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實現高質量發展,這不僅要求我們的科研能力領跑世界前沿,更要求廣大科研機構院所能作為重要“輻射源”帶動起全社會的科研創新能力。就在今年全國“兩會”召開前夕,科技部公布了“2017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來自上海光源的兩項用戶成果“實驗發現三重簡并費米子”、“實現氫氣的低溫制備和存儲”同時入選。
上海光源,大家熟悉的“鸚鵡螺”,聚焦重大基礎科學突破和關鍵核心技術發展的國家級大科學裝置,也是一個向社會開放的共享實驗平臺。有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有462家單位的2000多個研究組超過2萬人利用上海光源開展科學研究,研究成果超過4000項,其中在美國《科學》等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發表的科研論文達80篇。
張立娟,研究員,上海光源科研骨干,物理材料黨支部書記。自“鸚鵡螺”運行開放以來,她與光源內部150多名科研人員一樣,擔起了“雙重責任”——不僅自身承擔著聚焦世界前沿領域的科研項目,還要為前來光源做實驗的社會各方提供技術支持。
上海光源這個大科學裝置是完全向社會敞開懷抱的:一方面為海內外承接重大科研項目的高等學校、科研院所等提供高水平的實驗平臺,支撐各類基礎研究項目;同時,也歡迎企業來此開展各類研發工作。
張立娟形象地解釋了上海光源大科學裝置的工作原理:上海光源是第三代同步輻射光源,電子經過加速在“鸚鵡螺”內部高速運轉,并沿切線方向輻射出不同波段、不同能量的光束,把這些光束“引”到不同的實驗平臺,針對不同適用領域進行實驗運用。比如,納米級實驗就用納米級光源,而微米級實驗就用適用于微米級的光源。
上海光源現有13個線站,從某種程度上,每個線站就相當于一個實驗平臺,各自能提供至少四五種實驗方法。目前,光源內部的實驗平臺有85%左右的機時應用于那些承接重大基礎項目研究的高校和科研院所,15%向高科技企業開放。
這些年,上海光源儼然成為科研界“網紅”,越來越多科研機構和企業單位前來預約做實驗。每項實驗申請都會經過公平公正的專家評審,部分項目順利取得實驗“機時”,即便如此,實驗機時供不應求,許多用戶需要排隊等候,長的將近半年,而光源二期建設將大大緩解這一現象。
“張立娟說,越來越多企業懂得運用大科學裝置為自身產品“加碼”。比如,有藥企前來實驗解析藥物的蛋白結構,化工企業來實驗聚焦牙膏內添加微量元素……這些都與生活息息相關。”
光源內的科研人員一方面要輪班值守在每個線站,指導用戶處理、分析實驗數據,幫助用戶解決一切在實驗中遇到的難題。同時,上海光源也鼓勵一線科研人員結合自己的研究領域,多和用戶合作,“事實上,上海光源也提供了一個平臺,讓科研人員和用戶有了更多聯結,做實驗的過程也是一個相互促進、相互啟發的過程。”
張立娟說,近些年,前來做實驗的用戶水平越來越高,研究團隊實力越來越強,“他們對同步輻射的了解越來越多,基于實驗在國際頂級科學類期刊上發表了很多高水平文章。同時,也對我們科研人員提出了更高要求。”她舉例說,用戶們對原位實驗中數據和信息處理要求越來越高,促使科研人員不斷完善線站的各項功能,提升原位實驗條件。再舉一個例子,在建的上海光源二期,其中有三條線站是穿墻的,“這正是根據用戶做大型樣品測試的要求而設立的”。
上海光源還是科普教育基地,專門設立了科學開放日,供社會大眾和孩子們來此了解科學家如何借助“高分辨”光源開展實驗,比如觀察和分析禽流感病毒,推算恐龍化石生產年份等等,助推社會整體科學素養提升。
-
輻射源
+關注
關注
0文章
21瀏覽量
9011 -
輻射光源
+關注
關注
0文章
2瀏覽量
1321
原文標題:張江發出“上海光源” 創新驅動從未止步
文章出處:【微信號:zjpark,微信公眾號:你好張江】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