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近來心情極好,逢人就笑開懷,更在央視《對話》節目和烏鎮互聯網大會的全球數字經濟論壇上暢談打造中國“芯”的夢想。
圖丨烏鎮互聯網大會的全球數字經濟論壇上的趙偉國
能讓趙偉國這么開心,正是因為近期紫光旗下的長江存儲成功研發 32 層 64G 的 3D NAND 芯片,搶下中國存儲自制芯片的第一名,對于實現打破國際大廠壟斷局面的目標,跨出關鍵性一大步!
圖丨長江存儲 32層64G的3DNAND芯片
不可否認的是,當前中國半導體的艱難局面來自于:中國身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市場,但卻必須高度依賴進口,以需求量最大的 DRAM 和 NAND Flash 芯片為例,9 成以上都依靠國際大廠。而要打破這樣的局面,DT 君認為,關鍵就在 2019 年!
2019 年,中國三大存儲陣營的技術開發成果將見真章,包括長江存儲的下一代的 64 層 3D NAND 芯片、聯電扶植的福建晉華集成的 2x 納米技術,以及合肥睿力的 19 納米 DRAM 技術。
這關鍵的 DRAM 和 3D NAND 技術研發成果,究竟會石破天驚打破國際大廠的壟斷?抑或只是丑媳婦終究是要見公婆?這問題的答案,將決定未來十年中國存儲產業的命運。
自主 DRAM 和 3D NAND 技術這條道路,中國才處于萌芽階段,但已可以感受到前方是荊棘密布,伴隨刀光劍影的跨國法律大戰。也就是因為如此,有人開始質疑,為什么不走捷徑,干脆與國際大廠技術授權合作,既可以合法合規的生產芯片,又可免除接連不斷的司法威脅?反正破財消災,付該付的錢,就能生產自有芯片,照樣能夠支持國內需求。
但醍醐灌頂與飲鴆止渴之間的差別有多大,其實就在于一念之間。多位具有豐富存儲器產業經驗的高層人士告訴 DT 君,大陸萬萬不可再像***一樣,走上拿技術授權、幫大廠代工的老路。
回顧*** DRAM 過去 20 年的產業發展腳步,講白了,等于是為美、日、歐等國大廠打了 20 年工,到最后仍是無法擁有自己的技術,只換來“生產成本最低的 DRAM 廠”的稱號。當外國人基于自身營運窘迫,或是另有考量而要收回技術授權時,*** DRAM 廠頓時面臨技術斷炊的窘境,股價重挫是必然的結果。
但更讓人痛心的,是二十年心血一朝付諸東流的現實,因為每當存儲器產業發展陷入衰退期,DRAM 廠面臨的不是低毛利率,而更可能是負毛利率的處境,每天燒掉幾千萬都不是新鮮事。不用多久,就會面臨營運資金短缺的狀況,到那時,就只有將手上的晶圓廠便宜賣給外國人。20 年的苦心經營,最后落到技術也拿不到、晶圓廠也保不住,仔細想想,有哪一家企業承受得起這樣的重擊。
前車之鑒不遠,在存儲半導體這條路上,中國大陸廠商應該很清楚,不能再踏上這條不歸路,再怎么苦,也要堅持技術自主!
圖丨紫光集團執行副總裁高啟全
紫光集團執行副總裁高啟全就認為,中國發展存儲芯片不能再走授權代工的路,一定要技術自主開發,用到別人的專利就付錢,同時也累積自己手上的專利實力,如果最后真的無法成功,那也必須接受事實。
福建晉華總經理陳正坤曾被問及為什么要加入聯電和中國大陸 DRAM 技術合作研發計劃,陳正坤感性但一針見血的說,當年瑞晶被美光兼并這件事對他的沖擊非常大,且自主開發 DRAM 技術一直是他心中的夢想,希望這個夢想從他這里播種開花!
