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黃山明)電容器,顧名思義是一種能夠將電能儲存在電場中的電子元器件,這種產品幾乎存在于所有的電子設備中。但普通的電容器如何才能做到儲存更多的電能呢,為此開發者們做了許多努力,比如更換不同的電介質,或將電容做成堆疊的薄片等,但都無法讓電容器的電容值實現量級上的突破。
而超級電容器的出現,不僅解決了電容值的問題,甚至有望推動儲能的技術發展。
超級電容器的發展
所謂超級電容器,就是一種介于傳統電容器和電池之間的電化學儲能裝置。它具有比傳統電容器更高的能量密度,同時又能像電容器一樣快速充放電,并且循環壽命長、功率密度高。
超級電容的正負極材料主要為活性炭,其燃點高達350℃,燃燒速度較慢。并且活性炭密封在超級電容單體內部,讓其安全性進一步提升。
超級電容器通常有雙電層電容和法拉第準兩種工作原理。在雙層電容下,當電極浸泡在電解液中時,在電極和電解液的界面會形成雙電層。
以活性炭為例,其豐富的孔隙結構提供了巨大的表面積。在充電時,電解液中的陽離子會向帶負電的電極表面聚集,而陰離子會向帶正電的電極表面聚集,這些離子在電極表面附近形成緊密的電荷層,就像電容器的兩個極板一樣儲存電荷。這種電荷的存儲是基于靜電吸附作用,沒有發生化學反應。而放電過程則是相反的,離子離開電極表面,使得存儲的電荷釋放出來,為外部電路提供電能。
法拉第準電容下,有些超級電容器的電極材料(如金屬氧化物、導電聚合物等)在充放電過程中會發生快速可逆的氧化還原反應。
比如,對于氧化釕(RuO?)電極材料,在充電時,RuO?表面會發生反應:RuO? + H?O + e?→RuOOH+OH?,電子的轉移使得電荷存儲在電極材料中。放電時,反應逆向進行,釋放出存儲的電子,從而為外部電路提供電能。這種基于氧化還原反應的電荷存儲方式,使得超級電容器的電容值比單純基于雙電層電容的要高,進一步增加了其儲能能力。
在18世紀中葉,荷蘭萊頓大學馬森布羅克與德國馮?克萊斯特研制出萊頓瓶,被公認為是所有電容器的原型。1879年,亥姆霍茨發現界面雙電層現象,并提出了雙電層理論,為超級電容器的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
1969年,Sohio公司首先實現了碳材料電化學電容器的商業化。1979年,日本NEC公司開始生產超級電容器,次年的1980年,NEC/Tokin公司與松下三菱公司率先實現超級電容器的商業化生產。
2007年1月,美國《探索》雜志將超級電容器列為 2006 年世界七大科技發現之一,認為超級電容器是能量儲存領域的一項革命性發展,并將在某些領域取代傳統蓄電池。
近年來,隨著納米技術、材料科學等相關領域的不斷進步,超級電容器的性能得到了顯著提升。新型電極材料如石墨烯、碳納米管等的應用,使得超級電容器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有了較大提高。未來有望實現更高的能量密度、更低的成本和更長的使用壽命,從而在能源存儲市場中占據更重要的地位。
儲能市場中的超級電容器
近年來,隨著新能源汽車、智能電網等下游應用領域的需求推動,超級電容器市場規模呈現快速增長態勢。2023年全球超級電容器市場規模約21億美元,中國市場規模約30.5億元,且預計未來仍將保持較高的增長率。
而超級電容器在儲能市場中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一個是可以替代許多傳統電池的工作。如今的電動汽車,大多采用可充電鋰電池,充電速度緩慢,而超級電容能夠實現快速充電,僅需10秒到10分鐘就能夠完成充電。
同時,在需要頻繁快速充放電的場合中,超級電容器表現出色,如電動汽車的加速和制動能量回收,在這個過程中,超級電容器可以在瞬間提供或吸收大量功率。還用于電網的調頻、調壓,能夠快速響應電網功率變化,維持電網穩定。
此外,常見的鋰電池,其循環壽命通常在2000-4000次左右,并且循環次數越多,其電量存儲的也越少,這就導致使用幾年后必須進行電池更換。
而超級電容的循環壽命達到了50萬至100萬次,使用年限可以到10年以上。像工業領域的起重機械、電梯勢能回收等設備,由于需要長期反復使用,超級電容器的長循環壽命優勢凸顯,可有效降低設備的維護成本。
并且常見的電容器其電容單位往往是pF或μF,超級電容儲存的電容量可以達到F級。如果一個電容為5F的超級電容,在加上兩個市面中長江的7號電池的電壓(3V左右),那么這個超級電容儲存的電荷量將達到15C,相當于一道閃電。
