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倩問,“5G還沒有開始使用,就研究6G,為什么?”
苗圩回答,隨著移動通訊使用領域擴大,除了解決人與人之間的無線通信、無線上網問題外,還要解決物與物、物與人之間的聯系,也就是物聯網的概念。 在此之下,“去年年底還是今年年初,我們已經開始著手在研究6G的發展,也就是第六代移動通信” 苗圩表示。 苗圩還說,5G是物聯網時代,無人駕駛汽車、無人機需要5G網絡,因為時間延遲的標準,已經從秒進入到毫秒級,才不會在操控時差之毫厘、謬之千里,而6G技術,主要促進的就是該領域的發展。 但他也提到,在無人車領域發展上,可能還需要8到10年的時間,才能普及運用,因為“首先,駕駛的安全性是我們優先要考慮的方向,如果無人駕駛汽車整天出事故,我想這個技術根本就沒辦法推廣,也沒人敢用,所以安全性是第一位考慮的。其次,當然是對人的取代,你別說無人駕駛了,比這個更迫切的是機器人對工人的取代。我覺得這是一個回避不了的問題。我們要適應這種轉變。”。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原文標題:5G還沒有開始使用,就研究6G,為什么?
文章出處:【微信號:bbs_52dtv_com,微信公眾號:數字電視開發網】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推薦
6G,即第六代移動通信技術,是5G之后的延伸,代表了一種全新的通信技術發展方向。與5G相比,6G在多個方面都有顯著的不同和提升,以下是對6G
發表于 11-22 18:49
?363次閱讀
6G技術有望成為移動通信史上帶寬增長的最大飛躍之一,據最新報道,研究人員已成功構建了一個6G網絡,實現了驚人的938Gbps數據傳輸速率。
從長遠視角來看,這一速率幾乎是當前優秀5G
發表于 10-22 16:27
?533次閱讀
5G射頻
jf_87022464
發布于 :2024年06月17日 10:34:31
6G是否為時過早?”、“6G有哪些創新之處?”、“6G與5G有何關聯?”,以及圍繞頻譜的一系列問題。本文將一一解答,同時介紹我們在MWC24上展示的創新成果,借此說明我們如何逐步化解這
發表于 06-05 18:10
?2w次閱讀
5.5G,又稱5G-A(5G-Advanced),被視為5G走向6G的中間過渡階段。該協議針對5G
發表于 05-14 14:10
?2206次閱讀
日本造出全球首個高速6G無線設備 6G即第六代移動通信標準,業界預計2030年左右可以實現6G商用。理論上6G網絡將是一個地面無線與衛星通信
發表于 05-07 15:37
?1131次閱讀
。 中關村泛聯院常務副院長黃宇紅表示,6G將5G的高速率、低時延、高可靠和大連接的功能進行升級,速率能達到5G的幾十倍,終端連接數量也提升一個量級。此外,6G還增加了空天一體、通感一體
發表于 04-29 15:13
?621次閱讀
在愛立信眼中,物理世界與虛擬網絡世界融合的未來將通過6G平臺得以實現。Johan S?der談到,5G推動了不同行業的數字化——生產、生活得到了數字化表征,產生了大量創新應用,到2030年,也即5G
發表于 04-24 11:07
?1.8w次閱讀
盡管6G的輪廓尚未清晰,但近段時間以來關于6G的聲音逐漸增多。這雖然令人興奮,但一個潛在的擔憂出現了: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的推出周期更短。“6G還沒有一個確定的定義,消費者可以不必著急等待6G
發表于 04-13 08:05
?197次閱讀
是德科技(Keysight Technologies,Inc.)現已開啟與全新 NVIDIA 6G 研究云平臺的合作。
發表于 03-26 15:37
?415次閱讀
3月19日消息,在年度GTC AI活動中,英偉達公布了其新的6G研究云平臺,5G公眾號了解到這是一種“三管齊下”的方法,致力于讓英偉達芯片和AI技術在6G中發揮更大、更關鍵的作用,讓英
發表于 03-19 11:04
?997次閱讀
5G的速度已經遠高于4G,且延遲更短。然而,與6G提出的跳躍相比,這種改進就顯得蒼白無力了。據估計,6G的傳輸能力可能比5G再提升100倍,
發表于 02-28 10:40
?409次閱讀
性能優異,已全面具備商用能力。
測試中使用的美格智能5G RedCap模組SRM813Q,基于領先的驍龍?X35 5G平臺研發設計,符合3GPP R17標準,支持更安全的網絡切片、5G
發表于 02-27 11:31
隨著第五代移動通信系統(5G)進入商用階段,第六代移動通信系統(6G)的研發工作已提上日程。
發表于 02-25 13:47
?1856次閱讀
中推出5G商用服務,德國電信、沃達豐和 Telefonica是首批商用5G的運營商;瑞士于2019年3月開啟5G
發表于 12-27 11:30
?426次閱讀
評論