圖丨福建晉華總經理陳正坤
高啟全、陳正坤都曾經是在過去 20 年存儲產業身經百戰的沙場老將,他們的感嘆,是 20 年的血淚,但現在,這群人帶著前錯不再犯的決心,要將中國存儲半導體產業扭轉乾坤。
以目前全球三大 DRAM 陣營的勢力分布來看,三星、SK 海力士、美光的市占率分別為 46%、27%、21%,意即全球 DRAM 芯片有超過 90% 都掌握在韓美兩國手上,尤其是韓國,手握超過 70% 的 DRAM 芯片,而中國必須成為全球 DRAM 產業除了韓、美以外的第三大勢力,才能平衡產業生態,也才能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取得上桌談判的資格。
圖丨全球三大DRAM 廠商
其實,DRAM 技術的研發,真正的困難點不在技術本身,而是 DRAM 專利都已經被國際大廠牢牢握住,要避開所有現有的專利來進行開發,才是真正的障礙。即使中國廠商千辛萬苦創新突破完成 DRAM 技術研發,很可能還不到量產階段,就先收到三星、SK 海力士控告專利侵權的律師函。
事實上,美國與韓國大廠以法律當武器恫嚇對手的做法,早已是屢見不鮮的事,這幾天,美光就針對聯電和福建晉華目前仍在研發階段的 DRAM 技術,在美國提出涉嫌妨礙運營機密的控告。而這并不是美光第一次出手阻止中國廠商的 DRAM 研發計劃。
時間拉回 2017 年初的新年前,美光為了防止員工跳槽,趁著這批人回家過年時,在***提出妨礙營業機密訴訟,進行大規模約談,并對其中部份人員限制出境。這個消息當時震驚了存儲半導體產業,讓人見識到美國大廠強悍作風,但在其中,卻也嗅得出美光對于中國存儲芯片產業超高度防備警戒。
也因為如此,福建晉華、合肥睿力兩大 DRAM 技術陣營從一開始,就維持極為低調的行事風格,關起門來專心研發。
但現在這兩大陣營的難處在于,研發初期的設定主要是參考和模擬美光 DRAM 的技術和流程,由于美光設下天羅地網的法律手段嚇阻任何可能的技術抄襲,讓福建晉華與合肥睿力都必須規避美光的設計,改走韓系大廠路線,但這樣的轉變,挑戰相當大,會不會導致研發和量產時程延后,恐要進一步觀察。
但是,美光等大廠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的,2017 年底,中國存儲產業傳出的長江存儲成功研發 32 層 3D NAND 芯片的好消息,不但讓趙偉國眉開眼笑,也讓國際大廠感受到實實在在的壓力。
2017 年 11 月初,紫光旗下的長江存儲投入研發將近兩年的 3D NAND 芯片,在搭配 NAND Flash 控制芯片置入 SSD,且連接上終端系統后,該系統成功“動”起來。
這驚天一“動”,背后代表的意義,是首顆中國制的 3D NAND 芯片成功通過終端產品的測試,宣告研發成功,中國存儲產業向前邁進了一大步。這樣的消息,或許可以解讀為長江存儲投入研發 3D NAND 芯片的初步成功,但也不要太快陷入驕傲的迷思里,因為距離實際的成功,仍有一段很長的路。
首先,長江存儲研發的這顆 3D NAND 芯片是 32 層技術,對比三星電子、美光、東芝、SK 海力士主流的 64 層和 72 層技術,還有一段距離,而這些國際大廠在 2018 年即將大步跨入 96 層 3D NAND 技術,驅動芯片的密度提升、成本再下降。
圖丨長江存儲競爭對手技術推進時間表
再者,研發成功和商業化量產,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層次。研發成功雖然是關鍵的第一步,但并非是芯片量產的保證。
芯片要進入量產階段,良率要先達到一定的水準,否則是不符合生產成本效益的。而長江存儲用來測試的這一顆 3D NAND 芯片,絕對是精挑萬選出來的“精英部隊”,然而不代表生產出來的每一顆芯片都可以通過測試,因此,必須要讓良率夠高,晶圓產出中的“精英部隊”數量才會更多。
