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已經揚威海上的***,到即將海試的國產第一艘航母,中國的航母發展之路不可謂不快速,大國重器的每一次亮相都令軍迷們無比自豪。但與頭號航母強國——美國相比,擁有強大的核動力超級航母仍舊一直只是個夢想。12月5日,正在上海召開的2017中國海事展上傳來好消息,中國國產核航母終于要上路了。
美軍福特號核動力航母,是中國航母趕超的目標
為國產核航母鋪路 4種核動力水面艦船齊亮相
在中國上海國際海事展上,中船重工展臺展示了4種海洋核動力平臺及船舶。包括2萬噸海洋核動力平臺、可潛式海洋核動力平臺、核動力綜合保障船、核動力破冰船。研制這些大型核動力水面艦船,將是為我國核動力航母上路的前奏。
中船重工此次展示的四種平臺,最接近于現實的是“2萬噸海洋核動力平臺”,該平臺2010年開始研制,719所張金麟院士帶領團隊率先開展海上浮動核電站相關技術研究,并得到國家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先后承擔了863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核動力船舶關鍵技術及安全性研究”、“小型核反應堆發電技術及其示范應用”等項目,為海洋核動力平臺示范工程奠定技術基礎。
張金麟院士
在國家能源局、核安全局等國家部委的支持下,在湖北省政府、省發改委等多部門的指導下,2015年初步形成海洋核動力平臺總體方案。2015年7月北京進行的海洋核動力平臺示范工程(以下簡稱“示范工程”)競爭性方案評審過程中,719所申報的HHP25方案脫穎而出。2015年12月30日,國家發改委正式發布《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設立海洋核動力平臺國家能源科技重大示范工程的復函》,明確719所申報的HHP25軍轉民的技術列為國家能源重大科技創新示范工程項目。2016年9月,719所借鑒型號管理模式,采用軍轉民技術路線開展示范工程的研制,并將此工程命名為“一九”工程。
2萬噸海洋核動力平臺模型
海洋核動力平臺屬國內首創,在平臺舯部并列搭載兩套可獨立運行的核動力裝置,利用核燃料在反應堆內裂變產生的熱量,可向用戶提供穩定可靠的電力、淡水和熱能等能源保障。具有一次裝料運行周期長、功率密度大、機動性好、運行成本低、節能環保和滿足可持續發展要求的特點。未來將逐步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民用海上核電技術,成熟后可進一步推廣應用到核動力破冰船、海上綜合保障基地等領域,滿足國家能源與海洋工程發展戰略需要,具有廣闊的市場應用前景。
據稱,2萬噸海洋核動力平臺應該是中國核動力航空母艦前期動力驗證船,主要用于檢驗、測試***核動力總體設計、實際運用等情況,我們知道核動力不象常規動力系統,它利用核反應產生能量,而核反應會產生放射性物質,可以說稍有不慎都會造成嚴重后果,因此各國和地區都為核反應堆配備了多層防護系統,把放射性物質屏蔽起來,但是船舶核動力系統難度要遠高于陸地核電站,它既要為艦船提供充足能量,驅動艦船前進,同時還要能夠在較大范圍內調節功率,滿足艦船機動性能,考慮到艦船體積、排水量,核動力系統體積和重量還不能太大,核燃料工作時間要長,美國核動力航母更換一次燃料需要33個月,如果核燃料工作時間較短,就會造成航母頻繁入塢更換燃料,降低航母在航率,對于航母作戰能力也會產生不利影響,同時核動力安全性、可靠性等也有嚴格要求。
從水下到水上 核動力技術的跨越并不小
從世界各國發展大型核動力水面艦艇的經驗來看, 在建造核動力航母前,建造大型核動力水面船舶是必經之路。而719所此次展示的核動力海上發電平臺,從技術難度來看相對較低,是一個合適的試驗平臺,這將是我國核動力航母研制工作的第一個里程碑。
719所是我國核潛艇動力系統的主要研制單位之一,雖然核動力水面船舶的動力系統要求與核潛艇有很大差別,但將其部分技術轉移到新的水面平臺上順理成章。核潛艇反應堆對于堆的尺寸要求嚴格、必須在尺寸盡可能小、工作環境十分惡劣、靜音性能有特殊要求等嚴苛的條件下, 盡可能增大功率。因此反應堆的各方面設計相對比較復雜、昂貴,需要的維護保養工作也非常復雜,直接運用到大型水面艦船上的話,并不適合。法國“戴高樂”號核動力航母就直接運用了“凱旋”級核潛艇所運用的K15型反應堆,結果5年需要進行一次“開膛破腹”的裝料工作,嚴重降低了“戴高樂”號航母的部署能力。(后期“凱旋”級潛艇的反應堆經過改良,重新裝料周期延長到10年)因此在前文中,719所強調新型水面核動力系統要具有“一次裝料運行周期長、功率密度大”的特點。在這方面,美國“福特”級核動力航母上的A1B反應堆設計指標已經達到一次裝料滿足全壽命需要的水平,是當代水面艦艇核動力系統最高水平的標桿。
