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摩爾定律的指標性人物,胡正明不僅是延續定律的“推手”、發明FinFET與FDSOI的科學家,同時也是前瞻行業未來的“預言者”。胡正明10日在中國國際半導體技術大會(CSTIC)上持“謹慎樂觀”觀點指出,半導體晶體管將會持續微縮,但接下來,摩爾定律將會變慢,IC產業仍將保持增長勢頭,但增長幅度也會放緩。
胡正明在10日CSTIC2018開幕式上,發表題為《Will Scaling End?What Then?》(晶體管微縮將走到極限? 而接下來呢? )演講,指出未來半導體可能的技術發展與延續方向。CSTIC是目前中國最受矚目的半導體技術研究發表大會,今年由SEMI、IMEC、IEEE-EDS共同組織舉行。
晶體管微縮將走到天然極限
他首先將時光倒流到1999年,當時半導體行業內預測的是:晶體管的極限落在35奈米。但也就在同年,UC Berkeley同時提出兩個突破性研究:一是45納米FinFET晶體管,晶體管構造薄膜變得更薄;另一超薄構造(Ultra-thin body)也就是FDSOI。晶體管得益于薄膜變得更薄,讓新的晶體管消除界面以下數納米處的漏電。
然而未來限制晶體管持續微縮的因素還包含:1.根據國際半導體技術藍圖(ITRS)認為,硅的film/fin/wire最小到6納米為極限;此外,2D半導體晶體天然厚度值是0.6納米;再者,或者不再連接基板。他也點出,未來FinFET晶體管下一步可能走向高鰭(Tall Fin)或全包圍柵極(Gate-all-around;GAA)。
由于2D半導體晶體的天然厚度極限就是0.6納米,制程上遇到困難就是如何在12吋晶圓上均勻沉積生長材料,這是一很大的挑戰。不過目前MoS2化學沉積SiO2之上已經可以實現整片晶圓加工。
降低功耗NCFET未來潛在技術
除了晶體管構造與材料,另一個關鍵就是如何降低IC功耗。他指出,互聯網數據運算需要大量IC能耗與相應的散熱需求,臉書高效能數據中心建于瑞典,正因北歐擁有天然地理冷卻條件,從IC角度言,如何降低電壓,降低連接帶工作電壓(Vdd),突破下一階段60mV/decade barrier限制?越來越多的研究正進行探索。
例如,下一代基于鐵電鉿氧化物的晶體管構造,也就是,負電容場效應晶體管(NCFET)可能是未來晶體管潛在技術。他以2015年FinFET和NCFET 30納米對比研究顯示,鐵電鉿氧化物形成薄膜,將柵極區隔成內、外兩極進行一個不同電壓下的表現對比。
IC產業不可替代性 摩爾定律將變慢
最后他指出,一方面原子尺寸是固定的,這是物理極限;另一方面,光刻和其他制程技術成本也愈來愈昂貴。這將使得晶體管微縮會變得越來越慢,但是即便沒有晶體管的微縮,IC產業也會持續成長。
他說,基于人類社會對智能科技的渴求,IC行業依然持續增長,而且看不出任何行業能夠取而代之;但是IC產業增長率可能愈來愈趨緩,自1995年以后不再享受高增長率,增長曲線反而愈來愈趨近于世界經濟增長率(GWP)。
只不過持續推進IC產業往下走,需要通過更多創新科技來改進其成本、功耗與速度,他以身在高校科研機構導師的身份觀察說,現在很多年輕世代往后數十年的努力,通過物理或化學研究很可能全然將他這一代研究給推翻掉,從而繼續讓摩爾定律向前走,并持續讓半導體行業保持有利可圖空間。
-
半導體
+關注
關注
334文章
27290瀏覽量
218087 -
摩爾定律
+關注
關注
4文章
634瀏覽量
78999 -
晶體管
+關注
關注
77文章
9682瀏覽量
138082
原文標題:【重磅】晶體管達極限 胡正明“預言”摩爾定律變慢、IC增長放緩
文章出處:【微信號:DIGITIMES,微信公眾號:DIGITIMES】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