但根據 DT 君的觀察,長江存儲并不是真的那么天真樂觀的以為自己就此一帆風順,盡管研發速度超前目標,但長江存儲的策略并不冒進,而是有目標地按部就班前進。
長江存儲把這次研發成功的 32 層 3D NAND 視為打底的技術,要用該技術來證明研發的可行性,但并不打算現在就大量產出。因為,公司很清楚知道,大量生產后的 3D NAND 要具備成本競爭力,至少要有 64 層技術底蘊才行。
圖丨NAND單位存儲空間成本下降
2018 年長江存儲的 32 層 3D NAND 技術會小量試產,但更重要的戰場,是要再次挑戰 64 層 3D NAND 技術的成功。
趙偉國出席世界互聯網大會的全球數字經濟論壇上也表示,長江存儲明年將進入 64 層 128G 的 3D NAND 芯片,估計還要再花上 20 億美元的研發費用。
再者,紫光早早規劃好投資規模高達 240 億美元、單月產能 30 萬片的武漢 12 寸存儲器生產基地就可以正式開始啟動,該時間點預計是 2019~2020 年。
另一個被美光的專利大刀追著跑,從***追殺一路到美國的福建晉華和聯電,其 DRAM 合作方式與其他陣營有著不同的模式。
聯電在 2016 年接受福建晉華的委托,開發 DRAM 相關的制程技術,根據技術開發的進度,由福建晉華支付聯電技術報酬金,當做是開發費用,而最后研發的 DRAM 技術,將是由雙方共同擁有。
在上述的合作協議下,聯電將上百人的 DRAM 研發團隊和試產線設立在***南科,同時進行 2x 納米和 3x 納米兩個制程的研發。
另一個 DRAM 陣營是合肥睿力,從成立至今的形式作風非常低調。該陣營的主導者有前半導體設備大廠應用材料 (AppliedMaterials) 全球執行副總、前中芯國際總裁兼 CEO 王寧國,以及前華亞科高層劉大維等。
合肥睿力的布局從今年下半年開始,陸續浮上臺面。其中包括與 NOR Flash 大廠北京兆易創新 (GigaDevice) 的合作,兆易創新宣布和合肥市政府達成協議,計劃共同出資人民幣 180 億元 (兆易創新出資 20%、合肥市產業投資控股集團出資 80%),同時研發 19 納米 DRAM 技術,兆易創新也從此協議中,可獲得保障產能。
北京兆易創新雖然是從小池塘的 NOR Flash 產業起家,但一直有想要跨足大江大海的 DRAM 產業的雄心壯志,早在一年前多就傳遍存儲器產業,只是公司一直沒有正面承認。
直到今年 9 月,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基金(大基金)宣布入股兆易創新約 11% 股權,成為第二大股東,該公司在 DRAM 產業的布局、攜手合肥睿力的消息,才在近幾個月密集對外揭露。
這兩大 DRAM 陣營目標,都是在 2018 年底完成研發和試產,推估要真正進入量產,最快也是 2019 年,因此,2019 年會是中國存儲產業的關鍵年,屆時有福建晉華、合肥睿力的 DRAM 技術見真章,更有長江存儲轉進 64 層 3D NAND 的研發和生產,未來 2 年,這幾家廠商一波跟著一波的研發與量產進展,將左右未來十年中國存儲產業的命運。2019 年,將會是中國半導體產業非常精彩的一年。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5文章
50732瀏覽量
423270 -
紫光
+關注
關注
2文章
412瀏覽量
34016
原文標題:中國存儲自制芯片取得重大突破,打破海外大廠壟斷只有一步之遙?中國三大存儲陣營正在發力,2019 年將決勝負
文章出處:【微信號:icbank,微信公眾號:icbank】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