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科技作家-鄭凱
園區,是企業數字化轉型的“中心戰場”。
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智化技術在園區里“戰火交織”;高清視頻、協同辦公,智慧安防等大量創新應用產生的海量數據在園區內“縱橫馳騁”;加上大量的IOT和智能化設備涌入“戰場”,讓園區網絡面對著難以抵御的數據洪潮。園區網絡,已走到了變革的十字路口。
因此,也引出了全光園區的“故事線”,通過“光進銅退”,讓全光網絡成為支撐園區和園區內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基座”,PON技術順勢成為了園區光網方案最早出場的“角色”。
但是,最精彩的故事,主角總是在情節經過豐富的鋪墊后登場,在全光園區方案中,無源以太全光的出現,以“主角”的姿態,正在逐漸奪走PON技術的看好者,走向舞臺的中央……
園區網變革:以太彩光技術登上主舞臺
園區網絡正面臨十年未有之大變局。盡管園區網絡全光化發展路徑,是無可逆轉的趨勢。但擺在園區網用戶面前的全光路線,卻并不止一條。
PON方案憑借“介質”優勢,滿足了園區網絡對帶寬、時延、可靠性和節能環保等一系列基礎需求,盡管存在分光器限制、帶寬共享問題,以及對運維技能要求高等問題,但作為全光方案,PON方案在對“光進銅退”的路線演進是具備了推動作用的。但隨著技術的演進,一些新的技術路線的出現,發展了PON方案的優勢的同時,彌補了PON方案的很多不足,開始逐漸走進了用戶的視野。
在2021年,同樣是全光路線的“以太光”方案,被銳捷提出并在行業率先落地,也就是大家熟知的極簡以太全光解決方案。當時的方案就堪稱“驚艷”,因為它保持了以太網的架構,可以更好適配SDN和Wi-Fi 6,同時也具備了光纖的簡潔,和平滑升級,因此迅速贏得了一批用戶的“芳心”。沿著這條路線,以太光方案應用了“彩光技術”升級為以太彩光,并逐漸規模化應用,在行業中聚合了一股新的力量。
以至于在全光園區的方案當中,融入以太光技術的方案,已經成為每家網絡廠商的必選項。如新華三發布智融全光方案,推動以太光+PON技術的雙向融合。而華為采用彩光技術,推出了星脈PEN園區網絡解決方案。至此,以太彩光技術正式登上全光園區網絡的主舞臺,圍繞以太彩光的光網絡的發展正式拉開序幕。
以用戶視角:審視以太彩光與PON之爭
“第一性原理” ,是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提出來的哲學術語,它的本意是:每個系統中都存在一個最基本的命題,它不能被違背。而從企業數字化的角度,“第一性原理”代表著回歸業務的本源和本質,并從需求處入手,這意味著一種用戶視角。因為,企業需要的是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非技術本身,這就帶來了新的思考:技術無論如何晦澀和神秘,客戶拿到的都應該是最簡單的結果。
換言之,站在用戶視角的技術,永遠是最符合時代發展潮流的技術。那么,從用戶視角出發,以太彩光為什么可以“終結”PON技術方案的主流地位呢?首先,園區用戶關注最核心的問題就是網絡的性能,網絡快不快、卡不卡,是企業做數字化轉型時最直觀的感受。
從性能上,PON技術有一個繞不過去的問題,就是帶寬共享。也就是隨著園區網的用戶數量的增加和業務量的增長,PON網絡的帶寬瓶頸問題會日益突出,對流量型業務的限制尤其明顯。
反觀以太彩光技術,其通過波分復用(WDM)技術,實現了光纖上的多波長、高帶寬傳輸,滿足園區網中不同業務對帶寬的多樣化需求,越是對網絡帶寬有高要求的業務越適合這項技術的發揮。
其次,園區的運營方,作為園區網絡的另一種形態的“用戶”,對網絡的管理和運維負責,他們的訴求是盡量簡單,且技術的難度不要過大,成本不要過高。而網絡運維的難度,又恰是PON技術的另一個“命門”。傳統網絡運維人員都是以太網技術出身,但PON網絡通常需要專門的技術人員進行維護和管理,無形中增加了運維成本。
