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的基礎是什么?在昨日的烏鎮,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全球數字經濟論壇”上,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給出了他的答案:如果說網絡、計算、存儲支撐著互聯網、云計算和大數據,那么,更為基礎的支撐要素就是芯片(集成電路)。而紫光集團所做的,就是聚焦于集成電路,為數字經濟打好“基礎的基礎”。
攜手地方加快產業落地
趙偉國給紫光集團設計了一條獨特的發展路徑:理念上以自主創新為宗旨,行動上以跨境并購打頭陣。然而,在接連收購展訊、銳迪科后,紫光集團并購西部數據、入股***力成卻接連折戟。紫光集團迅速調整策略,將目光轉回到境內,攜手地方政府加快產業落地。
與成都2000億規模的合作讓外界真正注意到了紫光集團資本運作手法的變化。去年12月12日,成都市政府與紫光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建紫光IC國際城,項目總投資超過2000億元,雙方將在集成電路制造、研發設計、產業投資基金等領域開展深入合作,共同打造集研發設計、制造及配套于一體的集成電路全產業鏈生態圈。另外,紫光旗下新華三將攜手成都高新區,規劃總投資50億元設立云計算研究院,打造百億云計算生態圈。
在控股長江存儲后,紫光集團開始尋求IC產能的落地,紫光南京半導體產業基地在今年2月份正式開工建設。據悉,紫光南京占地面積約1500畝,一期投資約100億美元,主要產品為3D-NAND FLASH、DRAM存儲芯片等,規劃月產能10萬片。同時,紫光集團將投資約300億元建設配套的IC國際城。
在業內人士看來,制造端是紫光集團構建強大的集成電路帝國的支點和基礎,隨著南京等多個產業基地的落地,紫光集團有望加快發展其存儲產業。就在昨日的“全球數字經濟論壇”上,趙偉國透露:長江存儲已研發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32層64G的3D NAND芯片,預計明年實現量產。
據上證報資訊不完全統計,紫光集團目前已先后與連云港、東莞、成都、天津、南京、合肥、杭州、廈門等地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
適時改變資本運作方式
盡管已將重點轉向國內,紫光集團也并未放棄境外資本運作,相關運作平臺紫光科技(控股)有限公司(簡稱“紫光控股”)也已“就位”。
去年10月31日,紫光控股在港揭牌,作為紫光集團唯一的境外上市公司,其定位就是紫光在境外的投融資平臺和資本運作平臺。紫光控股將緊密圍繞集團核心戰略和產業布局,通過并購重組、直接投資等手段整合產業資源。同時,紫光集團還在香港發起設立100億港元的科技產業基金,將主要用于投資全球領先的高新技術企業。
更為值得關注的是,在并購遇阻后,紫光集團也順勢而為,將并購模式切換成入股或合資。11月24日,商務部發布公告,以附加限制性條件的形式批準了***日月光收購矽品股權案。日月光和矽品分別為全球排名第一和第二的IC封裝公司。巧合的是,就在當晚,矽品公告,紫光集團以10.26億元獲得了其子公司矽品蘇州30%的股權。
事實上,在南茂去年11月宣布終止紫光集團入股事項后,雙方也展開過此類子公司層面的股權交易。南茂將其全資子公司上海宏茂的54.98%股權轉讓給了紫光旗下的西藏紫光國微投資有限公司。同樣,在并購西部數據未果后,紫光股份出資8058萬美元等值人民幣(持股51%),與西部數據共同設立了紫光西部數據有限公司。
在業內人士看來,紫光集團入股矽品、南茂的下屬公司,可進入封裝領域;加上此前收購的展訊、銳迪科的通訊及物聯網芯片設計能力,以及依托長江存儲等布局存儲制造,紫光已然形成了較為完整的IDM(垂直制造)集成電路巨頭的雛形。
據上證報資訊統計,除旗下紫光國芯、紫光股份、*ST紫學外,紫光集團與旗下公司還出現在了28家A股上市公司的三季報股東榜中。這一數字,與去年三季報時的16家上市公司相比,增量明顯。
記者發現,盡管旗下已有三大A股平臺,紫光對相關公司還在頻頻出手,間或高拋低吸。查看股東榜,今年二季度是紫光集團的大舉建倉季,其先后買入*ST京城、*ST平能、奧拓電子、德豪潤達、星湖科技、英力特等,并在三季度加倉其中多只股票,還持續買入中芯國際,目前合計持股市值已逾百億。
-
集成電路
+關注
關注
5389文章
11573瀏覽量
362259 -
紫光
+關注
關注
2文章
412瀏覽量
34048 -
數字經濟
+關注
關注
2文章
1057瀏覽量
18302
原文標題:紫光集團資本運作手法轉變 32層64G的3D NAND芯片明年量產
文章出處:【微信號:ICCapital,微信公眾號:芯資本】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