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黃山明)國家能源局2024年第四季度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了今年全三季度新型儲能的發展情況。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9月底,全國已建成投運新型儲能5852萬千瓦/1.28億千瓦時,較2023年底增長約86%。2024年1月至8月,全國新型儲能累計充放電量約260億千瓦時,等效利用小時數約620小時。
但在這些屢創新高的數據背后,是所有儲能企業所面臨復雜挑戰——在國內儲能行業激烈競爭的壓力下,同時企業利潤空間被壓縮以及市場需求變化帶來的挑戰下,企業如何持續經營。出海,成為儲能企業們目前的主要方向。
儲能行業的出海之路
2024年以來,國內多地已經將新型儲能確定為重點發展產業,業界普遍預期,我國的新型儲能市場今年仍將保持快速增長。從國家能源局所公布的數據來看,的確如此。
但相對應的是,目前國內儲能行業競爭異常激烈,導致企業普遍面臨著利潤空間被壓縮以及市場需求快速變化所帶來的挑戰。據相關機構統計的60家儲能企業三季度報告來看,超過56.7%的企業凈利潤下滑嚴重,不分企業的利潤降幅甚至接近700%。
一方面在于市場的競爭過于激烈,另一方面在于過去兩年,儲能電芯的平均價格也在一路走低。據第三方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結束,儲能電芯平均價格降至0.3元/Wh,較2023年初下降了40%以上。
與此同時,在過去,市場高度依賴政策驅動的強配,有不少參差不齊的產品擠入這個賽道,儲能還沒有真正開始創造價值,也沒有人愿意為它承擔更高的成本。
因此,隨著產業升級和技術突破,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將目光專項全球,積極參與到國際市場。不少儲能行業的巨頭們已經率先出海,并取得了不小的成果。
有數據顯示,今年1-10月,寧德時代億緯鋰能、陽光電源、瑞浦蘭鈞、國軒高科、楚能新能源、遠景動力、阿特斯等中國儲能企業,在海外市場拿下的訂單總容量超過116GWh。其中,儲能電池訂單占比接近60%。
到了11月份,相關大額儲能訂單更是源源不斷。例如楚能新能源與意大利Cestari在湖北武漢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于短期內在意大利建立光伏配儲試點項目,配套使用楚能自研自產的20尺5MWh電池預制艙CORNEXM5,預計3-5年實現20GWh-30GWh的儲能項目合作。
12月份,與中東大型清潔能源企業AMEA Power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攜手在埃及建設大規模儲能項目。為埃及阿斯旺的Abydos儲能項目提供300MWh的尖端Elementa金剛2平臺(5MWh),該項目是目前非洲最大的太陽能光伏計劃,也是埃及首個公共事業規模的電池儲能系統項目。
永福股份也收到印度尼西亞PT Sumber Energi Surya Morowali公司印度尼西亞蘇拉威西莫羅瓦利工業園區200MWac山地光伏及80MW/80MWh儲能系統項目的《中標通知書》,中標金額1.4億美元。該項目由印尼sesna集團和淡馬錫旗下新加坡勝科工業公司聯合投資,是印度尼西亞目前最大的光儲項目。永福股份全面負責該項目的設計、供貨、安裝、試驗和調試等工作。
此外,包括陽光電源、華為、遠景儲能等企業均在12月份有所斬獲。總體來看,今年頭部儲能企業在海外收獲滿滿。
海外儲能之路的背面
當然,儲能出海并非總是一帆風順,還面臨這國際市場的諸多挑戰與風險。例如在前期,海外儲能市場的毛利率通常是很高的,可以達到30%-40%。但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內儲能企業競相出海,產品的毛利率不斷被壓低,部分市場的利潤空間甚至已經被壓縮至個位數。
此外,各國對于儲能行業的法規和標準也存在巨大差異,相關企業必須針對不同市場的法規進行生產、認證和經營模式的調整。
加上海外項目交付周期更長,導致回收的周期延長。過去海外市場的高利潤能夠覆蓋這一風險,但如今素質和成本提升以及利潤下滑的雙重壓力下,對企業的現金流管理獎變得更具挑戰性,同時供應鏈成本的波動風險也在增加。
不過對于一些企業而言,可以通過技術換利潤,用時間來換利潤。例如國外簽訂的訂單,需要兩三年的時間來交付,而國內一般為三至五個月。由于同款產品應技術升級或規模效應的作用下,成本下降,因此交付時的利潤要比簽約時更高。
另外儲能企業在海外市場擴展,還面臨著如何在當地提供穩定、高效、及時的本地售后服務支持,這導致客戶信任也難以維持。
不少儲能企業已開始探索多種應對策略,如出海建廠、設立辦事處、組建當地銷售團隊、與本地供應商合作等。例如今年9月份,瑞浦蘭鈞美國子公司于加利福尼亞州爾灣正式開業,有利于更快速響應當地客戶需求,提供定制化的解決方案和完善的服務體驗,并與當地合作伙伴建立更緊密的合作關系,加速全球綠色能源轉型。
海辰儲能在美國費利蒙設立子公司,并規劃在美東等區域設立服務網點。此外,FlexGen將成為海辰儲能在美國的授權售后服務提供商。
不過這些方法雖然有效,但成本壓力較大,如果無法找到在當地具有豐富經驗的團隊助力,其在海外的推進工作也將遇到困難。
最佳的方案或許是建立本地化的專業團隊,或者與當期的優秀企業合作共贏。如海得智慧能源在今年4月份于比利時成立歐洲分公司,由本地化專業團隊組成,可實現無障礙溝通、即時響應客戶需求、“零距離”技術支持。
科陸電子2023年便成立了美國儲能公司,致力于以本地化團隊、本地化標準、本地化交付、本地化售后,滿足國內外儲能市場的嚴苛要求。
特隆美儲能目前已在南非建立分支機構,與當地企業洽談開展戰略合作,專注為客戶提供從設計、研發、采購、制造、交付到售后全產業鏈的“端到端服務”。
儲能企業從國內走向海外,還需要海外當地的支持,與海外專業團隊合作共贏這種“1+1>2”的事情,顯然將成為未來企業出海的趨勢,共同將儲能市場做大。
小結
如今,儲能行業的持續發展不僅是企業自身的突破,更加依賴于整個產業鏈的協同與生態的完善。海外依舊有著廣闊市場,而國內企業不必互相內卷,與當地企業共建儲能生態,做大儲能市場才是當務之急。共同發展,合作共贏將成為未來海外儲能市場的主旋律。
-
儲能
+關注
關注
11文章
1664瀏覽量
3313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