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光伏效應,硅探測器提供了一種將光能轉化為電流的方法。這種現象背后的理論根源是探測器價帶和導帶之間的小能隙。當具有足夠能量將電子從價態激發到導帶的光入射到探測器上時,由此產生的電荷積累會導致連接電路中的電流流動。由于光不是激發電子的唯一能量來源,探測器會產生一定量的電流,而這些電流并不代表入射光。例如,熱能的波動很容易被誤認為是光強度的變化。存在各種各樣的“非光”貢獻,當它們相加時,構成了探測器內的總噪聲。總信號輸出與噪聲水平的比率稱為信噪比(S/N),可用于確定噪聲是否會成為特定應用的問題。雖然噪聲肯定是表征探測器的關鍵手段,但它只是選擇探測器時應該考慮的特征之一。以下術語和定義框概述了有關探測器的一些關鍵問題。
不同的工作模式
光伏(無偏壓):在光伏(PV)運行期間,沒有外部偏壓施加到光電二極管上。由于暗電流是偏置幅度的函數,PV操作消除了作為噪聲源的暗電流。在這種情況下,NEP(或噪聲等效功率)將更低,從而允許在較低波長下具有更高的靈敏度。這使其成為低信號檢測的理想選擇。一個缺點是在較高波長下的響應率略低(見圖)。
光電導(偏置):在光電導(PC)操作期間,光電二極管上的反向偏置會帶來許多響應優勢,例如更快的上升時間。這使得這種操作更適合高頻應用。一個不便之處是,暗電流隨著施加的偏置電流而增加,因此噪聲被引入系統。
術語和定義
響應度(R):探測器產生電信號的有效性的度量。光輸入(瓦特)和響應率的乘積產生探測器的預測輸出(安培)。隨溫度變化。
檢測率(D):D是光電二極管檢測能力的度量。
電容(C):也稱為結電容,與光電二極管的上升時間有關。電容越小,上升時間越短,反之亦然。
暗電流(Id):在施加反向偏壓的黑暗中操作時與探測器相關的電流。溫度升高和反向偏壓將導致暗電流增加。此外,較大的有源區通常具有較高的暗電流。
擊穿電壓(BDV):探測器開始表現為導體的電壓。
噪聲等效功率(NEP):在探測器上產生與噪聲相等的信號所需的入射光功率。在這種情況下,信噪比等于1。
上升時間(Tr):探測器輸出從其最終值的10%到90%所需的時間。
飽和電流(Isat):最大水平,超過該水平,輸出電流偏離線性10%。
審核編輯 黃宇
-
探測器
+關注
關注
14文章
2648瀏覽量
73083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