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開源已成為推動全球創新與進步的核心動力。無論是開發實踐還是數字化轉型,開源以其特有的開放性、共享性和協同性,助力各行業技術革新。在構建開源生態的過程中,開源基礎設施的建設顯得尤為關鍵。
近日,2024開放原子開發者大會暨首屆開源技術學術大會如期召開。其中,開源基礎設施能力建設分論壇邀請了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研發部部長李少輝、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軟件所產業發展部主任姚珊、Gitee產品運營總監樊鐘喆、華為開源法律專家沈芬、GitCode解決方案負責人黃寶錕、OSS-Compass社區Maintainer、華為高級工程師齊國強,以及同濟大學計算機博士生、OpenDigger作者趙生宇分享了開源基礎設施架構、優化策略及未來技術發展等重要內容。從代碼管理、持續集成到安全審計,一系列底層研究與技術實踐,正是開源基礎建設的體現,也構成了開源生態中不可或缺的“堅實底座”。
鑒于國內開源軟件起步晚,且對技術的重視超過社區建設,企業開源團隊和社區運營人員對開源基礎設施的認識尚不統一。開源基礎設施建設分論壇首先回答了什么是開源基礎設施、開源基礎設施為什么重要的問題。
李少輝表示,開源基礎設施涵蓋了所有為開源項目或開源生態提供支持的軟硬件、文化及服務等要素,它不僅包括狹義上的代碼托管平臺、鏡像托管平臺以及云基礎設施等,還涵蓋了諸如SBOM清單、CVE漏洞庫、代碼掃描與識別工具、各類社區、開源協議、人才培養體系、賽事活動等更為廣泛的范疇。這些要素共同構成了開源生態的底層支撐,為開源項目的研發、協作、治理、教育及商業化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當前,國內開源基礎設施建設呈現出“兩快兩慢”的特點。一方面,國內代碼托管平臺如Gitee、GitLink等迅速發展,提供全面的開發協作服務;國內推出了多種國產開源許可證,并在SCA和SBOM工具方面取得進展,增強了開源項目的合規性和技術保障。另一方面,雖然有OpenDigger、OSS Compass等項目評價工具的支持,但國內開源社區在吸引國際項目和提升本地貢獻度方面仍有不足;開源大賽等活動推廣開源文化,與高校和企業合作建立了人才評價體系,但將開源教育系統化納入正式教育體系的速度較慢,長期影響有限。
作為開源領域的重要推動者,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在開源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旗下AtomGit開源協作平臺為開發者提供了安全、高效、便捷的代碼托管服務。同時,基金會還積極推動開源治理體系的完善,發布了多個開源許可證和開源治理工具,為開發者提供了全方位的開源治理支持。
在嘉賓主題分享環節,多位專家探討了開源基礎設施建設進展,包括代碼托管平臺、SBOM物料清單等,以及這些工具如何為開發者和IT從業人員提供更高效、安全的軟件開發和維護環境等。
與會專家認為,隨著AI和開源的發展,開源基礎設施將逐步成為數字世界不可或缺的基石。一方面,在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不斷發展的背景下,開源基礎設施需要不斷升級和完善,以適應新技術帶來的挑戰和機遇。另一方面,隨著國內開源生態的不斷成熟和完善,國內開源基礎設施將逐漸擺脫對國外平臺的依賴,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開源生態體系。
-
軟件
+關注
關注
69文章
4944瀏覽量
87492 -
開源
+關注
關注
3文章
3349瀏覽量
42500 -
開發者
+關注
關注
1文章
575瀏覽量
17011
原文標題:強化基礎設施,賦能開源生態
文章出處:【微信號:開放原子,微信公眾號:開放原子】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