戴高樂號航母“瘸腿”,原因是采用戰略導彈核潛艇反應堆,動力不足
蘇聯從1959年開始建造“列寧”號核動力破冰船,至今正在建造第10艘“北極”號,預計2019年完工。這些大型破冰船為蘇聯研制大型水面艦艇的反應堆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蘇聯解體前,已經建造了數艘“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和“烏拉爾”號核動力遠洋偵察船,并已經開工首艘核動力航母“烏里揚諾夫斯克”號。
相比之下,美國在建造其首艘核動力航母“企業”號前,也建造了“薩凡納”號核動力商船,以及“長灘”號核動力巡洋艦、“班布里奇”號核動力驅逐領艦等核動力水面艦船,對核動力在水面船舶上的應用有了較多的經驗。
核動力破冰船,從模型可以看出該船的設計相對成熟
在此次展會上同時出現的其他三種核動力水面艦船模型,或許并不會全部投入實際建造,而是作為在核動力浮動電站之后,備選的建造能高速航行的大型水面艦船的方案??梢哉f也是通往核動力航母路上的下一個里程碑。這其中,核動力破冰船的技術難度相對低,且有俄羅斯數十年來建造10艘破冰船的前例,已經趟出了一條路,顯然是首選方案。
大型核動力遠洋補給艦,從模型比例看,它應該比現役大型補給艦排水量更大,憑借核動力系統實現更遠航程的前提下,它可以更長時間為航母編隊提供補給服務
但從實際應用需求角度看,核動力大型補給艦顯然更有用,因為我國與俄羅斯相比,冬季結冰海區面積相對小,破冰船的實用價值相對也就有限。而該型艦可以用于為未來的常規動力航母編隊提供更好的海上補給支持——雖然作為補給艦,即使使用核動力,其搭載的燃料、彈藥、物資也依然是有限的,使用核動力并不能讓它的補給能力比大型常規遠洋補給艦有太大的提高,因此實用價值也是相對有限的。
可潛式海洋核動力平臺
而第三種方案則是新概念船,一種可潛式大型核動力海上平臺,目前尚不清楚該平臺的用途,但從其甲板上的大型海上作業裝置模型上來看,這可能也是一種海上工程作業用平臺。其可潛功能是用來在遇到臺風等惡劣氣象條件時潛入水下躲避的,對于海上作業平臺而言,意味著它可以在作業海區停留更長時間,提高施工作業能力。從模型比例來看,其噸位可能比2萬噸海上核動力平臺更大。
從海洋核動力平臺來看,它采用了兩座反應堆為推進系統提供動力,這樣布置與美國海軍現役航空母艦應該一樣,相應就要求反應堆具備體積小、功率大、核燃料工作時間等優點,以便增強航母整體作戰能力,但是對于中國海軍來說,還缺少使用水面核動力艦船的經驗,艦船工業設計、建造水面核動力艦船幾乎也是空白,因此通過發展海洋核動力平臺,為中國海軍、艦船工業積累相關經驗,打好基礎,顯然更加成熟。
國產核航母后發優勢明顯 強大戰力將令美軍抓狂
據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雜志報道,中國海軍的航母發展脈絡已經非常清晰,首先是以***為基礎摸透航母建造技術,然后建造復制版的00***相關技術是否已經掌握,隨后是采用平直甲板的大型常規動力航母002艦,在此之后,中國將迎來真正的大考:大型核動力航母003艦,如果一切順利的話,中國將在2025年之前完成現階段的航母發展計劃,擁有包括核動力航母在內的4-5艘航母。
中國的電磁彈射系統已非常成熟
目前,中國已經掌握了核動力航母的絕大部分技術,比如電磁彈射技術、全電綜合電力系統、彈射版殲-15戰斗機、航母總體設計,包括此前一直沒有突破的艦載預警機也已經傳來好消息,據稱這款名為空警-600的艦載預警機將首先配備在002型航母上,隨后將登上核動力航母。
現在中國彈射的是殲15,而且已經進行了上千次彈射,這意味著我們的電磁彈射已經完全可以直接上艦使用,并且要比“福特”級上使用的電磁彈射更先進!相信不遠的將來,隱身戰機殲20與殲31之中至少有一款彈射版亮相,中國核航母的全明星配置將令領先多年的美軍頭疼不已。
首艘***海試在即,穩步發展才是王道
穩妥發展,小步快跑,一向是我國軍工技術發展的指導方針,核動力航母作為一種戰略性進攻性兵器,其發展進度也要遵從我國總體的軍事戰略部署。隨著中國綜合實力的不斷提升,海外利益的進一步延伸,全新打造的中國核航母必將揚威深海大洋,成為支撐中國全球戰略的大殺器。
-
航母
+關注
關注
0文章
23瀏覽量
6641
原文標題:中國國產核航母呼之欲出,強大戰力將令美軍抓狂
文章出處:【微信號:UCAS2004,微信公眾號:國科環宇】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