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閱讀今天的內容,你將會掌握以下2個問題的答案:
哪些有普遍影響的科技力量正在到來?
傳統企業如何把握引入科技的時機?
我們前兩天介紹了傳統領域的企業看科技的前兩重境界:
一是從企業經營的全面的角度看;二是從客戶的角度看。
今天和明天介紹第三重,就是從科技本身的角度和從科技對社會的影響的角度來看。
其實我們《全球創新260講》的核心就是介紹前沿科技對各個產業的影響,在這里我們總結一下,對各個產業會產生普遍影響的重要科技力量有哪些?
一、人工智能
我們在一開始的時候就介紹過人工智能的創業風口已過,也就是說你現在才跳進來做人工智能的技術開發已經來不及了,現在看起來這個判斷基本是對的,而且隨著 AWS,也就是亞馬遜的具備人工智能功能的云平臺的普及,這時候創業基本就變成了和巨頭正面作戰了。這是我們原來講過的創業者要避免的情況。
但是我們在這兒說的是傳統領域使用人工智能,則恰恰是時機正在成熟,因為工具成熟之前,行業內做應用開發很難,人工智能的開發又需要行業數據配合,外行難以獲得數據支持。內行做不到,外行也做不到,所以除了一些特例,像醫學圖像處理、視頻頭監控、人工智能炒股等等相對少數的領域以外,其他的領域難以引入人工智能。
現在工具成熟了,就看各個行業領域誰最有眼光引入人工智能這個先進武器了,我們一直強調,傳統領域的革命往往不來自技術企業,而是來自最先引入先進技術的業內企業,因為他們知道本行業的真正痛點,知道技術如何運用才能價值最大化。
不論哪種行業,AI 人工智能應用的具體產品形態都可以根據背后的主要支撐技術大概分成三種:
一是語音和文字處理類,現在的應用包括醫療語音記錄、法院庭審語音記錄、人工智能寫新聞稿、金融智能客服等等;
二是圖像和視覺類,包括自動駕駛、醫療影像診斷、機器判卷子、機器人分揀產品等等;
三是大數據分析和預測類,包括智能風控、健康管理系統、案件刑期預測等等。
我們原來介紹過這一輪人工智能的突破是從圖像識別開始的,現在圖像識別已經在很多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比如美國的 Plant Village 和德國的 Plantix 是兩款智能的植物識別 APP,它們能做的不僅僅是幫你識別你不認識的農作物,它們能夠幫助農戶智能識別農作物的各種病蟲害,農戶把患有病蟲害的農作物的照片上傳,APP 就會識別出農作物犯了哪種病蟲害,并且可以給出相應的處理方案。
那么近期的突破體現在語音和文字處理上,不光是我們介紹的科大訊飛的自動翻譯機,其實在醫療領域也可以利用這項技術去理解病例了。
沃森醫生就是 Watson for Oncology,這是一款 IBM 公司打造的醫療認知計算系統,被稱為腫瘤學界的 AlphaGo,目前已經用于乳腺癌、胃癌、結直腸癌等等腫瘤的治療決策。
醫生只需要輸入病人的一般情況、基礎疾病、手術、病理學、治療過程、復發轉移等等信息,沃森醫生就能夠通過300種以上的醫學期刊、250本以上的醫學書籍和1500萬頁的論文的篩選,列出最符合當前條件的數個治療方案,并且按照優先級推薦給臨床醫生,同時注明各方案的循證支持和指南來源。
此外,沃森醫生還能接收病人的腫瘤活檢基因學檢測報告,通過強大的認知與計算能力,發現與病情發展情況相關的基因突變,并且提供針對這些突變的可選治療方案列表,以供主治醫生參考,我們原來說的個性化醫療需要的就是這樣的支持。
二、機器人
當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結合的時候,精彩就更多了。
比如全自動的機器人手術,經過30多年的快速發展,手術機器人已經在神經外科、腹外科、胸外科、骨科、血管外科、整形外科等等多個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
我們熟知的美國的達芬奇,過去10年里是唯一商用的手術機器人系統,但是目前已經有第二家了,不過達芬奇目前也已經發展到了第五代產品,全球裝機量截止到2017年9月30號已經達到了4271臺。
英國的 Cambridge Medical Robotics 研制出來的叫 Verslus,不僅適用于微創手術,還可以應用于傳統的開腹手術。
是否搭載人工智能,是新一代機器人區別于上一代機器人的重要特征。
美敦力旗下的 Mazor Robotics 手術機器人,已經可以提示骨科醫生最佳的脊柱植釘部位。中國*** HTC 公司的人工智能結合增強現實技術,配合示蹤劑,可以在屏幕上標示關鍵的解剖結構以及建議的手術步驟,并且提示存在的手術風險。
我們之前介紹過機器人會是中國的強項,而且當機器人進入商用領域之后會出現大量新的應用,市場會出現爆發式的增長。