同時PON網絡的共享帶寬機制會導致故障排查和定位難度也會更大。而“以太彩光”的關鍵就在于“以太”兩個字,基于以太網的架構優勢,普通的網絡運維人員完全可以不經培訓就可以對網絡進行運維,且以太彩光網絡支持集中化的管理平臺,可以實現對整個網絡的實時監控、故障排查和性能優化。
第三,成本問題,也是園區網的運營者會持續關注的問題。必須承認的是,以太彩光網絡的初期建設成本可能略高于PON網絡,但面對高帶寬需求和復雜業務場景時,PON網絡帶寬瓶頸和擴展性問題可能導致后期運營成本增加。因此從全生命周期的角度來看,越是長期應用和演進的網絡,以太彩光網絡的性價比將會更高。
如前文所述,PON網絡先天的分光器限制和帶寬共享機制,都會導致擴展性不足。而以太彩光則支持靈活的組網方式,可以根據園區網的實際需求進行定制化設計,以適應業務變化,同時也無需對網絡架構進行過大的調整。
很明顯,如果我們站在用戶視角去審視以太彩光網絡和PON網絡的優缺點,就不難判斷出以太彩光技術流派的未來,特別在以太網400G協議標準已成熟商用、800G標準已實施之后,更讓其在主流市場優勢盡顯。
匯聚燈塔:照亮全光園區網的未來之路
如果將園區網絡升級的每一次嘗試看做一次技術的“遠航”,那么在航行的過程中必然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礁石”或是“風暴”。以太彩光作為園區網絡全光化升級的路徑之一,它的技術價值固然已顯露無疑,但落地的價值仍然需要更多的“燈塔”,為航行中的船只指引方向。
事實上,銳捷從2021年為以太全光奠基,每年一個腳步,持續完善技術和解決方案能力,直到2024年的極簡以太彩光方案。今時今日的以太彩光,已經遠非當初的以太全光可比,無論是對Wi-Fi 7的支持,與供電系統的結合,還是方案本身搭配的INC網絡意圖指揮官或內置智能運維系統EMB,都讓以太彩光的能力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在行業實踐中,在教育、醫療、企業、智能制造等多個領域,銳捷已積累豐富的客戶實踐經驗和成功案例。
在教室、辦公室、宿舍、診室、病房、生產車間……以太彩光網的落地案例比比皆是。在每個場景的細節設計中,極簡以太彩光方案也力求盡善盡美。比如在教室場景,面對智慧教學逐步增長的網絡需求,樓棟弱電間部署無源透明匯聚設備,中間層徹底無源,減少骨干光纜資源和銅纜數量,保障橋架整潔規范,避免安全隱患。教室在有新增業務終端的需求時,無需從弱電間再走線,通過入室的極簡光交換機可就近布線,縮短工期,保障新業務快速上線的同時,降低施工成本。
而在診室場景,為了提高醫療服務效率和改善患者就醫體驗,頻繁打孔與走線影響醫療業務進行,而使用Hub和傻瓜式交換機則會給網絡穩定和運維帶來更多麻煩。極簡以太彩光方案通過入室納管遠端模塊,可快速實現室內網絡就近擴展接入,并支持環路自愈遠程管理,提升60%運維效率。
在企業場景中,通過網格化部署,利用時光主機和光電混合纜遠距離傳輸數據和電力,靈活適應車間柔性生產需求,將總擁有成本(TCO)降低了20%;采用IP50防護等級交換設備,以滿足生產場景耐高溫、防粉塵、防電磁干擾的需求,業務穩定性提升50%。
正因為有了如此多出色的表現,讓越來越多的用戶選擇了以太彩光網。數據展示:2024年年初,銳捷以太彩光網已實現入室10W+,而短短半年內,以太彩光網再創新高,實現入室20W+的顯著增長。
用戶的眼睛是雪亮的,燈塔的“光點”越聚越多,就會形成光芒,照亮全光園區網絡升級的未來之路。而這條故事線的主角,也只有一個,那就是:以太彩光網。
審核編輯 黃宇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2文章
47442瀏覽量
239019 -
PON
+關注
關注
1文章
132瀏覽量
43633 -
大數據
+關注
關注
64文章
8897瀏覽量
137538 -
數字化轉型
+關注
關注
0文章
271瀏覽量
921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