阻礙了工廠管理者優化決策和高效響應。“所以我們認為,透明化正是智能化的一個重要前提。”
“如果整個系統都不是透明的,談智能化就是無源之水,透明化是智能化的第一步。這個前提做到了,我們再走下一步,幫助客戶一層一層真正實現智能化升級。”李凱說道。
他認為,跨入數字化時代,企業匯集的數據將是海量的,但對于企業管理者而言,難題是如何對海量的數據進行處理,“擁有海量數據卻無法有效利用,和沒有數據是一樣的,關鍵是如何把數據變成自身的核心能力。怎樣在正確的時間,通過正確的方式,把正確的信息送給正確的人,然后讓這個人做出正確的決策,這正是智能系統需要面對的挑戰。”
“透明包括軟的透明和硬的透明。硬的透明我們容易做到,但軟的透明,也就是信息采集,是所有企業的挑戰,我們跟國內客戶實際溝通時發現,很少有企業能夠做到將所有的信息準確無誤地送達每一個合適的人,這是挺難的一件事情,也是我們努力的一個目標。”李凱進一步解釋。
透明智造,施耐德電氣的智造“利器”
“20年前,施耐德電氣最早提出了‘透明工廠’這一概念,但當時更多是從硬件的角度提出這一構想。今天,在梳理制造企業需求的前提下,我們把這個概念升級為‘透明智造’,在硬的透明基礎之上,更關注軟的透明。”李凱介紹道。
所謂透明智造,就是將精益優化、數字化和自動化進行有機融合,結合系統級節能增效解決方案,助力用戶落實業務透明、數據透明、決策透明,進行生產管理優化和能源管理優化,從而實現提質增效。
作為這一概念中的幾個關鍵組成部分,精益優化、數字化和自動化可謂環環相扣、相輔相成。首先,精益優化技術及對行業的深刻洞察構成了企業大腦,從客戶視角明晰企業痛點及需求,遵循“先醫后藥”的理念,幫助客戶規劃智能工廠實施藍圖和路徑并實施指導;其次,數字化技術與精益優化成果的關聯構成了企業的中樞神經系統,遵循“先軟后硬”的理念幫助客戶實現工廠生產與業務的全面數字化集成,使工廠運營過程纖毫畢現;最后,自動化設備、數字化技術和人的協同構成了企業的四肢,高效執行動作指令,減少人員參與帶來的穩定性和效率的影響,保證了生產執行力。
通過這一架構,業務透明、數據透明、決策透明最終得以實現,并重塑新的客戶價值。“通過新一代的智能工廠讓生產制造過程一目了然,客戶的訂單將自動轉化為生產計劃,對人員、設備、物料智能調配,全程數字化追溯,實現從用戶到供應商的端到端智能化。”李凱闡釋道,“此外,智能化系統能夠覆蓋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從研發、生產制造到遠程服務,實現全程透明可視化管理。”
而施耐德電氣基于物聯網的EcoStruxureTM架構和平臺,為“透明智造”提供了強大的支撐,在底層的互聯互通產品,中間層的邊緣控制,以及頂層的應用、分析與服務這三個層面,提供幫助用戶實現智能制造和工業數字化轉型的核心解決方案體系,成為推動“中國制造”邁向“中國智造”的一大“利器”。
以需求為導向,提供因地制宜的落地方案
然而,對于中國這樣一個廣闊的市場,不同的用戶在企業規模、行業分布、生產類型等方面相差甚大。所以,在智能制造實際落地的過程中,決定項目實施和升級能否成功的不僅僅是“利器”,還需要直達行業需求、解決行業痛點的“絕技”。
而施耐德電氣恰恰身懷對各個行業深刻洞察和見解的“絕技”。
“營銷學里有一句經典的名言,‘拿著錘子到處去找釘子’,我們特別要避免這一點。施耐德電氣要做的不是向客戶直接兜售一成不變的產品和解決方案,而是要先搞清楚客戶的問題所在,因地制宜,提供合適的落地方案。”李凱強調說,“一切以客戶的實際需求為導向。這也是為什么施耐德電氣一直強調‘先醫后藥’、‘先軟后硬’這兩大理念的原因。”
李凱談到,在推進智能制造方案落地的過程中,施耐德電氣將工業劃分為三種業務類型:過程、離散和混合(即前半段工藝是過程,后半段是離散)。“這三種業務類型的痛點和核心訴求是不同的。比如,過程行業客戶最關心的是能源消耗;離散行業的痛點是整個生產過程的組織和管理,而像制藥等混合行業的額外需求是批次管理或配方管理。因此,施耐德電氣會針對不同的行業和領域,提供不同重點的解決方案。”
針對不同行業用戶的需求,作為全球能效管理和自動化領域數字化轉型的領導者,施耐德電氣結合自己具有多年經驗積累的龐大行業專家團隊,加上來自合作伙伴、分銷商及各個行業專家的生態圈資源,通過深入調研了解現狀,跟企業管理者一起探討發現實際痛點,做到有的放矢,提升企業效益和競爭力,幫助用戶獲得切實的改善和突破。“我們不是一錘子買賣,而是一個長期了解和漸進式合作的過程。”李凱說道。
事實上,施耐德電氣完整的智能制造解決方案已為眾多客戶創造了巨大價值。例如,施耐德電氣通過基于EcoStruxure架構的整體解決方案和全生命周期管理,幫助恒天然乳業工廠優化性能,在保障生產順暢、操作安全的同時把控能源管理,實現提質增效,助力恒天然發展成為全球規模最大、效率最高的乳品廠;在寶鋼股份,施耐德電氣憑借全套自動化產品的定制化解決方案、優化算法、互聯互通系統以及專家工程服務,使寶鋼熱軋智能車間行車操作實現了真正的無人化值守和數字化運營,不僅將平均日產量提升了15%至30%,還提高了供應鏈管控和分析決策過程的智能化水平。
李凱表示,“中國制造2025”規劃必然會帶來一大波智能化升級的機會,施耐德電氣將充分利用透明智造解決方案,為推動中國制造業的智能化和數字化轉型,持續提供更多、更有力的支撐和創新實踐。
-
中國制造
+關注
關注
11文章
465瀏覽量
26587 -
施耐德電氣
+關注
關注
0文章
163瀏覽量
15284 -
智能制造
+關注
關注
48文章
5573瀏覽量
76390
原文標題:專訪 | 透明智造點亮制造業未來
文章出處:【微信號:gkongnews,微信公眾號:工控頭條】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