這次2018年 CES 展,我們就看到了若干家的機器臂很多都是中國的,我們在 CES 以外也已經看到了調酒機器人,說白了機器人的能力已經具備了,人工智能也使它們更聰明了。現在最需要的,是各個行業的專家們去挖掘出那些雖然復雜但卻是重復性的勞動來,機器人的好處就是一旦學會就可以快速復制。
我覺得這里面一個重要的標志性的應用,就是機器人會替代掉公司的前臺。當然,還有很多可移動的機器人,比如商場導購、酒店服務、安全巡邏等等,這些機器人也已經開始出現在我們身邊了,而且會越來越普及。
多說一句:
我在這兒講趨勢,是為了啟發大家思考,作為傳統領域的企業,應該如何應變?比如物業是傳統領域,能否考慮引入安全巡邏機器人呢?是否有新的公司可以提供安防方案和機器人租賃給物業公司呢?我覺得小米的自動駕駛版的9號平衡車就是一個很不錯的機器人產品。
三、自動駕駛
其實這些機器人都具備一個能力,就是自動駕駛,但是自動駕駛的主戰場還是汽車,不過可能和大家的關注點不同,自動駕駛最快的普及可能不是乘用車。
雖然我們強調2018年中高檔轎車普遍都帶有二級以上的自動駕駛能力,但是真正最快普及的自動駕駛,很可能是在長途貨運領域。
一是大貨車多數時間都是在高速這樣的封閉道路上行駛;
二是不必100%自動駕駛,就可以商用化。特斯拉的思路無疑對市場相當有誘惑力,一個司機可以駕駛三輛卡車,因為后面兩輛卡車不需要司機,只要跟隨就好了,其實跟車是自動駕駛的基本能力,已經相當成熟了;
三是商業價值巨大,客戶是貨運企業,你只要能幫他省錢,又能做到安全,他就愿意使用,所以容易推廣。
如果你是貨運企業,相信我們的預測,我相信你應該行動起來研究引入自動駕駛卡車的性價比和在管理上如何做好相應的調整了。
最近有句話,叫比你聰明的人還比你勤奮,在企業領域也是這樣,比你強大的企業還比你前瞻。2015年 Uber 和卡內基梅隆大學公開表示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因為卡內基梅隆是機器人和自動駕駛領域最棒的科研院所之一。
Uber 和卡內基梅隆會聯合開發先進的地圖、車輛安全、自動駕駛技術,這一次他們幾乎把卡內基梅隆大學機器人實驗室里所有從事與自動駕駛有關研究的人都招走了,研發人員市場專家一共招了50多個人。
2018年1月26號,滴滴也宣布成立了人工智能實驗室,目前團隊已經有200余位從事人工智能前沿技術研發的科學家和工程師了。2018年,他們表示還要繼續擴大規模,此前滴滴就設立了滴滴研究院和滴滴美國研究院。
如果將來自動駕駛解決了貨運的長途部分,滴滴和 Uber 在各個地方都有司機可以等卡車開下高速就來接手駕駛,哪天他們做長途貨運了,也不是什么令人驚訝的事情。
順便說一句:
以后的車上都會配有 GPU,這也就是為什么 Nvidia 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四、智能音箱
人工智能和硬件的另一個結合,是智能音箱。
我們昨天介紹了智能音箱正在成為智能家居的核心,因為語音控制是最人性的控制方法之一,截至2017年9月,谷歌 Home 智能音箱出貨量為700萬臺,而亞馬遜的 Echo 智能音箱出貨量則突破了2000萬臺,幾乎是谷歌 Home 的3倍。我在美國的家里買的就是 Echo。
現在,你可能很難找出幾家不做智能音箱的大公司了。
國內京東和科大訊飛合作推出叮咚音箱;
阿里巴巴和飛利浦合作推出智能無線音箱小飛;
LG、聯想等等公司也推出了音箱類產品;
智能音箱領域的聯發科們則已經開始提供保姆式的解決方案了。
更多的公司則選擇接入亞馬遜的 Alexa,從福特這樣的車廠到華為這樣的手機廠商,紛紛在產品當中增加對 Alexa 的支持。燈泡、開關、恒溫器、攝像頭等硬件產品都開始付費接入 Alexa 的 API。在此前的一個媒體活動上,CES 主辦方 CTA 的首席經濟學家 DuBravac 就表示,亞馬遜的 Alexa 目前已經支持1500種不同的應用了。
五、混合現實
除了人工智能以外,還有一個會對很多傳統領域影響廣泛的技術,就是我們開篇時講的MR混合現實。
我們介紹過 HTC Vive 的跟蹤器,2018年新的 Vive 控制器將含有 SteamVR 定位2.0傳感器,可以兼容 SteamVR 定位2.0系統,預計會在2008年下半年上市。
而谷歌的 WorldSense 技術是基于谷歌 Daydream 平臺推出的新型定位追蹤技術,你看谷歌也有追蹤了,不僅能夠捕捉用戶的側傾、蹲起、躲閃等動作,還能在 3D 空間內檢測用戶的頭部運動,定位追蹤靈活精準,讓用戶在虛擬現實世界當中的體驗更加真實,其實另一方面也可以用在混合現實領域。
