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區塊鏈到底有用嗎?區塊鏈區別于傳統服務器,其宗旨不是為現實世界帶來某個特定的產品,區塊鏈的重點是在創造一種自由,讓我們可以創建新的機制、定義新的規則、并且快速地推出實現。
為什么我們需要區塊鏈,什么樣的服務應該運行在區塊鏈架構上,為什么這些服務不應該用傳統的服務器?如何判斷區塊鏈的價值:是必須的還是只是錦上添花?還有可能最重要的是,區塊鏈能作出“超級應用”嗎?
在過去的幾個月里,我花了很多時間思考這個問題,并與加密貨幣的開發者、VC、還有很多區塊鏈圈子以外的人(民權活動家、金融和支付業者等等)討論這個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我得到了一些重要的,有意義的結論。
是否有超級應用
首先,區塊鏈沒有“超級應用”。原因很簡單:軟柿子輪不到你來捏。如果區塊鏈技術在某個應用領域有明顯的競爭優勢,早有先驅者在此細分領域深耕不輟。
有這樣一個經濟學的笑話:一位經濟學家看到地上有20塊錢,立刻得出結論,“這20塊錢是假的,不然早被人撿走了”。
對于區塊鏈,我的結論看似和上述經濟學家的結論類似,其實不然。首先撿走假鈔的成本很低,但是區塊鏈應用探索的成本很高,而且已經有巨額的資金投入。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區塊鏈應用能夠主導一個行業。
當然,人們可以反對說曾經有過“超級應用”:“絲路”(在線黑市網絡)和維基解密的捐助活動。“絲路”在2013年被執法部門強制關閉前,其在線交易額已經超過10億美金。維基解密的銀行捐助窗口被封鎖后,比特幣和萊特幣成為其贊助收入的主要來源。
我們從這兩個案例看到了區塊鏈的潛在經濟價值,如果沒有比特幣,你只能以親自去購買違禁藥品,對維基解密的捐助也只能依靠郵寄現金,比特幣為此提供了巨大的便利,其中蘊藏的商機也被及時發現。現在,這類機會已經很少了,區塊鏈技術的邊緣機會已經不那么容易抓住了。
總效用與平均效用
那是不是說區塊鏈已經發揮了最大效用了呢?當然不是。區塊鏈剛達到最大人均效用,這與最大效用不是一回事。
例如,盡管“絲路”對它的用戶非常重要,但是從違禁藥社圈整體來看“絲路”只是一個用戶購買大麻的渠道而已。他們對吸食大麻感興趣,并且希望有這樣一個能夠便利購買的渠道。
因此,“絲路”和維基解密所接觸到的人群是很小眾的,其支持者與全球用戶基數相比也非常少。那么未來的發展呢?簡單來說就是走向“長尾”。
區塊鏈的“長尾”在哪里?
這個有點難以解釋。我可以列舉一些符合“長尾”的應用,但是區塊鏈并不是必要的,甚至都沒有很強的比較優勢。
挑戰者們會質疑說:“區塊鏈應用被高估了,比特幣貨幣才是關鍵”,或者“區塊鏈技術根本沒有用處”。他們可以提出一個個單一場景,使用傳統的中心服務器模式就替代區塊鏈模式,用法律合約來替代區塊鏈所發揮的監管作用,區塊鏈系統很簡單地就轉變成為傳統系統。
確實,區塊鏈系統并不是不可替代的,在“長尾”場景下,區塊鏈并不是必須的,它只是更加便捷。區塊鏈只是比用替代技術能更好地完成工作,并且使這些應用更加主流化,讓數億用戶收益,最終實現更多的社會整體效益(從上圖的效益區間可以看出)。
有一個與此相類似的問題:開源軟件的“超級應用”是什么?雖然開源軟件(Open Source)對于我們的社會明顯是一件好事,全世界已經有數以百萬的軟件收益于開源軟件,但是這個問題仍然很難準確解答。
原因一樣:不存在開源軟件的“超級應用”,開源的應用有非常明顯的“長尾”效應,幾乎所有的軟件都可以受益于開源軟件,尤其是基礎類庫和密碼安全學類庫。
區塊鏈的再次定義
那么,區塊鏈究竟有什么獨特之處能夠實現它的“長尾”效果?首先,以下是我對區塊鏈的定義:
區塊鏈就像一臺魔法計算機,任何人都能夠上傳程序并自我執行,程序執行前和執行后的所有狀態都公開可見,密碼經濟學為程序嚴格按照協議執行提供了機制保障。
請注意,這個定義里不包含:
經濟用途方面的用詞,例如“賬簿”、“貨幣”或“交易”。實際上不包含任何特定用途的用詞
共識算法或任何區塊鏈實現的技術細節(除了密碼經濟學,這個用詞代表了:去中心化,通過公鑰密碼學認證身份,使用經濟激勵方式確保系統的持續運行,并確保不會出現數據回退和其他故障問題。)
任何特定形態的狀態轉換功能
這個區塊鏈的定義解釋了區塊鏈做什么,讓軟件開發人員對區塊鏈的價值有一個直觀的把握。
這個定義的重點在于,區塊鏈的宗旨不是為現實世界帶來某個特定的產品,諸如:加密貨幣、名稱注冊和去中心化的交易所等,區塊鏈的重點是在創造一種自由,讓我們可以創建新的機制、定義新的規則、并且快速地推出實現。
區塊鏈更像是構造經濟和社會組織的樂高頭腦風暴。這也是業界主流的觀點:“區塊鏈而非加密貨幣才是關鍵”。
-
區塊鏈
+關注
關注
111文章
15562瀏覽量
105933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