因此,超級電容器也非常適用于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的儲能。并且由于超級電容器本身采用碳材料,而不是常見的蓄電池,也不會造成重金屬污染等問題,加上長壽命等特點,有望在碳中和的未來占據重要地位。
當然,超級電容器在技術上還有一些難點需要解決,例如超級電容器的功率密度雖然很高了,但與傳統電池相比,其功率密度仍然較低,這限制了其在一些需要長時間、大量能量供應的場景中的應用。
并且超級電容器存在一定的自放電現象,導致其在長時間存儲后電量會有一定程度的損失,影響了其實際使用效能。目前雖然有一些表面處理等方法可以治標,但由于對自放電研究還不夠深入全面,還無法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
電極材料也是影響超級電容器性能的關鍵因素之一。目前常見的碳材料、金屬氧化物、導電聚合物等電極材料,在比表面積、導電性、穩定性等方面還存在不足。開發新型電極材料,如石墨烯、碳納米管、MXene等,雖然取得了一定進展,但在大規模生產和應用中仍面臨成本控制、材料一致性等問題。
不過就像固態電池一樣,目前所面臨的問題,隨著技術的發展都能得到有效的解決。并且未來在一些復雜的應用場景中,將超級電容器和固態電池結合形成混合儲能系統是非常有前景的。
比如在電動汽車中,超級電容器可以在加速、制動等高功率工況下快速響應,而固態電池則提供穩定的能量輸出,滿足車輛行駛的基本能量需求。在可再生能源存儲系統中,超級電容器可以快速處理功率波動,固態電池則用于長時間的能量存儲,這樣的組合可以充分發揮兩者的優勢,提高儲能系統的整體性能。
小結
超級電容器作為介于傳統電容器和電池之間的電化學儲能裝置,具有高能量密度、快速充放電、長循環壽命和高功率密度等特性,經多年商業化推進與技術進步,在新能源汽車、智能電網等儲能市場應用廣泛且潛力巨大。雖仍面臨能量密度有待提升、自放電、電極材料優化等技術難點,但隨著技術發展有望解決,未來與固態電池結合構建混合儲能系統前景可期,有望在能源存儲領域發揮更重要作用。
而超級電容器的出現,不僅解決了電容值的問題,甚至有望推動儲能的技術發展。
超級電容器的發展
所謂超級電容器,就是一種介于傳統電容器和電池之間的電化學儲能裝置。它具有比傳統電容器更高的能量密度,同時又能像電容器一樣快速充放電,并且循環壽命長、功率密度高。
超級電容的正負極材料主要為活性炭,其燃點高達350℃,燃燒速度較慢。并且活性炭密封在超級電容單體內部,讓其安全性進一步提升。
超級電容器通常有雙電層電容和法拉第準兩種工作原理。在雙層電容下,當電極浸泡在電解液中時,在電極和電解液的界面會形成雙電層。
以活性炭為例,其豐富的孔隙結構提供了巨大的表面積。在充電時,電解液中的陽離子會向帶負電的電極表面聚集,而陰離子會向帶正電的電極表面聚集,這些離子在電極表面附近形成緊密的電荷層,就像電容器的兩個極板一樣儲存電荷。這種電荷的存儲是基于靜電吸附作用,沒有發生化學反應。而放電過程則是相反的,離子離開電極表面,使得存儲的電荷釋放出來,為外部電路提供電能。
法拉第準電容下,有些超級電容器的電極材料(如金屬氧化物、導電聚合物等)在充放電過程中會發生快速可逆的氧化還原反應。
比如,對于氧化釕(RuO?)電極材料,在充電時,RuO?表面會發生反應:RuO? + H?O + e?→RuOOH+OH?,電子的轉移使得電荷存儲在電極材料中。放電時,反應逆向進行,釋放出存儲的電子,從而為外部電路提供電能。這種基于氧化還原反應的電荷存儲方式,使得超級電容器的電容值比單純基于雙電層電容的要高,進一步增加了其儲能能力。
在18世紀中葉,荷蘭萊頓大學馬森布羅克與德國馮?克萊斯特研制出萊頓瓶,被公認為是所有電容器的原型。1879年,亥姆霍茨發現界面雙電層現象,并提出了雙電層理論,為超級電容器的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
1969年,Sohio公司首先實現了碳材料電化學電容器的商業化。1979年,日本NEC公司開始生產超級電容器,次年的1980年,NEC/Tokin公司與松下三菱公司率先實現超級電容器的商業化生產。
2007年1月,美國《探索》雜志將超級電容器列為 2006 年世界七大科技發現之一,認為超級電容器是能量儲存領域的一項革命性發展,并將在某些領域取代傳統蓄電池。
近年來,隨著納米技術、材料科學等相關領域的不斷進步,超級電容器的性能得到了顯著提升。新型電極材料如石墨烯、碳納米管等的應用,使得超級電容器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有了較大提高。未來有望實現更高的能量密度、更低的成本和更長的使用壽命,從而在能源存儲市場中占據更重要的地位。
