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學防抖(Optical Image Stabilization),簡稱 OIS ,最開始是出現在民用數碼相機上,由佳能開發出來,當時還不叫 OIS 這個名字,而是叫 IS(ImagineStabilizer)。
為什么會有這個功能出現?說句大白話,因為數碼相機重啊,拍照的時候一個不小心就手抖了,有需求就有市場,也就自然有相應的技術出現了。
在數碼相機領域,光學防抖有兩種模式。
-
鏡片移動防抖
通過移動鏡片來補償相機的晃動,這里必須得有陀螺儀配合,要不然控制鏡片組的電子系統怎么可能知道相機往哪邊移動了。
-
Sensor 移動防抖
這種方法是由柯尼卡美能達開發的,將 sensor 固定在一個可以通過電磁效應平行滑動的平臺上,利用電磁的遲滯性造成sensor短時間內固定不動,于是一定程度上達到防抖的目的。
值得一提的是,現在還經常聽到電子防抖,感覺很高大上,其實并不然。
電子防抖沒有光學防抖那樣有獨立的元器件,僅僅是依靠算法處理去實現的類似于防抖的技術。
早期的電子防抖通過拉高 ISO 使快門時間變快,這樣可以減少一部分的抖動?,F在的電子防抖效果已經很不錯了,可通過疊加多張高速快門拍攝的照片組合成一張曝光準確、清晰銳利的照片。
光學防抖技術在數碼相機領域算是比較成熟了,近幾年才下放到手機攝像頭里面。
一開始國內的廠家都還是非常謹慎,因為駕馭不住啊。直到 iPhone6 Plus 的出現,大家看到蘋果做得這么好,供應鏈也成熟了,就開始跟進,這才慢慢地普及。
哪些地方需要光學防抖呢?比如暗光場景,需要更長的曝光時間。比如容易受抖動影響的長焦鏡頭;比如攝像的時候。
光學防抖最大的功效還是在解決弱光下的畫面曝光問題,以往采用拉高 ISO 的方法,但是帶來的負面影響是畫面變得很臟,只能再降噪去彌補,又會損失清晰度。
采用了光學防抖可以拉長曝光時間,讓更多的光線進入,曝光時間長了畫面抖動的幾率就會增加,再用浮動的鏡組來抵消一部分這樣的浮動,這樣就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弱光下畫面曝光不足的問題。
某旗艦智能手機的快門時間可以達到 1/4 秒,光學防抖跟電子防抖雙管齊下,畫面質量自然好。
筆者曾經在手機廠商待過,當時評測工程師一直吵著要加入光學防抖,因為弱光下的曝光跟噪點很難平衡,弱光畫面質量太差。報上去之后的得到的答復是:模組貴,調試難度大,以后再說,然后就沒有然后了。
確實,目前業內也還沒有很好的方法來測試光學防抖。因為在真實地拍照環境中,人肌肉的抖動是隨機不規律的,并且是突發性,不是類似目前已有的測試機臺一樣固定頻率不斷抖動,這樣測試的結果是不符合消費者使用習慣的。
光學防抖有優點,自然也有缺點。
從結構上來說,需要更大的手機內部空間,想想就明白了,得預留空間給鏡頭組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前前后后地移動。
從成像質量上來說,光學防抖在鏡頭組浮動的時候會讓解析力有所下降,特別是邊緣解析力。本來因為光學鏡片像場中央和邊緣對光線匯聚能力不同就導致邊緣解析力下降了,成像的時候鏡頭組還動了,真是雪上加霜。
最后提醒一下,光學防抖鏡頭組浮動的范圍是很小的,應對個手抖沒多大問題,但不要指望你甩著胳膊拍照的時候這個防抖也有用。
-
智能手機
+關注
關注
66文章
18477瀏覽量
180114 -
光學防抖
+關注
關注
0文章
40瀏覽量
12423 -
佳能
+關注
關注
2文章
388瀏覽量
39585
原文標題:其實光學防抖也沒那么復雜
文章出處:【微信號:zealertech,微信公眾號:ZEALER】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