另一個核心技術,是能夠使真實物體虛擬化的激光點投影,我們介紹過蘋果的 iPhoneX 引入了這個技術,其實任何有突破性的東西,在被接受的時候多多少少市場都會有一定程度的猶豫,當然還有出貨量的問題,所以 iPhoneX 的銷售數據并不驚艷,但是用刷臉做認證會大大增加體驗的流暢性,我自己體驗的時候就覺得這種流暢性的增加非常有意義。
順便說一句:
雖然我們不是薦股節目,但我確實提醒大家注意過獨家為蘋果提供激光點投影技術方案的公司 Lumentum,我介紹過這家公司之后,他們的股價一直在跌,其實技術超前的公司經常碰到市場短期的不理解或者不認可,繼續持有就是了,長期還是看好。
我在 CES 上試駕拜騰汽車的時候就發現他們在車的側面裝了激光點投影的面部識別裝置,這樣以后你開車,再也沒有忘帶鑰匙的問題了,你的車認識你。
其實技術進到手機里的一大變化就是價格猛降,然后領域會大大擴展,所以我們預期,激光點投影會大量出現在各個場景當中,而且除了面部識別還會有很多 3D 建模的應用。
由于目前的城市交通時常會出現堵塞的現象,導致有很多患者的突發病癥得不到及時的治療,這個時候如果能有醫生可以遠程指導患者的家屬實施緊急措施,往往能夠為患者贏得更多時間,從而拯救患者的生命,這個就是混合現實的具體應用了,遠程醫療技術,可以把患者與身在他地的醫生聯系起來,醫生可以通過這項技術實時診斷患者,并監督治療。
法國的一家醫療科技公司 Exelus 花費了三年的時間開發了一款名為 Nomadeec 的系統,致力于通過微軟的HoloLens實施遠程的醫療救助,該公司的產品也在今年的CES展上作了展示。
據了解,Nomadeec 通過使用HoloLens的視頻、語音和應用界面的指示功能,向醫生提供需要的信息,然后醫生可以使用視頻聊天或者面板當中的全息標記對患者家屬提供實時指導。Exelus 的發言人聲稱,Nomadeec 可以更有效地確定25%的病例當中哪些病人需要治療。他表示,醫生護理人員和首席醫療官已經對 Nomadeec 進行了測試,目前該產品正在美國等待 FDA 的批準。
當然,自動駕駛需要網絡的實時響應,混合現實需要數據傳輸的高帶寬,這些都將不是問題,因為 5G 馬上就要來了。
中國移動宣布2018年會做 5G 的大規模試商用,美國計劃2018年全面實現 5G 的商用,美國的通信巨頭 AT&T 已經宣布了計劃今年向美國超過12個城市推出智能手機 5G 無線通信服務,成為首家大規模推廣商用 5G 移動服務的運營商。
當然,我們在 CES 報道中提到過,高通宣布2019年 5G 需要的所有技術才會準備好,所以中國并不落后,AT&T 應該也不會完全部署完成。
有了這么高的帶寬,有了這么快的響應速度,云計算能力就是隨時可以獲得的了,傳統領域的企業們也要多想想如何利用這些能力了吧。
七、其他科技
當然除此以外,馬上到來的技術還有很多,像基因治療、干細胞治療、腫瘤免疫療法等等生物技術的突破,而且已經有了很好的驗證,比如我們2017年10月份帶國內的科技投資考察團去拜訪 Rutgers 大學,他們有位教授的干細胞治療對50位因為脊神經受損造成的全身癱瘓病人進行治療以后,其中的23位恢復了行走,這是多么了不起的進步啊。
順便說一句:
我們今年會繼續組織美國的科技投資之旅,而且會帶大家更加深入地看到創新的真正的一線,歡迎大家參加,我們也會在這里作深入的報道,所以以后凡是一說美國創新就只知道硅谷的,肯定不是我們《全球創新260講》的聽眾。
今日內容小結
總結一下,今天講了三點:
第一,很多技術會對各個領域都產生影響,必須關注。不過時點很重要,要在技術成熟的時候及時引進。我們原來介紹過 Manufacturing Readiness Index,叫制造就緒指數,是美國的 NASA 和軍方判斷是否要引入一個先進技術的系統標準,就既不能過早也不能過晚,今后我們會找時間作更加詳細的介紹。
第二,真正顛覆傳統產業的,不是外面的技術公司,而是最早最好引進技術的業內企業,所以如果你不能最快地引進技術,可能就是被顛覆的那個。
第三,傳統領域的企業要對新技術的趨勢多加了解,并且分析如何運用到自己的領域,以解決自己領域的痛點問題,就有機會帶來自己產業的革命。
-
機器人
+關注
關注
211文章
28390瀏覽量
206950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1文章
47208瀏覽量
238290 -
5G
+關注
關注
1354文章
48439瀏覽量
563995 -
自動駕駛
+關注
關注
784文章
13787瀏覽量
166406
原文標題:特別放送:有哪些科技正在到來?
文章出處:【微信號:Interflow-Platform,微信公眾號:WPR】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