儲能市場中的超級電容器
近年來,隨著新能源汽車、智能電網等下游應用領域的需求推動,超級電容器市場規模呈現快速增長態勢。2023年全球超級電容器市場規模約21億美元,中國市場規模約30.5億元,且預計未來仍將保持較高的增長率。
而超級電容器在儲能市場中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一個是可以替代許多傳統電池的工作。如今的電動汽車,大多采用可充電鋰電池,充電速度緩慢,而超級電容能夠實現快速充電,僅需10秒到10分鐘就能夠完成充電。
同時,在需要頻繁快速充放電的場合中,超級電容器表現出色,如電動汽車的加速和制動能量回收,在這個過程中,超級電容器可以在瞬間提供或吸收大量功率。還用于電網的調頻、調壓,能夠快速響應電網功率變化,維持電網穩定。
此外,常見的鋰電池,其循環壽命通常在2000-4000次左右,并且循環次數越多,其電量存儲的也越少,這就導致使用幾年后必須進行電池更換。
而超級電容的循環壽命達到了50萬至100萬次,使用年限可以到10年以上。像工業領域的起重機械、電梯勢能回收等設備,由于需要長期反復使用,超級電容器的長循環壽命優勢凸顯,可有效降低設備的維護成本。
并且常見的電容器其電容單位往往是pF或μF,超級電容儲存的電容量可以達到F級。如果一個電容為5F的超級電容,在加上兩個市面中長江的7號電池的電壓(3V左右),那么這個超級電容儲存的電荷量將達到15C,相當于一道閃電。
因此,超級電容器也非常適用于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的儲能。并且由于超級電容器本身采用碳材料,而不是常見的蓄電池,也不會造成重金屬污染等問題,加上長壽命等特點,有望在碳中和的未來占據重要地位。
當然,超級電容器在技術上還有一些難點需要解決,例如超級電容器的功率密度雖然很高了,但與傳統電池相比,其功率密度仍然較低,這限制了其在一些需要長時間、大量能量供應的場景中的應用。
并且超級電容器存在一定的自放電現象,導致其在長時間存儲后電量會有一定程度的損失,影響了其實際使用效能。目前雖然有一些表面處理等方法可以治標,但由于對自放電研究還不夠深入全面,還無法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
電極材料也是影響超級電容器性能的關鍵因素之一。目前常見的碳材料、金屬氧化物、導電聚合物等電極材料,在比表面積、導電性、穩定性等方面還存在不足。開發新型電極材料,如石墨烯、碳納米管、MXene等,雖然取得了一定進展,但在大規模生產和應用中仍面臨成本控制、材料一致性等問題。
不過就像固態電池一樣,目前所面臨的問題,隨著技術的發展都能得到有效的解決。并且未來在一些復雜的應用場景中,將超級電容器和固態電池結合形成混合儲能系統是非常有前景的。
比如在電動汽車中,超級電容器可以在加速、制動等高功率工況下快速響應,而固態電池則提供穩定的能量輸出,滿足車輛行駛的基本能量需求。在可再生能源存儲系統中,超級電容器可以快速處理功率波動,固態電池則用于長時間的能量存儲,這樣的組合可以充分發揮兩者的優勢,提高儲能系統的整體性能。
小結
超級電容器作為介于傳統電容器和電池之間的電化學儲能裝置,具有高能量密度、快速充放電、長循環壽命和高功率密度等特性,經多年商業化推進與技術進步,在新能源汽車、智能電網等儲能市場應用廣泛且潛力巨大。雖仍面臨能量密度有待提升、自放電、電極材料優化等技術難點,但隨著技術發展有望解決,未來與固態電池結合構建混合儲能系統前景可期,有望在能源存儲領域發揮更重要作用。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超級電容器
+關注
關注
19文章
407瀏覽量
28693 -
電容
+關注
關注
100文章
6047瀏覽量
150419 -
儲能
+關注
關注
11文章
1651瀏覽量
33106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超級電容器與鋰電池儲能的區別
在現代能源系統中,儲能技術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隨著可再生能源的快速發展和電動汽車的普及,對高效、可靠的儲能解決方案的需求日益增長。超級電容器
超級電容器的發展前景及應用
隨著全球能源結構的調整和可再生能源技術的快速發展,儲能技術已成為推動能源革命和綠色發展的重要支撐。超級電容器作為一種新型的高性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